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刻笔伴一生 绝技待人传 | 来源:收集 点击数:3467次 更新时间:2012/9/28 16:43:56 |

“台湾的朋友托我找吴师傅多刻些私章,都说他刻印手艺好。”9月17日,笔者来到云霄县艺华刻印店,见到前来找吴德锐老师傅刻私章的台商林先生,他拿着手中的寿山石说:“好材质,也要有好手艺,用机器刻印,缺乏文化底蕴。”
吴师傅今年74岁,刻印这份活儿已做了56年,接近一个甲子轮回。由于刻技高超,前来找吴师傅刻印的人络绎不绝,老艺人乐此不疲。行走于纤毫之间,耕耘在刀笔之末,世间百味皆印章。
吴师傅祖籍广东省揭阳市,18岁到云霄学艺,拜著名老艺人刘耀章为师,当时师兄弟有3人,唯独他坚持到现在。吴师傅介绍,刻印是特别耐性子的事情,一般人坚持不下来,有时一坐十几个小时,而且注意力要特别集中。说起学艺经历,吴师傅感慨颇深,“当时半工半徒,起初拿刻刀,手都长满茧。”为了找个睡觉的地方,他在小店里“窝”过,在合作社里“猫”过,在工厂里“蹭”过。初学刻印时,要学习书法,楷、行、篆书都得有很深的功底,古今汉字要熟悉,而且要写反面的字,他经常拿毛笔蘸水练写。吴师傅家族世代从商,唯独他外出学艺,家人不解,经常捎信唤回。由于对这项技艺痴迷,吴师傅很快就上了手,并为此付出一生,他说:“由于对这项技艺的热爱,我选择这条路走一生,很高兴。”
1990年,吴德锐开始经营刻印店。几把刻刀、一些印材、一副桌椅、一支毛笔、一付眼镜,仅此而已,就是吴师傅的“全部家当”。起初,一天刻一两个;后来由于刻技高超、待人随和,口口相传,生意越来越好,刻私章、公章、业务章比比皆是,甚至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的许多印章爱好者都慕名前来。吴师傅做多了,什么活都信手拈来:练书法的学生要篆刻,做月饼的店章要刻图,卖茶叶的老板要印纸箱等等。他做过的最大的印章有2平方尺大,最小的是一个“小五”号大的字。
风风雨雨几十年,由于名气不小,某些美术书法协会欲吸收吴师傅为会员,可总被他婉拒,他的比喻很有趣:“印章的材质有很多,木块、石头、有机玻璃、牛角、象牙、铜锭等,不同的材质适用于不同的刻笔。我手握刻笔,娱乐身心,养家糊口,不适合在艺术界争名争利。”虽不争名,慕名而来拜师学艺的人却不少,但皆因各种原因纷纷离去。有的觉得刻印枯燥无味,有的觉得刻印致富太难,有的是拿刻笔“缚鸡无力”,有的是无法宁心静气、专注成事。吴师傅也曾有意“栽培”女儿小吴,在小吴上初中时就开始教她一些简单的技巧,小吴也显悟性,可当小吴上大学后,这项技艺就不再碰了,吴师傅索性作罢。
如今吴师傅已年过古稀,虽然眼不花、手不拙,手拿刻笔仍笔走龙蛇,但总透着担忧,“再过几年总得退休,如今电脑刻印逐渐代替传统手工,这项技艺面临失传。”他说,刻印让自己养成了好习惯,不抽烟,不喝酒,就爱喝茶干活;学习这项技艺,能获得一颗平和的心,少与人是非,不计较名利,多利于养生。
⊙林坤斌 文/图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治台功臣 陈永华 下一篇:漳州芗剧的百年传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