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伟伦(联合早报网编辑)
(联合早报网专稿)今天上午,中国股民再度看到中国股市狂跌。
新华社报道,周三中国两市大幅低开,上证综指跌6.97%,跌259.72点,报3467.40点。深证成指跌4.44%,下跌505.46点,报10870.1点。彭博社也报道,有至少1249家中国上市公司今天停牌交易,是中国股市43%的上市公司。《联合早报》报道,中国A股市场的风雨突变下,中国沪深两市掀起停牌潮,也拖累香港股市也下滑1%,跌至3月底水平。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截至6日,中国股市已经在四个星期内,下滑26%。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这使得3兆美元的股值从市场上蒸发。
中国股市猛跌,苦了股民。《纽约时报》报道,退休的船厂工人龚易峰的投资组合损失了逾3万美元(约18.6万元人民币)。他说:“我不需要股市一飞冲天,只需要它稳步发展。”
不过,也有报道指出,此次股市暴跌,或许是个股市调整的现象。如果拿中国股市自去年年中至今的表现来看,上海指数其实还是涨了超过150%。
中国股市暴跌,与以往的股灾有何不同?中国又如何能为这次对股民所带来的重伤止痛?
■ 股市暴涨之后近日狂跌
《联合早报》报道,中国政府近日多管齐下救市,但救市效果欠佳。中国A股在过去三周持续下跌,中国有关部门为免股市暴泻不止,于上周末公布了涉及资金至少1200亿元的救市措施,并宣布暂停多家企业的首次公开售股(IPO)申请,以图稳住近日陷入动荡的股市。《人民日报》也在6日发表署名文章称,中国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维护市场稳定。
但是,业界人士普遍不看好A股走势。有分析指出,目前,A股估值并不便宜,尤其是创业板经历暴跌后,估值仍高达近94倍,仍然充满了泡沫,存在调整的巨大空间。
《纽约时报》表示,此次猛跌,或许是市场对之前的股市繁荣进行调整。约一年前左右,随着房地产价格下跌,中国政府开始降息来稳定经济。由于股价被低估,楼市止步不前,资金流入了股市。政府把股市视为一种帮助初创公司和创新型企业的手段,这进一步推动了投资者的兴趣。官方新闻媒体开始发布文章,谈论即将到来的牛市,以及为迎接新公司上市建立新的交易所。
《纽约时报》的这则7月7日报道指出,在12个月时间里,中国两大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总市值增加了一倍,甚至两倍。今年年初,一个提供财经新闻及信息的网站,股价在两个月内涨幅超过350%。中国市场上的股价被大大高估,一些公司的股票市盈率达到300倍。
■ 此次股市问题与过去相比更为棘手广泛
不过,即便如此,也有报道指出,这次的问题若与2008年中国股市暴跌的情况来比,显得比较棘手。
《华尔街日报》6日报道,中国股市上一次暴跌是在2008年,基准上证综指在约一年内大跌了70%。当时政府采取了暂停发行新股、鼓励金融机构购买股票以及降息等举措。政府救市不力曾引发投资者广泛不满,但似乎基本未对中国经济造成损害,因为中国经济对股市的依赖度一直不高。
在中国政府于2008年11月份宣布一项规模5680亿美元的刺激计划后,股市最终企稳。这项刺激计划帮助中国抵御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也带来了房地产泡沫,令负债水平急剧膨胀。
但是,这次的问题对于政府而言更加棘手,因为债务水平在本轮牛市中快速累积。截至上月的过去一年中,中国的保证金融资(即投资者借钱炒股)余额增长近四倍,达到人民币2万亿元左右。据上海的咨询机构泽奔商务咨询(Z-Ben Advisors)估算,目前保证金债务规模已相当于中国流通股总市值的15%。
泽奔商务咨询的分析师施宏申表示,这是一个很高的比例,而2008年时没有融资交易。由于许多借款人以股票作为抵押品获得融资,股价下跌意味着对银行的欠款已超过所抵押股票的价值,导致不良贷款水平已经在上升的银行遭受更多损失。
而若拿本次股市局势与上次在2006年年中出现股市泡沫来看,情况似乎略同。《德国之声》报道,那时候,沪指达6092点,但到了2008年底,下跌到1700点,少了70%。
报道指出:“2014年的股市泡沫走势似乎相同。它似乎是由大批股民涌进市场进行投资所造成。”
若拿本次问题与2000年美国华尔街股市暴跌来相比,就能看出此次问题不如当时只限于科技公司股价的问题一样。《美国今日》报道,虽然在此之前,中国股市暴涨也是由科技公司带领,但此次问题更为广泛,不仅影响科技公司。
《纽约时报》进一步解释本次的股灾。一年前,中国股价市盈率大概在10左右。这表示,买家花了约10元来购买能够向股民提供约1元的企业收入。美国股价在大概同时期的市盈率为17。
但是,2014年年底中国股市股价开始攀升时,公司收入并没有上升。这表示,股民愿意下重本来对企业投资。到了今年6月初,沪指的市盈率飙升到近26,随后下跌至现在的约19。
这样的市盈率是否合理,必须拿中国经济增长来对比。报道称,中国经济现在估计能增长7%,比约十年前的10%至12%少很多。而宏观来看,目前尚未出现能让中国经济更告诉增长的趋势或政策将出台,这表示经济增长前景将维持现状。
因此,报道指,中国股价去年飙升,更多是因为股民心态所驱使,一个多月前的股价是难以维持的。
就此而言,看来中国股市是正在进行调整。不过为何北京频频出台新措施,来应对本次的调整呢?
■ 需要让股市回落但步伐得平稳
《德国之声》表示,中国政府不想要股市受股民恐慌的拖累而暴跌,而是要股市平稳回落。据凤凰网报道,散户投资者占到中国股市成交量的80%至90%。其中许多人是新股民——仅在今年5月一个月就有1200万新开账户。这意味着数百万股民对2007-08年股市泡沫和崩盘只有很少的直接记忆,或者完全没有记忆。
《德国之声》表示,如果股市泡沫破裂,中国就会面临巨大的政治挑战,这些数百万的股民的积蓄将瞬间蒸发。为中国人民提高生活水平,是中共政府执政的合理性因素之一。
英国BBC报道,如果股市迅速回落,也可造成经济和社会问题。经济学家们担心这种损失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经济问题,比如消费者因股市损失大量储蓄后迅速减少消费开支等。多个地方甚至也出现了因为借钱炒股亏本后自杀的股民。
不过,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一些分析师警告,如果北京屡次出台稳定措施但无法见效,这将让市场前景显得更悲观。若真是如此,或许更应该让股民的情绪稳定下来,让股市自然回落。
报道引述一名分析师写道:“北京的举止显示政策人员已经开始恐慌。但这或许已经为时已晚,现在多加干预也或许有点太迟了。若当初在泡沫开始形成时进行干预,或许情况就不会那么糟。”
《联合早报》今日刊登一份美银美林分析报告,表示这些措施成效有限,政府应该考虑展开大规模买股行动。
报告表示,可动用的措施在很大层面上都是着重于提升情绪,因为从政府相关机构直接流入股市的资金,很可能是有限的。如果政府无法快速扭转市场情绪,就有可能在逼不得已时,最终成为市场买家,就如香港金管局1998年的做法一样。即便如此,问题也有可能复杂化。因为大多非正规融资,向来都投入小市值的个股,因此中国政府,不论是通过央行的直接参与与否,都必须展开大规模和广泛买股行动。这一做法一旦发生,将会是股市短期内的真正触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