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龙溪街道图 | | 来源:收集 点击数:4159次 更新时间:2013/11/8 11:24:43 | | | 详细简绍: | |
台北市龙溪同乡会手工绘制的漳州地图
(点击看大图)
新近发现一幅台湾台北市龙溪同乡会手工绘制的《龙溪街道图》。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台湾各地同乡会纷纷成立。当时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声音越来越微弱,大陆入台的人群逐渐老化,第二代“台籍”大陆人渐渐长大,此刻,“台独”谣言悄然流布,老一辈担心儿孙忘祖忘乡,故而同乡会应运而生。单从漳州而言,就有福建省同乡会、龙溪同乡会以及漳浦、平和、诏安……等县的同乡会。1965年岁末,76岁高龄的漳州耆宿林有壬先生——清朝科举制度下的最后一个秀才,前龙溪中学校长,“国大”代表——在其台北寓所,邀请几位旅台漳州名人商议成立龙溪同乡会,得到广大乡亲拥护,遂于1966年1月30日正式成立,林有壬为理事长。
龙溪同乡会成立后,位于西宁北路83号的会所成为旅台漳州人解乡愁的最佳去处。功夫茶——俗称“小种仔茶”是最具特色,小茶几、小茶壶、小茶杯、小火炉,沸水嘶嘶,茶香浓浓,三五人群围坐一起,说一说“铁观音”的气味,议一议“三印水仙”的色泽,追忆漳州往昔轶闻趣事,煞是快乐。说到开怀处哈哈大笑,忆到伤心事静默无语,然而,总算打发了光阴。有人提议,龙溪同乡会应当有一幅龙溪地图,好的建议却难坏了理事会的几位老人,这时一位有心人叫王乾造的悄悄地制作起一幅“龙溪街道图”。
王乾造先生是老漳州,离开家乡后,心中总是萦绕着漳州城的东西南北,有事没事,口中念念有词,东桥亭、八卦楼、马道底、洋筠仔大山……当时见有人提议应有“龙溪地图”,便不声不响在家里绘制起来。他以中山公园为中心,先用方框定位,再凭记忆向周边扩展,什么马坪街、东坂后、公府街、鱼头庙,一个一个地标出来。由于比例不准确,忽然又想到一个地名,补不进去,只得重新再画一张,这样来来去去,费了几十天,有时思绪打开,涂涂描描到天亮。个把月以后,王乾造带着草图到同乡会征求意见,乡亲们一看都惊叫起来,连声称赞。大家细细端详,意见来了,凭着各自的记忆,一大堆地名冒出来,补上一个“断蛙池”,添上一个“步武街”……王先生一一记录下来,回家再重改重画,又忙碌十来天。定稿那一天,同乡会像过节一样热闹,争着看家乡地图。有人正面看看,还要侧面看看,误把平面当立体,说是看看他家老屋在哪里,甚至有人看着看着泪水流下来,游子的心情呀。当时没有复印机,交付印刷不容易,国民党当局控制很严,王先生用手工一张一张地描,讨要者太多了。拿到的人十分高兴,回家悬挂在客厅的中堂。
记忆总是美好的,家乡总是优越的。一幅显得较为粗糙的家乡地图,对有家而不能回的人而言,显得那么精美、那么珍贵,当即有人以“台北市龙溪同乡会”冠顶赋诗:台阁未差人未失,北辰仍见众星朝。市廛寸寸铺金地,龙气团团接玉霄。溪水溪云连入望,同胞同泽久想要。乡心有寄关家国,会取芝山载舜尧。
庄宗沛 文/图
|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 上一篇:东南花都花博园导游图 下一篇:“丹霞书院”原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