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是我们不能回避的话题,对于日本,中国人民有着复杂的感情。一衣带水的邻邦,几千年的友好交往。在两国的交往史上,我们所津津乐道的有遣唐使,但记忆更为深刻的是抗倭,是甲午之战和不平等条约,是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全面侵华,是南京大屠杀,……。

风云已逝,战火已熄。但是近代的中日关系,留给我们的是一段永远无法磨灭的铁血记忆。
近代的中国和日本同样遭受过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欺凌,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原本同命相怜的难兄难弟同时转而学习西方,进行社会的变革。我们应该佩服日本的学习能力,他们对强者的尊崇和学习是保持他们强大的根本原因。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日渐摆脱了落后挨打的局面,而且日渐强大,强大之后的日本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他的野心和侵略性也日益暴露。而中国因为根深蒂固的封建遗存,加之闭关锁国政策和列强恣意侵略,成为任人窄割的对象,日益贫弱,被日本嘲讽为“东亚病夫”。
强大起来的日本和贫弱下去的中国站在一起。日本没有同情和支持,而是嘲笑,而是欺凌,而是掠夺,而是占领,而是灭亡。日本和西方列强一起加入了侵华的行列,而且是蓄谋已久,变本加厉,与西方列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1895年4月,被逼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割占台湾,赔偿日本军费库平银贰万万两。在其后的近半个世纪里面,日本对中国的胃口越来越大。先是旅顺大连的租借,再到后来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爆发了五四运动。但是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脚步却一点也没有放慢。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占东三省。1932年,日本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逼迫中国签订《淞沪停战协定》,从此日军得以驻扎上海。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三光政策”,大扫荡,……,有的是一个被蹂躏中国。大半个中国陷落敌手,中国岌岌可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鲁迅先生:“中国人失掉自信心了吗?”
毛泽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人民。
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抗日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这是近代以来为数不多的以中国胜利而告终的战争,大大提振了国家民族的士气。
相比于日本当年甲午海战之后的“饕餮”,对中国索取所谓的巨额战争赔款。抗日战争之后,中国却放弃了对日战争索赔。我们的仁心仁义,换来的不是日本的感恩。日本对于中国的不信任,要远比中国对日本的不信任强过无数倍。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的教训。所以我们要强国,所以我们要复兴,继续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
立国,不能靠同情,更不能靠援助。还是要靠自己的实力。
日本崇拜强大,我们就要强大起来;日本尊重强者,我们要想让他尊重,那么我们就要成为真正的强者。
从“七七”事变到今天已经75年了。中日之间的关系,中日之间的矛盾,中日之间的情结,都还不能释怀。那些铁血的记忆,渗透在中国人的骨子里,也永远警示我们,不要忘记曾经的悲哀、悲惨、悲壮。化悲为力,在强国之路上勇往直前……。
以此纪念先烈,以此警示国人,以此献给抗战75周年!
文/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