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社 | 住建 | 水利 | 招标 | 文化旅游 | 自然资源 | 海峡人才 | 疾控中心
论坛 | 视频 | 驾培 | 造价 | 房产 | 公 积 金 | 成人高考 | 超市商场 | 行政服务            
医院 | 科技 | 教育 | 医保 | 商务 | 市场监督 | 人力社保 | 开放大学 | 公安服务   会员中心|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繁体中文
栏目导航
新闻搜索
热门排行

首页新闻中心网络文摘  
 
中国经济比印度领先多少?
来源:转载 点击数:1643次 更新时间:2014/3/26 11:49:59

中国和印度值得一比,不过长期以来,国内主流舆论和政策界对印度的关注有限,公众对印度也多停留在贫穷、基础设施差、软件业发达等一些粗浅的印象上。很多人都不认为印度经济短期内会超越中国。

 但两国之间到底差多少?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的两项研究,用不同的方法对中国和印度的经济作了对比。研究显示,中国虽然在大多数指标上的表现的确优于印度,但两国经济发展路径的差异并不显著,而是存在很多共性。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中国和印度两大经济体相继崛起,位列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列。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也表现不俗,先于发达经济体实现复苏,重回快速增长轨道。印度经济虽然在最近再次震荡,增速大幅放缓,但从更长的历史看,印度经济还是保持了高速增长。

 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两国的经济增长动力源自何处?

 衡量描述经济发展来源的模型有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是梭罗经济增长模型。按照这一模型,经济学家Barry Bosworth和Susan M. Collins将中印两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分解为三个因素的作用,分别是资本深化、教育水平提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资本深化就是增加每个劳动力所拥有的资本数量,教育水平则用受教育的年限衡量,全要素生产率则综合反映了经济生产效率,或者理解为要素的使用效率。

 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有关印度的经济改革的年限有争议,但大多观点指向1993年。以此作为标准,上述研究不仅关注了1978-2004整个时间段,还分别对1978-1993和1993-2004两段时间做了研究。

 整体而言,两国在26年间的经济增速都很快。中国经济平均增速为9.3%,印度经济比中国慢,但平均增速也达5.4%,而且在第二个时间段明显提速。两国就业率在三十年内都稳步提升,增速均为2%。

 经济增速的差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上述研究发现,中印在教育水平(或者说人力资本提升)的速度方面差别不大。而在资本深化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两方面,中国都有绝对的优势,在第二个阶段进一步提速,人均资本增速从2.4%增长到4.2%,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从3.5%提高至3.9%。相比之下,印度虽然在九十年代初的改革之后有明显加速,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达到2.3%,超过东亚其他国家,却远不及中国。

此前的很多研究也都证明,中国经济通过提升效率带来了增长红利,这源自广泛深入的市场化改革。但是,两国在投资速度上面的差别则凸显出各自的结构性问题。持续高速的投资的确拉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但过分依赖投资也成为中国增长模式的最大风险。相比之下,印度则投资不足,年平均增速只有1.3%,低于东亚诸国。

 通常情况下,一个发展中经济体结构转型是从农业至制造业,再到服务业。这一转变不仅引起产业部门占国民经济比重的变化,还伴随着劳动力和其他要素的部门间转移。中国就基本遵循了这一路径,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1978年的28%降到2004年的9%。制造业大幅增长,服务业比重上升,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进入二三产业部门,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占总劳动人数的比重到50%以下。

印度则走了不同的道路,跳过制造业,直接跨到了服务业。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贡献超过50%,但是印度的优势——软件业等不是劳动力密集型,加上对劳动力素质要求很高,劳动力无法大量转移至服务业,能吸收劳动力的的制造业在这一时期却增速缓慢,远不及中国。这导致的后果是:直至目前,印度超过一半的人口仍然在低效率的农业部门。而印度的传统强项服务业与中国相比的优势也开始缩小。自2004年起,中国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就已超过印度。

无论从增长来源还是产业结构看,中国似乎都绝对领先。但是这些对比中,中印两国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印度经济改革始于1993,中国则始于1978年。若能将开始改革的时间作为起点进行对比,或许有不一样的发现?Manmohan Agarwal和John Whalley两位经济学家在他们的论文中做了这样的尝试。

两人发现,在各自经济改革后的二十年间,两国很多关键指标都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比如,两国人均收入的增速自改革后的第二个十年开始趋同,出口贸易额、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的变化也开始趋近。有趣的是,在改革实施后的前十年,两国FDI(外商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都很低,到后十年间,中国的FDI比重才迅速攀升,大幅超过印度。因此作者推测,FDI对经济早期起飞的贡献比通常认为的要小。

这些发现当然没有否定中国在整体经济绩效上的优势,却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中国比印度发展更快不仅是因为中国做得更好,也因为中国更早实施改革。其实在中印两国的经济比较中,与其过分关注印度何时能够超越中国,不如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两个体制截然不同的后发经济体在经济起飞路径上的异同之处。以各自改革起点为锚做对比,是对单一维度的比较研究一项有益的补充。

中国经济更早起飞,也可能更早减速。虽然在过去的三十年间中国经济在增速、稳定性等指标方面都比诸多新兴市场国家表现更好,但是,那些曾经带来比较优势的因素是否会一直保持下去?其实两项研究已经证明:继续推行市场化改革才是关键,对中国和印度都是如此。

【参考文献】

Bosworth, Barry, and Susan M. Collins. Accounting for growth: comparing China and India. No. w12943.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07.

Agarwal, Manmohan, and John Whalley. China and India: reforms and the response: how differently have the economies behaved. No. w19006.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13.

 

注: 原文发于政见CNPolitics --“政见”是一个独立网站,向你介绍世界上最聪明的脑袋是怎样分析中国的。我们致力于发掘海内外学者和智库的智慧成果,引进思想资源。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树挪死、人挪活 下一篇:欧派橱柜“三年再翻一番”!凭什么?
 

网友点评
没有点评
参与点评

 用户名: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友情链接
彭城刘氏族谱站长工具超星网课火速云中国投资资讯淄博信息港37abc网盘石网盟漳台族谱对接
漳州花果网巫锦文中医圈网站历史库优古网络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漳州 | 版权声明 | 站长寄语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漳州信息网 Copyright 2007-2027 by www.2898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2898100@gmail.com 电话:(0596)2898100 手机:15359698100、15959698100  地址:漳州市芗城区水仙大街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