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网综合讯)据《第一财经日报》15日报道,中国预想中的第四次婴儿潮未如约而至。文章分析,这意味着中国整体生育意愿和生育率已经低到一个值得警醒的地步,值得有关方面全力以赴、积极主动地去应对。
报道提到,从十年前开始,有关中国迎来新一轮婴儿潮的声音陆续传出。所谓的婴儿潮,是指无论在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数量,婴儿数量大幅度增加的现象。建国以来,中国目前共经历三次婴儿潮,分别是1950年代、1962年到1976年、1986年到1990年。
从历史上看,婴儿潮在许多国家都有发生,而且原因多种多样。《第一财经日报》调查分析,婴儿潮的出现可能起因于振奋人心的事件,比如农作物丰收、打赢战争及赢得体育竞赛等。最著名的婴儿潮发生在美国,从1945年二战结束后,大批军人从战场返乡,掀起一轮生育高潮。
除了上述特殊原因导致的婴儿潮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生育规律——回声婴儿潮。所谓的“回声婴儿潮”是指,婴儿潮的产生不是因为生育率的明显提升,而是因为上一波婴儿潮的人群到了生育高峰期,因此产生了一个类似回声的婴儿潮。中国1986年出生的2319万婴儿到2010年已经24岁,正处于生育旺盛期,因此就有了新的婴儿潮出现的猜测和期待。
不过,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多位人口学者受访时均认为,中国第四次婴儿潮并没有出现。按照人口统计数据,1992年中国年出生人口降到1875万之后,就一直没有超过1800万,尤其是最近十几年,始终在1500多万到1600多万徘徊,根本没有出现期待的“回声婴儿潮”。
“按照人口变动规律,是应该有个出生的小高峰,但是查看这十几年的统计数据,只有小的出生波动,根本没有什么明显的婴儿潮。”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人口预测专家王广州说。
而被认为将促进生育的“单独二孩”政策却“意外”受冷。据中国国家卫计委的统计,截止到今年五月底,全国1100万对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夫妻仅有145万对提出了再生育申请,数量之低出乎意料。国家卫计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曾表示,放开单独二孩后,头几年可能每年增加200万出生人口,可能呈现一个小波峰,但不会出现所谓新一轮婴儿潮。
专家分析“单独二孩”遭冷的原因主要包括:目前已婚一孩的育龄妇女中,约有40%超过40岁,已经接近生育期末端。另外,生育观念的转变亦是重要原因。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口学者李建新提到,目前的生育主力军是80后、90后,他们的生育观念跟60后、70后的父母辈不同,再加上生育的机会成本和抚养成本很高,即使完全放开生育也形成不了所谓的婴儿潮。
“婴儿潮”是否到来成为焦点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出生率与股市、房地产市场、经济繁荣度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对于“婴儿潮”,有人将其看做是一个商机,而婴儿行业也在蓄势待发。但同时也有人担心婴儿潮的突如其至会打乱经济,引发社会问题。
不少学者认为,人口问题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所以生育政策的调整需要三思后行。不过,也有学者指出,老龄化愈渐加剧的中国现在正需要一次婴儿潮。《大国空巢》作者易富贤表示,中国目前老龄化加速、少子化严重的人口结构,恰恰需要一次婴儿潮,持续为未来数十年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孩动力”。
(联合早报网实习编辑 关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