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广播公司16日刊登题为《中国的恐惧和孤独》的文章,作者杰勒德·莱莫斯在文中认为,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孤独是经济巨变所带来的新体验。
作者说在中国大学做客座教授期间,曾应民政部门要求研究中国人有哪些恐惧和梦想,以帮助其更好地理解社会骚乱的风险。他发现,在重庆和北京他曾工作过的地区,孤独像污染一样传播。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工厂纷纷被迫关闭和拆掉,城市附近的农田被卖掉开发公寓大楼。失地农民无事可干,除了待在家里看电视或炒股——有些人认为,炒股已经快要发展成一场全民的魔怔。
21世纪,中国经济迅速增长,兑现了改革和很多国企私有化的成果。无数人,主要是年轻人,迁移到东部沿海地区,在工厂打工,过着范围狭窄的流动的生活,他们上班时间长,做重复性的劳动。
这些工人,很多是年轻女性,住宿舍,身边都是同乡,她们努力工作,生活节俭,定期往家寄钱。如果下岗,她们通常不会回去,因为无法面对失业回家、无法再供养家人的耻辱。在家乡,这些女工的父母孤独终老,绵延已久的儒家敬老传统被打破。
作者发现,很多村子已经没有年轻人,只剩下老人和被送回来的孙辈。没有家人照顾和经济来源的老年人只得依赖社工。独生子女政策让儿童也变得孤独,没有兄弟姐妹的相伴或竞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希望全压在他们稚嫩的肩上,带来无尽的焦虑和压力。一个11岁男孩告诉他:我担心以后成不了好学生,让父母失望。我希望能上大学,给家乡作贡献。
作者指出,难以根除、无法逆转的孤独,加上对未来不可预知的焦虑,可能在各个年龄段的中国人身上成为普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