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 老银匠无师自通 手工打银三十载 |
更新:12-09-10 |
简述: 钳工、小铁锤、模具、拉丝板、夹具,这就是手工打造金银制品的匠人赖以谋生的工具。一块块不起眼的白银经过他们的巧手,就会被打制成一件件光华四射的饰品。然而,随着现代机械加工的金银饰品不断推陈出新,原本繁 |
[乡土文化] 手工上彩 |
更新:12-08-14 |
简述: 随着数码相机的发展和普及,拍张彩色相片对人们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只要轻轻按下相机的快门,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色泽即在瞬间被定格。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在那个数码技术尚未大行其道的年代,如果你手头仅有一 |
[乡土文化] 石龟相伴庇护平安 |
更新:12-08-11 |
简述: 在闽南许多乡村,都有供奉广应圣王谢安的习俗。位于南靖县山城镇三卞村深浪自然村的浮水宫,宫前埕上特别设置一只石龟,长94厘米、宽80厘米、高30厘米。如今,这只石龟已成为当地一个吉祥物,村民时不时过 |
[乡土文化] 漳绣 |
更新:12-08-06 |
简述: 自古至今,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是中国的四大名绣,名扬海内外。其实,身处闽南的漳州,也存在着自成一派的漳绣,其高超的技艺水准,曾远销海外大放异彩。8月2日,记者来到芗城区文川里121号,找到了从事 |
[乡土文化] 漳州龙海村民珍藏百张“象形文字”图 |
更新:12-08-06 |
简述: 居住在漳州龙海市颜厝镇宅前村的杨乃武老人,至今仍珍藏着先父遗留下来的百张象形文字图案。这些图案,远看是画,近看是字,色彩浓烈,造型新颖。8月2日,记者专程赶到老人家中,一睹这些奇特文艺传承品的真颜 |
[乡土文化] 漳州小山村现90年前奥运邮票 |
更新:12-07-31 |
简述: 伦敦奥运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全世界的观众都沉浸在这场体育的盛宴当中。百年奥运,有多少故事早已不为人知。昨日,笔者在南靖县山城镇雁塔村的郑彬家中,惊喜地看到了两枚90年前的奥运会邮票。 笔者 |
[乡土文化] 编织笊篱 |
更新:12-07-24 |
简述: 居住在漳州市芗城区香港路84号的苏龙安与妻子郑秀玉,就是一对心灵手巧、善编笊篱的夫妇。今年63岁的苏龙安,从8岁起,就开始跟着母亲编织笊篱,如今一晃就过去了55年。而郑秀玉自从1976年嫁进苏家后, |
[乡土文化] 传统工艺--弹棉 |
更新:12-07-16 |
简述: 弹棉花,弹棉花,半斤棉弹成八两八,旧棉花弹成新棉花,弹好了棉被姑娘要出嫁。上世纪90年代这首来自电影《巧奔妙逃》中的插曲《弹棉花》,伴随着弹棉郎唱遍了大江南北。如今,弹棉花这个老行当离现在的生活渐行 |
[乡土文化] 现代“卖炭翁” |
更新:12-07-06 |
简述: 漳州市区青年路58号,是一间老木炭店。店面不大,有时还只开一半门。店的主人是一对残疾老夫妻,丈夫吴文德,今年76岁;妻子裴秀琴,今年66岁。在过往的群众眼里,吴文德老夫妇就是用自己的一双黑乎乎的手, |
[乡土文化] 碑刻 |
更新:12-07-01 |
简述: 位于漳州市区修文西路101号,是陈志强的石碑店,60多年来,一直都没有名字,只在门口的木板上用黄色字体书写着石碑店和手机联系方式。但在老一辈的漳州人眼里,尽管现在小店显得有些落寞,可上世纪70年 |
[乡土文化] 竹编 |
更新:12-07-01 |
简述: 在漳州市区九龙公园旁的九龙城2幢有一间不起眼的小店面,店面既不面对主干道,也不位于繁华的商业地段,过往的行人很少,加上周边高楼林立遮挡了阳光,所以这家店面显得有点冷清。昨日,如往常一样,店主人林春龙 |
[乡土文化] 漳州民间故事集《徐胡奇案》 |
更新:12-06-29 |
简述: 《徐胡奇案》一书是漳州市残联退休干部、残疾人卢奕醒受已故的龙海市退休小学教师杨澍老先生的委托,前后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时断时续整理成书的漳州民间故事集,全书16万字,被漳州市图书馆列为漳州地方文献丛 |
[乡土文化] 漳州民间传统醮灯 |
更新:12-06-22 |
简述: 在漳州芗城区丹霞路官园一带,今年78岁的甘亚江,出生在一个醮灯世家,从小就对制作醮灯得心应手。据甘亚江介绍,醮灯是宗教活动中的一种法器。在传统习俗说法里,醮灯宝光具有上照天庭、下澈地狱的功用,因此许 |
[乡土文化] 不识谱不会拉琴 却造了一把把好琴 |
更新:12-06-19 |
简述: 不识谱、不会拉琴,却对民间乐器情有独钟,他就是漳州的黄江泉老人。凭着自己的悟性和几十年经验累积,他制作出了一把把外观精美、音质上乘的二胡、三弦、月琴等诸多民族乐器。 黄江泉今年66岁,个头不高 |
[乡土文化] 漳州“桥上书屋”--世界八大环保建筑之一 |
更新:12-06-13 |
简述: 桥上书屋,位于漳州市平和县崎岭乡下石村,漳州市区驱车到这里需要2个小时左右。昨日(12日),藏身于山村中的这个书屋被中国广大网民关注。近日,英国著名媒体《卫报》评选出了8个世界各地最有创新性且具有可 |
[乡土文化] 民间技艺炭精画 |
更新:12-06-04 |
简述: 在漳州市芗城区延安南路137号那间不到十平米的画室内,老板林慧燕正专心致志地用炭精粉作画。铺在画桌上的是一幅装在镜框里的人物肖像画,由于被渗漏的雨水长期浸渍,人物右侧的半边脸早已模糊不清。但是经过 |
[乡土文化] 从老木匠到画师的华丽转身 |
更新:12-05-29 |
简述: 在漳州市区一家名为尚善斋的个人画室中,年逾七旬的老人吴和桂,与笔者谈笑风生。硬朗的身体、洪亮的声音,让人很难看出岁月在其身上刻下的沧桑痕迹。这位来自书画之乡诏安县的普通农村老人,多年来凭着兴趣和毅 |
[乡土文化] 渐行渐远的红桶盘制作 |
更新:12-05-29 |
简述: 上左:三官灯与天灯 上右: 红米斗下:刨圆米斗内壁 在闽南地区,凡逢婚庆或祭祀神明,红桶盘必不可少。结婚当天,亲朋好友前来道喜,所送贺礼都要放入红米斗里,再用红纸封口,俗称封斗。而新娘子则用红桶 |
[乡土文化] 漳窑文化的守望者 |
更新:12-05-24 |
简述: 揉泥、拉坯、修坯近日,在南靖县龙山镇漳窑瓷业发展有限公司瓷艺工作室内,笔者看到,漳窑瓷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林俊和陶艺师老罗在认真工作,在两人的默契配合下,一件精美的漳窑瓷器渐成雏形。 漳窑艺术魅 |
[乡土文化] 趣谈陈元光与闽台茶缘 |
更新:12-05-14 |
简述: 漳州种茶制茶历史颇为久远,早在1320多年前,陈政陈元光率领来自中原的士兵(含眷属)在入闽南平定动乱,开发垦屯、发展农业的同时,也带来了中原的茶叶品种、种植技术及饮茶之风,这一情况在他的《龙湖集》诗 |
[乡土文化] 手工制作乐器 |
更新:12-05-14 |
简述: 漳州市芗城区打锡巷霞仔巷32号,进门是一间约12平方米的小作坊,门旁、墙边及搭起的架子,只要是能放上东西的地方,堆满了制作乐器的木板竹子材料及乐器部件。凿孔机、刨光机、小带锯占据作坊中间的三角地 |
[乡土文化] 漳州:浦南古傩焕发异彩 |
更新:12-04-20 |
简述: 九龙江北溪边的漳州市芗城区千年古镇浦南镇,在那一湾江水的环绕下,显得静谧而厚重。在浦南镇民俗文化节上,一阵阵响亮的锣鼓声咚,咚,锵,锵敲醒了沉睡中的古镇。 离溪边不远的浦南镇区小街里,浦南 |
[乡土文化] 点击漳州文化 |
更新:12-04-19 |
简述: 读《作家笔下的漳州》 黄荣才 文/图 漳州是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地方,在漳州行走,无论人或者物,还是风情、地理,总有文化的韵味飘逸而出,类似于不同的矿藏,有不同特色的矿脉让人可以循迹前往,挖掘被掩埋或者 |
[乡土文化] 百年打铁铺依然炉火翻飞 |
更新:12-04-17 |
简述: 午后,开满木棉花的古塘路一片寂静。唯有漳州糖厂大门对面的一家打铁铺,偶尔传出阵阵叮当叮当的打铁声。记者寻声走进打铁铺,只见一位身着白衫,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男子,正上下挥舞着铁锤敲打一把绿化铲。这位 |
[乡土文化] 漳州话与台湾闽南话 |
更新:12-04-17 |
简述: 远古时代的大陆与台湾连在一起的,那里有一条可以徒步到台湾的通道东山陆桥。后来由于地壳的运动,才出现一弯浅浅的海峡。这浅浅的一弯海峡把闽台分成两半,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内地,一半在台湾,这弯浅浅的海 |
共计:159条记录 页次:6/7 每页:25条
9 7 [4][5] 6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