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社 | 住建 | 水利 | 招标 | 文化旅游 | 自然资源 | 海峡人才 | 疾控中心
论坛 | 视频 | 驾培 | 造价 | 房产 | 公 积 金 | 成人高考 | 超市商场 | 行政服务            
医院 | 科技 | 教育 | 医保 | 商务 | 市场监督 | 人力社保 | 开放大学 | 公安服务   会员中心|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繁体中文
栏目导航
新闻搜索
热门排行

首页新闻中心网络文摘  
 
质检为什么检不出食品安全
来源:收集 点击数:2267次 更新时间:2012/5/6 23:10:29

根据法规,中国的任何一个食品产品,在上市之前一般至少需要经过质量控制的“三重门”——生产许可、型式检验、出厂检验,但食品安全丑闻依然铺天盖地。难道这“三重门”全都形同虚设?

  送检自检形同虚设

  “我们国家的质检制度,问题很多,我感到很忧虑。”上述人士对本报称,根据《产品质量法》和《食品安全法》,企业要生产食品产品,首先要通过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检查,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然后要将产品样品送交质检机构进行型式检验,获得产品合格证或检验报告,这样才能进行生产;但是,这两轮强制的检查和检验,并不能覆盖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每一批次的产品。

  “质监部门不可能对每一批食品进行检查,因此,实际出厂的每一批次食品,一般只是经过了企业的自检,都是企业自己出具的检验报告。当然,不排除有的无良企业在出厂检验环节造假,或者根本没有检验。”他说。

  质监部门所委托进行的检验,则分为送检和抽检两种。

  “只有在一种新产品进入市场前的型式检验,或者企业在销售过程中需要质检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时,才会将产品送检。而质监部门所委托的质检机构只对送检样品的检验报告负责。”他表示,由于是企业自主准备的样品,这种送检,检出不合格的几率较低。

  真正承担食品安全监督这一巨大责任的,主要是国家组织的专项监督和抽查,主要包括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级有关部门组织的监督抽查、出现问题后稽查部门组织的突击抽查和县以上地方质监部门组织的随时抽查。

  但这种抽查,相对于门类浩繁的食品行业、企业和食品种类来说,最多起到威慑督促和事后监管作用,无法确保每天大量上市食品的质量安全。

  此外,据上述人士称,质检工作基本都落在基层质检机构,但是基层机构人数有限,人员能力也还有一定的欠缺,这一切,都有可能降低送检和抽检的次数和质量。

  企业是“客户”

  更令人忧虑的,是质检行业的“潜规则”。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潜规则,我们质检行业也无法例外,”上述人士表示,“由于企业送检的一般是所在地的质检机构,不可能杜绝‘感情交流’。有时候,质检机构同企业协商,企业出钱多一些,送检合格率就会高一些。因为质检机构需要养活自己。”

  目前质检机构多为事业单位,其财务需自收自支,财政拨款占少数。地方收多少,就上交到省级部门多少,然后省级会扣除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再下拨到基层单位。

  “在财政比较差的地方,有的质检机构出现连续拖欠4个月工资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靠自己养活自己。”上述人士称。

  而“自己养活自己”的办法,主要就是靠对送检的企业收费。

  本报根据广西河池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官网上公示的2011年质检所收费标准计算,油茶籽油各项检验收费合计1420元,桶(瓶)装饮用纯净水则需2285元。

  这还只是公示的收费,如前所述,有些地方还存在“协商收费”,就无法明确估算了。

  “送检的费用是非常高的,所以除非是强制或者不得不送检,企业往往不愿送检,有条件的企业则自己检验。”一名乳品企业人士对本报表示。

  根据法律规定,国家和各级部门组织的监督抽查,需自行到市场上购买抽检样品,不得向企业收费或索取产品。

  “抽检的确相对公正一些,而且由于有上级部门督促,弄虚作假的空间也小一点。”一名熟悉质检机构工作的人士对本报表示。

  但是,这并不表明抽检中绝对不存在问题,该人士称,有些质检机构由于顾虑同“企业客户”的关系,对检验出来的问题进行瞒报的情况也是存在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上级部门对食品还有一道复检的原因之一。”

  此外,也是出于对“客户关系”的考虑,当个人或者媒体要求对某些企业的产品进行检验时,有的质检机构往往拒不受理。

  质检机构的独立性还可能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
  “买证思维”

“如果在西方,药品企业出事,这些颁发合格证书的第三方机构也会倒大霉。” 英国第三方质检公司天翔集团(intertek)中国区高层戴维说,“但是在中国,似乎不是这么回事。” 他举了一个例子:若干年前,美国一个曾经非常出名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因为被检产品的一次事故,第二天,在全美50个州的分公司全部关闭。他曾接待过一个珠三角工厂老板,对方的产品要出口欧洲,买家要求其拿到Intertek的认证,于是他便将样品寄了过来。在这位老板看来,付了钱,这边就会给他发一个合格证,谁知,一周之后,这边告诉他,产品不合格,不能给他发证。他暴跳如雷,要求Intertek赔偿他的损失。

“这关我什么事,所谓的第三方,就是独立地对产品负责。”戴维两手一摊,有点无奈地说,“但是许多中国客户一开始还不能理解这一点,典型的‘买证思维’。”

中国是被公认的证书大国。从中央认证、地方认证到行业协会认证,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及生产准入制度认证等,几乎无所不包。然而,所有的这些行外人摸不着头脑的认证都没能保证药物的最终安全。ISO9000认证在中国的“烂”掉,更是中国认证之乱的典型事例。这套最初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7年开始公布的国际认证体系,目的是希望通过建立统一的标准,从而减少国际贸易的成本。但在1990年代初引入中国后,就日渐演变成了一手交钱一手拿证的生意。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透露,2002年左右,一个中型企业,一个ISO9000认证做下来,需要交纳5万元;但是现在,做认证的中介公司可能连1万元还不一定收得到。

在戴维看来,中国之所以屡屡出现食品和药品安全事故,“检测和认证上的行政垄断”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将部分监管的活交给第三方来做,结果可能会不一样。”

(应被访者要求,戴维为化名)综合《第一财经日报》《南方周末》马晓华 陈新焱/文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超级月亮”现身漳州夜空 下一篇:漳州一中中英高中课程实验班招生简章
 

网友点评
没有点评
参与点评

 用户名: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友情链接
彭城刘氏族谱站长工具超星网课火速云中国投资资讯淄博信息港37abc网盘石网盟漳台族谱对接
漳州花果网巫锦文中医圈网站历史库优古网络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漳州 | 版权声明 | 站长寄语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漳州信息网 Copyright 2007-2027 by www.2898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2898100@gmail.com 电话:(0596)2898100 手机:15359698100、15959698100  地址:漳州市芗城区水仙大街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