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2012年冬季征兵命令》,我市今冬征兵工作全面展开。日前,市征兵办公室主任、军分区副参谋长吴加和就今冬征兵工作安排和有关政策规定,接受笔者采访。
笔者:我市今冬征兵工作是怎么安排的?
吴加和: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统一部署,今冬征兵从11月1日开始,12月底结束。大体上划分为四个阶段:10月31日前为组织准备阶段;11月1日至20日为体检、政审阶段;11月21日至12月9日为复查、走访、定兵阶段;12月10日至31日为新兵交接运输和征兵总结阶段。
笔者:今冬征集的对象和范围是怎样规定的?
吴加和:今冬征集对象以高中(含职高、中专、技校)毕业以上文化程度青年为主,同等条件下,优先征集学历高的青年和应届毕业生,特别是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征集的非农业户口青年应具备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少数民族居住集中的地区和海岛、边境地区可放宽到初中毕业;征集的农业户口青年应具备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尽量多征集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征集的女青年,为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和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及在校生。正在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就读的学生,应征并且符合条件的,可以批准入伍,并尽量多征集2013届高职、中专应届毕业生和2012年入校学生。优先征集在抢险救灾和灾区恢复重建中表现突出的青年入伍。驻海岛、边境、远离居民区等条件艰苦地区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干部子女符合条件的应优先批准入伍。少数民族居住集中的地区,要适当提高少数民族青年征集的比例。有台湾省籍人口和归侨、侨眷的地区,应尽量多征集一些台湾省籍和归侨、侨眷青年入伍。
笔者:今冬征集兵员对年龄有什么要求?
吴加和:今年征集对象的年龄总体上要比去年放宽了一些,男青年到2012年12月31日前年满18至20周岁,高中毕业文化程度青年可放宽到21周岁,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放宽到22周岁,高职、专科毕业生可放宽到23周岁,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可放宽到24周岁。女青年为2012年年满18至19周岁,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放宽到20周岁,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可放宽到22周岁。男、女青年根据本人自愿,也可征集部分年满17岁的2012年高中毕业生入伍。
笔者:与往年相比,今冬征兵政策有什么新变化?
吴加和:主要有三个新变化:一是取消了非农业户口青年征集比例限制,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取消了原来区分城镇和农村征集比例限制要求;二是取消了正在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就学学生缓征的规定,鼓励在校就学学生应征入伍;三是审批定兵实行量化评分,对“双合格”青年实施量化评分,根据分值由高到低进行排次定兵。
笔者:阳光征兵是提高兵员质量的关键。那么,请您介绍一下今年我市推行阳光征兵有哪些具体举措?
吴加和:今年为有效提高征集兵员质量,在征兵实施的全过程继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自觉接受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在此基础上,对应征“双合格”青年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政治面貌、专业特长等各项指标,实施量化评分,择优审批定兵。
笔者:国家采取哪些方式安置退役士兵?
吴加和:新的《退役士兵安置条例》明确规定,国家采取自主就业、安排工作、退休、供养以及继续完成学业等多种方式妥善安置退役士兵。
笔者:哪些退役士兵可以由政府安排工作?
吴加和:士官服现役满12年的,服现役期间平时荣获二等功以上奖励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因战致残被评定为5级至8级残疾等级的,是烈士子女的退役士兵可以由人民政府安排工作。符合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也可以在退役时选择自主就业。
笔者:《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对退役士兵安置实行了退役金制度,请你介绍一下新的政策具体是怎么规定的?
吴加和:新《条例》实行城乡一体化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地方经济补助政策。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可以享受到一次性退役金、免费教育培训、就业优惠政策、保险等多种待遇。
笔者: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从事个体经营可以享受哪些税费减免优惠?
吴加和: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退役士兵,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享受小额担保贷款扶持,从事微利项目的还可以享受财政贴息。除国家限制行业外,自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可以免交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笔者:在校期间入伍的大学生士兵复学后,享受哪些经济资助?
吴加和:在校期间大学生士兵在规定年限内复学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奖学金、助学金和减免学费等优待,家庭经济困难的,国家给予资助。
笔者:今冬征兵征集办法是怎么规定的?
吴加和:适龄青年必须在本人常住户口所在地应征,经政治审查、体格检查合格并符合其他征集条件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批准入伍;在校大学生可在常住户口所在地应征,也可在学校所在地应征。批准入伍的时间统一为2012年12月1日。女兵征集按照网上报名、政治初审、身体初检、组织体检、综合素质考评、组织政审、走访调查、预定新兵、公示名单和办理入伍手续的方法步骤进行。有关征兵工作的具体政策规定,还可向当地兵役机关咨询。 ⊙吴志明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