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社 | 住建 | 水利 | 招标 | 文化旅游 | 自然资源 | 海峡人才 | 疾控中心
论坛 | 视频 | 驾培 | 造价 | 房产 | 公 积 金 | 成人高考 | 超市商场 | 行政服务            
医院 | 科技 | 教育 | 医保 | 商务 | 市场监督 | 人力社保 | 开放大学 | 公安服务   会员中心|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繁体中文
栏目导航
历史搜索
热门排行

首页历史文化漳州今古  
 
古县大庙
来源:收集 点击数:5355次 更新时间:2013/3/13 15:10:38

2012年7月,龙厦铁路通车运营,位于漳州市龙海颜厝镇的漳州新火车站落成启用。火车站西侧那座历史悠久、缘牵两岸的古县大庙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先有龙溪,后有漳州

    许多人可能还不知道,古县大庙就是原龙溪县的县衙。龙溪县建于南北朝梁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已经有近15个世纪的历史。康熙版《龙溪县志》记载:“梁为南安郡地。大同六年,九龙戏于江,乃建龙溪为属邑。”(卷一)那时,漳州还没有建州。龙溪县衙最初设在十二三都,即包括现在的颜厝和九湖两镇。唐垂拱二年(686年),武则天批准陈元光设立漳州的奏请,这时距离龙溪建县已经146年了;开始时,“即屯所为州”州治就设在漳江边的“屯所”,也就是现在的云霄火田镇西林村。而漳江则是因为开漳圣王陈元光之父陈政觉得这条江江水清澈甘甜,两岸景观秀丽,如同上党之清漳而命名的。唐开元四年(7,16年),州治移至漳浦县李澳川即现在的绥安镇。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龙溪县划归漳州管辖。不过,龙溪县衙仍在现在的颜厝。

     直至唐贞元二年(了86年),漳州州治从漳浦县李澳川迁到龙溪县唐化里登高山(现称芝山)下的桂林村,县随州移,龙溪县衙才迁到州治的西隅,也就是现在漳州市区县前县后街一带。光绪版《漳州府志》对此记载:“贞元二年,徙州治于此,遂为附郭县。”(卷三)龙溪县衙迁出颜厝后,人们把原县衙所在地及周边一带称为“古县”。由于这里行政区划历年多次调整,“古县”在官方正式地名中时有时无:宋时设乡里,后改里为都,这里属十二三都杨郑吴保,明清至民国初期沿袭。民国十七年(1928年)设区,后来又改乡镇,再后来实行保甲制。1949年11月,这里属龙溪县第一区。1955年,龙溪县第一区改称古县区,1958年撤区并乡;称古县乡。1958年11月,实行政社合一,属胜利公社古县耕作区,1959年9月改称颜厝公社古县大队。1962年体制下放,古县拆为四个生产大队,即巧山、石牌、庵前、苍岭。现在,从镇到村各级行政区划名都没有“古县”,这个地名。然而,民间一直习惯把这里称为“古县”,从未间断。

保境安民,永享香火

    龙溪县衙迁出后,当地人把谢安供奉到原衙署,并把它称为广应圣王庙,俗称谢太傅庙,也称古县大庙。谢安是历史上实有的人物,漳州供奉谢安的庙宇很多而且香火旺盛,而谢安从来没到过漳州,许多供奉谢安的庙’宇所在的村庄村民也不姓谢,如漳州市区顶田霞的正顺庙·。谢安为何成为漳州民间信仰的重要神明,康熙版《漳浦县志》有这样的记载:“陈将军自光州携香火来浦,五十八姓同崇奉焉,故今皆祀于民间。”(卷二)

   谢安,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时东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隐属于浙江会稽东山,人称谢东山。孝武帝时,北方的前秦苻坚带百万大军南下.企图一举灭晋。谢安临危受命,出任尚书仆射(宰相)。太元八年(383年),令其侄谢玄挂帅,与六弟谢石带兵8万以寡敌众,在淝水一战巧妙用兵,打败苻坚,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谢安病逝后,民间为感激其保境安民之功绩,立庙祀之,敬奉为神。唐朝初年,陈政、陈元光父子人闽,把谢安的香火请到闽南一带,受到漳州民众的尊崇,体现了中原文化在闽南的传播和继承。漳州现有数十座奉祀谢安(广惠圣王)的庙宇,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七日谢安生日,民众都会举办盛大的民俗活动为他祝寿。

  古县大庙经历代重修.现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建筑面积518平方米,坐西朝东,为二进殿堂,中有小天井。大门上悬挂“鄱山福地”匾额,门联是“古史流芳梁时已建龙溪县,’南朝遗迹清代亦称郑公乡”,说明这座建筑原来就是龙溪县衙。·前殿有一副楹联:“优游却壮骑三千一局棋中旱已运筹决胜,精锐破雄兵百万八公山上谁不服教畏威”,后殿有二副楹联:“新亭一语慑权奸扶危定倾克绥晋祚,北府三军多义勇披坚执锐雄扫秦氛”,“东山扶晋祚济世匡时允矣金陵硕辅,淝水扫秦氛运筹决胜卓哉江表伟人”,都是歌颂谢安的。历代重修的几面碑刻现都嵌入殿内的墙壁。’清乾隆年间,蔡新回漳浦省亲,曾到古县看望女儿女婿,特地拜谒谢安神像,为古县大庙题写“苍生霖雨”和“东山辅晋”两面匾额,并奏请皇上追封谢安为“广应圣王”。因此,古县大庙也称广应圣王庙。

分香宝岛,缘连两岸

郑是古县当地大姓,明朝开始就有郑氏村民迁移台湾。清初,郑成功与清军在漳州展开长时间的拉锯战。古县是郑军的主要据点。后来,郑军攻打台湾,古县郑氏青壮年有许多随军东征人台,战后留居台南开垦耕种、成家立业。清康乾期间,又有不少郑氏引亲呼朋,结伴迁台。古县人人台时,把家乡奉祀的神明广应圣王谢安塑像分香至新居地。现台湾各地奉祀谢安的寺庙有25座,其中台南县就有7座、高雄县5座;许多奉祀谢安的庙宇都以古县大庙为粗庙。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斗鸡 下一篇:漳州古牌坊
 

网友点评
没有点评
参与点评

 用户名: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友情链接
彭城刘氏族谱站长工具超星网课火速云中国投资资讯淄博信息港37abc网盘石网盟漳台族谱对接
漳州花果网巫锦文中医圈网站历史库优古网络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漳州 | 版权声明 | 站长寄语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漳州信息网 Copyright 2007-2027 by www.2898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2898100@gmail.com 电话:(0596)2898100 手机:15359698100、15959698100  地址:漳州市芗城区水仙大街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