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社 | 住建 | 水利 | 招标 | 文化旅游 | 自然资源 | 海峡人才 | 疾控中心
论坛 | 视频 | 驾培 | 造价 | 房产 | 公 积 金 | 成人高考 | 超市商场 | 行政服务            
医院 | 科技 | 教育 | 医保 | 商务 | 市场监督 | 人力社保 | 开放大学 | 公安服务   会员中心|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繁体中文
栏目导航
历史搜索
热门排行

首页历史文化乡土文化  
 
竹编
来源:转载 点击数:3901次 更新时间:2012/7/1 12:01:03

在漳州市区九龙公园旁的九龙城2幢有一间不起眼的小店面,店面既不面对主干道,也不位于繁华的商业地段,过往的行人很少,加上周边高楼林立遮挡了阳光,所以这家店面显得有点冷清。昨日,如往常一样,店主人林春龙搬了张小椅子,坐在店门口,开始拾掇店内的几根竹子。

  77岁高龄的林春龙依然身手矫捷、精神矍铄。他一边用砍刀将已经破开锯好的竹子剖成竹篾,一边与记者聊天。他告诉记者,今天打算做一个斗鸡用的笼子,随着林春龙手上的动作,一片片轻薄而又坚韧的竹篾被剖好后放在一边备用。

  竹子具有柔韧、耐磨、导热快等特性,从表到里分成竹皮、竹青、篾心、篾壳四层。编制竹笼竹筐,首先要把竹子按要求锯成段,刮去表面硬皮,剖开成竹片,去掉内层篾壳,再劈成篾片。用竹皮做的竹编制品表面光滑,弹性好,强度高,不易发霉,使用时间长,而用竹心制成的制品品质就差很多了。把竹子加工成细竹条、竹篾,可以编成各种实用的生产生活用品,种类很多,统称竹编。用竹子编成的篮子筛子、席子斗笠、畚箕箩筐、扇子蝇拍、鱼篓鸡鸭笼等,曾经是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物品。

  早先在漳州沿江一带,形成多个竹制品加工区域,并有明显的分工,生产的品种有所侧重。龙文区的石仓以制作箩筐为主,东坂以制作竹笼为主,下桥以制作圆竹家具为主,芗城区的诗浦以制作筛子谷笪为主,且上述村社几乎家家都做。市区在竹排沃、竹巷下、草寮街、草寮尾一带,形成了主要的竹制品基地。随着时代的进展,竹制品被塑料、金属制品所替代,且原料竹子不断提价,造成全行业亏损。20世纪50年代,漳州的竹编业曾繁荣一时,占到全市手工业比重的15%,但是至1987年全部被兼并或是转产生产其他日用品。龙文、芗城二区原来数千人的生产规模,如今只剩极少数人仍在从事竹器业,市区更是寥寥无几,而且生产的品种也大为减少。

  据林春龙介绍,他的父亲林木瓜,祖籍龙文区石仓,世代从事竹业制作。1934年来到市区,在浦头开了家“林上记竹器店”,制作竹编制品,后搬到新华东路599号。1955年以户入股,父子加入竹业供销社,1956年转入竹业六社,竹业六社经数次合并撤分,最终并入漳州皮革厂。林春龙自幼跟随父亲做竹编,但在皮革厂时改行做手套裁剪工,退休后常有人找他编竹制品,便再次拿起竹刀,重操旧业。由于现在竹编市场萎缩,许多品种不适应现代需求,只能根据顾客需要来做。

  “我现在还在坚持做竹编,并不是为了钱。”林春龙告诉记者,他有三个儿子,都很孝顺,且收入都不错, “孩子们都劝我好好在家休养,不要做这些了,但是我就是闲不住。”林春龙说,他完全不必为生计而劳作,之所以现在还在坚持做竹编,一方面是想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另一方面是不想丢下这祖传的手艺,“现在这手艺已经快失传了,我想在自己还能做得动的时候多做一点,给子孙后辈们多留点传统的东西吧。”

  ⊙徐世庆 郑德宏 文/图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碑刻 下一篇:漳州窑青花双龙戏珠花卉纹大盘
 

网友点评
没有点评
参与点评

 用户名: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友情链接
彭城刘氏族谱站长工具超星网课火速云中国投资资讯淄博信息港37abc网盘石网盟漳台族谱对接
漳州花果网巫锦文中医圈网站历史库优古网络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漳州 | 版权声明 | 站长寄语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漳州信息网 Copyright 2007-2027 by www.2898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2898100@gmail.com 电话:(0596)2898100 手机:15359698100、15959698100  地址:漳州市芗城区水仙大街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