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新年献词风波愈演愈烈,美国国务院昨天呼吁中国正视民众捍卫言论自由的决心,而中国随即反驳,斥责美国不应干涉中国内政。
与此同时,中国国内媒体开始浮现不同的声音。批评者暗示风波是由境外势力挑起,目的是针对国家体制,但也有者委婉辩护,呼吁外界不要刻意把风波扩大化、政治化,伤害了《南周》。
美国国务院星期一下午(本地昨天凌晨)召开例行记者会。会上,发言人努兰(Victoria Nuland)针对《南周》新年献词风波引发的示威回复媒体提问时指出,媒体审查“并不符合中国建立现代化、信息化经济与社会的理想”。
努兰说:“现在有一群中国人正强烈地在行使他们的自由发言权,这当然是值得注意的,而我们希望中国政府也有注意到。”
同时,总部设于布鲁塞尔的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Journalists)7日也发出新闻稿,呼吁中共总书记习近平针对广东省委宣传部被指违反中国宪法第35条、干涉《南周》报道一事展开调查。
到目前为止,处于风口浪尖的广东省委宣传部一直没有做出回应,倒是中国外交部在媒体一再追问下,昨天第二度表态。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外交部记者会上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南周》事件“超出了外交部发言人答问的范畴”。但对美国等的评论,洪磊斥责说:“中方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干涉中国的内政。这一立场是一贯明确的。”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上周五也曾回复媒体说,中国“不存在所谓的新闻审查制度”。
《南周》新年献词被广东省委宣传部要求删改的消息上周四曝光后,已迅速成为新闻工作者呼吁拓宽言论空间的标杆性事件。南方报业集团前副总编辑长平昨天接受香港电台访问时表示,官方长期严格管制媒体相信是导致此次强烈反弹的主因。他希望此次风波能推动官方给予舆论更大的空间。
昨天继续有公众手持鲜花到《南周》办公楼前声援采编人员。据本报了解,也有支持政府的左派人士到场,其中有人拿着国旗批评《南周》是“汉奸”,结果和示威民众发生争执,需由在场维持秩序的警员拉开。
香港媒体日前引述匿名知情人士称,刚于三周前接任广东省委书记的胡春华对《南周》风波“高度重视”,与省委连夜开会商讨对策。而微博盛传官方已为事件定性,将把导因归咎于境外势力,并澄清广东省委宣传部长并未动笔删改献词。当局据说还下令中国报章全文转发符合这一基调的《环球时报》社评。
部分媒体未转发
《环球时报》社评
《环球时报》本月7日发表的这篇社评中,指扩散《南周》风波的微博活跃人士表面上是针对具体的人和事,但实际上是将矛头指向整个体制。社评更直指这些活跃人士获得山东盲人维权律师陈光诚的支持,暗示这一风波背后有境外势力介入。
陈光诚目前和妻女在美国生活。他去年躲入美国使馆的事件一度引起中美外交风波。
不过翻看昨天的报纸,有部分媒体没有转发《环球时报》的这篇社评,间接展示了姿态。其中包括北京《新京报》、上海《东方早报》、广东《广州日报》,以及和《南周》同属南方报业集团旗下的《南方都市报》。
即便是转载了社评的媒体,有一部分,如西安《华商报》也同时转发另一篇《人民日报》的时评,呼吁中国各省宣传部门“要跟得上时代的节拍”。
共青团中央旗下的中青网昨天刊登评论,批评外界将《南方周末》的事件政治化。不过这篇评论很快就被中青网删除,只能在其他有转载的门户网站上找到。
中青网的评论以“南方周末是党报事业的一部分”为题,试图在支持和批评《南周》之间取得平衡。
评论说,中共管媒体是“铁打的原则”,《南周》支持者不该将事件拔高至誓死争取新闻自由的层面。但与此同时,将原本只是针对工作方法、流程及宽严适度的争议“扩大化、政治化、对立化、歪曲化”,不仅不利于事情向好的方向解决,更会伤及当事者和“许多人所喜爱的《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