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草案)发布,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公示时间从2013年5月22日起至6月21日,为期一个月。

公示的草案中,拟就漳州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规划区域城镇空间拓展规划、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发展目标和规划内容。并按照城市空间发展时序,提出了从2012至2030年漳州的近期、中期、远期规划。
规划层次
中心城区总面积686平方公里
根据草案,规划层次包括明确市域、规划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其中,市域范围为市辖二区一市八县,总面积12880平方公里,规划重点为城镇体系规划。
规划区(漳州都市区)范围包括芗城区、龙文区、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海市全部行政区域、南靖靖城镇、华安丰山镇、长泰武安镇、古农农场、漳浦马坪镇、佛昙镇、前亭镇三镇及长桥镇、官浔镇局部地区,总面积2369平方公里。规划重点为城镇空间拓展规划。
中心城区范围包括芗城区、龙文区、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海的九湖镇和颜厝镇的全部、南靖靖城镇的部分用地,总面积686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约175平方公里。规划重点为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城市发展目标
田园都市 生态之城
根据草案,漳州城市发展目标为:创业创新的活力漳州,又富又美的幸福漳州,秀丽宜居的田园都市,文明和谐的生态之城。
城市发展目标还提出,推进“水城、绿城、历史文化名城”三城融合;建设“以水为脉、以绿为韵、以文为魂”的美丽漳州;使漳州成为“全国地级市先锋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城市、海峡产业合作先行区”。
此外,在城市发展战略方面,本次草案提出总体发展战略为:全面对台、漳厦同城、拥江达海、区域调整、产城一体、设施完善。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两区两群两带
在城镇空间结构方面,草案提出打造“两区、两群、两带”的城镇群布局结构。
“两区”即“滨海城镇发展区”和“内陆生态经济区”。其中“滨海城镇发展区”是市域城镇化的重点地区,“内陆生态经济区”以生态经济为主。
“两群”即“中心城市城镇组群”和“泛东山湾城镇组群”。 “中心城市城镇组群”涵盖漳州中心城区及厦门湾南岸地区;“泛东山湾城镇组群”涵盖漳州南部滨海平原地区。
“两带”即“厦漳龙一体化发展带”和“滨海成长带”(交通、产业、城镇)。“厦漳龙一体化发展带”是厦漳泉龙地区的核心增长空间。“滨海成长带”主要为沿海30公里以内的陆地地区和近海岛屿。
规划区城镇空间拓展规划
一中心六组团
“一中心”即漳州主城区,含芗城区和龙文区,为中心城市城镇组群的公共中心、生态宜居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六组团”,即圆山组团、角美组团、石码组团、滨海组团、九龙组团、靖城组团。
此外,为突出漳厦同城,面向沿海的发展格局,确定规划区中远期空间结构为“两轴三带、双城多片”。
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2030年建设用地175平方公里
根据“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到203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7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平方米;郭坑、天宝、浦南的城镇建设用地总量为1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此外,在居住用地方面,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用地的增量主要在龙文、圆山和角美三个地区,规划形成18个居住片区。
其中,龙文地区,包括碧湖、蓝田、朝阳和龙文4个居住片区;圆山地区包括九湖、颜厝和南站3个居住片区;角美地区包括角美北、角美南、角美西、龙池和奥特莱斯5个居住片区;芗城地区包括机场、城北、老城、芝山、金峰和石亭6个居住片区。
城市规划
建设城市副中心
根据城市空间发展时序,近期(2012-2015年),在现有基础上重点向东向南发展,围绕碧湖公园,建设新的行政中心片区,跨江向南建设高铁站站前片区和九湖镇滨江地区;角美地区重点建设角美开发区和龙池工业区,打造台商投资创业园,同时在现状镇区基础上向南部拓展,开始建设南部的城市副中心。
中期(2016-2020年),全面建设圆山新城,重点打造九龙江绿化景观带,开始对旧城区的初步改造,角美城区加快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完善以科技研发和商务商贸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远期(2020-2030年),拓展与改造相结合,主城区在南北拓展的基础上加快对老城区的改造,角美城区以向西发展为主,对接主城区,完善城市副中心的建设,逐步推进产业升级改造。
远景构想,远期应跳出现有的中心城区,重点向东南部龙海市发展,适度向北部的长泰县城发展,整合中心城区、龙海市区、漳州开发区、长泰县城甚至佛昙湾周边城镇,建设漳州都市区,与厦门市共同形成环厦门湾的都市连绵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