|
|
|
|
|
|
漳州漳浦县旧镇乌石天后宫 | 来源: 点击数:17878次 更新时间:2012/3/23 22:13:50 |
 
漳州漳浦县旧镇乌石天后宫供奉的乌面妈祖雕像用黑沉香木雕成,是漳浦乌石籍探花、尚书林士章从莆田湄洲岛妈祖庙迎来的,因为湄洲岛妈祖庙原来的妈祖雕像已经不复存在,所以乌石的这尊妈祖雕像就成为现存年代最久远的妈祖神像。妈祖的雕像有硬身和软身之分,硬身是用整块木头雕成的,不易搬动,称为镇殿妈祖;软身则是四肢关节可以灵活转动,便于换装、移动,称为巡游妈祖。妈祖的法相有三种颜色,粉色是平时的表情,金色是得道时的表情,这两种颜色的妈祖像一般都是硬身妈祖即镇殿妈祖,而巡游妈祖一般是黑色的,表示救苦救难。乌石天后宫供奉的正是这样的黑面妈祖。那端庄慈祥的面庞,让每一个仰望者无不为妈祖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情怀所感染。
乌面妈祖刚被林士章迎来时是安放在漳浦县城北面的慈后宫的,妈祖神像每年都要到漳浦各地妈祖庙巡安,有一年到林士章的老家乌石巡安就被留下没有回到城北慈后宫了。乌面妈祖在乌石起初安放在乌石的林氏宗祠,也就是祭祀林士章祖先的海云家庙里,形成“城北有庙无像,乌石有像无庙”的局面,后来才建天后宫供奉。乌面妈祖由林士章这样的俊杰名人迎来,其来历又是如此曲折,自然蒙上神秘的色彩,引发人们的遐思和尊崇。
乌石天后宫位于漳浦县旧镇镇的紫薇山麓,正殿为重檐庑殿顶,上覆金色琉璃瓦,高16米。整个建筑平面呈正方形,边长约25米,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殿前6根雕琢精美的蟠龙青石柱,殿内24根直径60厘米的圆石柱,殿堂宽敞明亮,雕绘彩藻,金碧辉煌,正中供奉着乌面妈祖。殿前下13级台阶是一个约2000平方米的小广场。站在广场上仰视大殿,更觉得建筑的雄伟壮观,气势非凡。到大殿内仰视妈祖神像,崇仰之感不由自主从心底升腾起来。这位在凡间只度过28个春秋的渔家女子,救人无数,行善无数,终于从人演化为神,获得精神的永生。从正殿两侧的台阶可以走上后殿,后殿与正殿之间也有一个600多平方米的石埕。后殿高11米,面宽17米,深3米,供奉着妈祖的父母。后殿的后面有小径可以攀登紫薇山,直到峰顶。
站在乌石天后宫前远眺,视野开阔,远处是天马山、伏虎山、塔山等一座座小山头连绵起伏,近处荔枝林、香蕉林、水稻田、蔬菜地、砖瓦房等错落有致,一派田园风光,如诗如画,天然美景尽收眼底。漳州市规模最大的宗祠家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海云家庙也历历可见。天后宫背倚的紫薇山,又称龙山,奇峰突兀,怪石嶙峋,千姿百态。满山遍野的花岗岩巨石,说什么就像什么,有的游客指点着说这是灵龟石,那是笔架石,都极神似。浯江从山北绕行而过,奔向白沙港,奔向大海。
紫薇山当然是因为生长着许多紫薇而得名。天后宫后面有一个天然石室,叫紫薇洞,是林士章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巨石为顶,洞口有明嘉靖年间漳浦县丞林文相题刻的“紫薇洞”三个大字。洞宽约5米,深约6米,洞内凉爽宜人,洞侧有一小石门,出石门是悬崖,又是一个别有天地的观景台,可以眺望远近美景。天后宫周边密布许多名胜古迹。始建于元末明初的文昌宫祀文昌帝君,据说当年林士章在紫薇洞读书时,每到夜晚就到文昌宫里,借宫中的灯继续苦读。王公庙祀东晋谢安,纪念历史上著名战役淝水之战的领导人,这是漳州到处都有的庙宇,寄托了民众战胜强大敌人、守护和平生活的愿望,相传其香火是开漳圣王从河南光州带来的。紫薇寺是一座佛寺,殿中供奉三尊佛,壁上绘有十八罗汉,还有黄道周题写的“白云深处”四个大字。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供奉唐僧师徒的庙宇--南靖“三藏公庙” 下一篇:明朝尚书--林士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