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胡奇案》一书是漳州市残联退休干部、残疾人卢奕醒受已故的龙海市退休小学教师杨澍老先生的委托,前后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时断时续整理成书的漳州民间故事集,全书16万字,被漳州市图书馆列为“漳州地方文献丛刊”,由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于五月间出版。
《徐胡奇案》一书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我市普通平民百姓几十年来口口相传、津津乐道的长篇系列故事“徐胡奇案”,它描写了年轻有为的明朝龙溪县令徐胡屡破奇案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刚正不阿、清廉勤政的清官、好官的感人形象;第二部分则收集了近百个表现漳州历史人物、乡土人物、地名地产、民俗谚语的漳州民间故事、民歌民谣,乡土风味浓厚,闪耀着人民群众智慧的光辉。

值得一读的民间故事集
这是一本来自家乡漳州的民间故事集,许多故事我早就听说过,人们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百听不厌!徐胡这个人,虽然正史、方志均无明文记载,但是民间却将他当为一位廉洁、正义、爱民的好官,广为传颂,深入人心。
卢奕醒先生干任何工作都非常认真。他高扬信念、滋润心田、迭出奇迹、抚慰人生,令人敬佩。早年,他主编《金盏》民间文学小报,对闽南民间故事进行系统梳理、诠释传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广受赞誉。此次,他费尽心力,用简朴的文字,对杨澍先生搜集的资料,披阅整理,顺序演绎,是对漳州民间文学事业发展做出的新贡献。
《徐胡奇案》的故事内容甚富传奇色彩,故事情节波澜起伏,衔接紧凑;每个案件的案情峰回路转,迂回曲折,不论多复杂,他均能以周密的逻辑思维,逐一精致剖析分解,筛选加工,简繁齐全,开承转合,伏笔呼应,布局比较严密合理,人物形象较为突出。案情结束,结论清楚,真相大白,奸佞无以藏身,正气大大得到弘扬、情理兼容,令人读后心明眼亮,大快人心。故事善于推理、辩证、求实,引人入胜,值得一读。徐胡办案的最大特色是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不胡来乱套,不搞逼供信,不出现假案错案,这尤其令人赞赏,对后人仍有很好的启迪与借鉴作用。而闽南方言俚语的运用、闽南自然环境、风俗习惯的描写,文字晓畅平顺,趣味盎然,令人读来倍感亲切。
漳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民间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故事、传说,若能经常组织力量,发掘整理,对于传承与弘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有意义,希望能读到更多的家乡民间文学作品!吴东南
搜集者:杨澍,字植滋、又字时雨,乳名晋昌,1906年4月生于龙海市颜厝镇宅前村。1924年7月于原省立第八中学(现漳州一中)毕业后即开始教学生涯,解放前先后在龙溪县立第三小学、霞南初小、毓南小学、培真小学、霞文小学、霞北小学(现小坑头小学)、颜厝国校、平苑乡中心学校、里前保国校、马洲保国校及上洋国校执掌教鞭,并多次担任教务主任、校长职务。解放后,曾短暂在乡政府任职,后即全力以赴,先后在家乡颜厝的里前初小、宅前初小担任校长兼教员,直至1966年底退休。课余酷爱收集民间故事传说,认真笔记,可惜均未能发表。亦喜绘制字画、象形字画等。1995年不幸病逝,享年89岁。
整理者:卢奕醒,1940年3月生于南靖县金山镇都美村。五岁时因病致残。1960年3月起,先后在漳州二中、民盟漳州市委会、市残疾人联合会任教、任职。1978年参与创办市文联《水仙花》文艺刊物,并主编其民间文艺附刊《金盏》小报;1988年11月与人合作,编辑出版市政协“漳州文史资料专辑”《漳州民间故事》一书;1993年应召参与“漳州市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编纂工作,负责主编《中国民间谚语集成·漳州市分卷》一书。1993年受命白手起家创办“漳州市光明职业高级中学”,并首任校长。近年先后编纂出版《漳州民盟五十年》、《人生屐痕》、《从容回首》、《追思难忘——邱铁汉先生纪念文集》等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