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获悉,环境局数据显示去年有8000多起乱丢垃圾案,前年有1万1000多起,2011年则有2万3800多起,而今年首5个月就1600起的个案。看着这些丢人的数据,心想新加坡怎么配得上是个美丽清洁的花园城市呢?
这不由得让我回想起不久前台湾之行的强烈对比了。上个月我参加了一个7天台湾西部精华游,这是我首次去台湾,它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不是美食、淳厚人情味、美丽风景,而是看不见垃圾桶,无罚款的警示,却处处清洁的现象。
那天我们从桃园机场直奔台茂购物中心用过迟到的午餐后,便被带到桃园的石门水库风景区,这便是引起我对台湾看不见垃圾桶却又能维持环境清洁的注意了。事缘当时我剥了一粒糖果吃,要丢糖果纸时,竟找不到垃圾桶。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的垃圾自己带回家的道理,便乖乖地回收在自己的包包里。其后我们一直在台湾的西部往南走,经台中过高雄达台南,又从台南折返台北。其中景点如九族文化村、清境农场、日月潭、文武庙、孔雀园、海洋奇珍园、安平老街、马祖庙、九份、野柳、台北地标101、圆山饭店、自由广场、淡水老街,以及以台湾夜市美食闻名海外的逢甲、士林夜市。南北来回走过的地方应不算少了,每到一处,我都会细心观察各处街边与厕所的清洁度。走了这么多地方,包括旅游车经过之处,都让我与我的另两个游伴十分惊讶,没看见垃圾桶或果皮箱,但地方环境却保持得很干净。就算人潮拥挤的逢甲与士林夜市也没有看见乱丢弃的泡沫餐具、纸巾、水瓶,充其量在街口摆放两个白色折合式,撑开的塑料垃圾袋,人人都主动将废弃物投入垃圾袋内,这种优雅行为教我感受十分强烈。我禁不住想起了我们组屋底层、街道、食阁,若不是有外劳服务,真不知会变成什么模样。甚至时有所闻大物件从天而降,大型活动过后垃圾如山,需耗费大量人力财力来清理。
近年有幸到国外走动感触良多,特别是中国大陆。每当他们知道我是新加坡人时,都会很客气地称赞:新加坡好地方,城市很美丽很清洁,有花园城市之美称。是啊,我是多么希望那是“实至名归”的赞誉啊。我们必须坦承这里所谓的“清洁”,并非靠个人“自律”的成果,而是用大量金钱雇用外劳打扫与罚款换来的。虽然随处都放置了垃圾桶果皮箱,但垃圾虫竟视若无睹,如此猖獗,公德心如斯缺失。罚款?小事啦!不幸被抓,算我倒楣!这是什么心态啊?我们是不是疏于给国人从小的人格自律训导?
反观台湾的好现象,看来是与当年被日本人殖民过有很大关系。大家都知道日本人是很注重清洁的民族。犹记得20多年前我去东京玩,去了一个很偏远的老寺庙,上了它很乡土的洗手间,内里竟十分干净无异味,留下良好印象。当我回新前又去了浅草观音庙膜拜,适逢日人正在准备迎新年,寺前许多卖年货的乡下人都聚集在寺前,搭了草棚上面可放土产与过夜。我因尿急,便问了一个摊贩,他指了指方向,我循方向寻去,心想这么嘈杂的环境又下了一阵小雨,厕所一定很不堪,没料到一进去,竟不是那么一回事。人人自律是多么重要啊!当人人都很自律时,便会形成一股很强烈的社会压力,叫你不得不就范。
国人都以身为新加坡人自豪,但我们是否怀疑过外人的赞美究竟是客套还是真诚?面临越来越竞争的国际环境,国人不应固步自封,不应以比我们更不足的国家来自我陶醉。国人应不难发现周边的许多国家、地区早已觉醒,并静悄悄地妆整仪容,要与我国一争天下啦。
我们要从“心”做起,从“我”开始,从而带动示范与警戒作用,是人都会爱面子了,看到他人没有乱丢垃圾,而自己却恣意乱丢,岂不是等同将垃圾往自己脸上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