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社 | 住建 | 水利 | 招标 | 文化旅游 | 自然资源 | 海峡人才 | 疾控中心
论坛 | 视频 | 驾培 | 造价 | 房产 | 公 积 金 | 成人高考 | 超市商场 | 行政服务            
医院 | 科技 | 教育 | 医保 | 商务 | 市场监督 | 人力社保 | 开放大学 | 公安服务   会员中心|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繁体中文
栏目导航
历史搜索
热门排行

首页历史文化乡土文化  
 
现代“卖炭翁”
来源:转载 点击数:3636次 更新时间:2012/7/6 22:32:19

漳州市区青年路58号,是一间老木炭店。店面不大,有时还只开一半门。店的主人是一对残疾老夫妻,丈夫吴文德,今年76岁;妻子裴秀琴,今年66岁。在过往的群众眼里,吴文德老夫妇就是用自己的一双黑乎乎的手,给居民送去温暖的都市“卖炭翁”。

  吴文德没有正式工作,以前在家门口摆个修锁摊,以杂修为生。住在城里怎么会想卖炭呢?吴文德回忆说,1970年,有个天宝镇来市区卖木炭的人,晚上回家时,把没卖完的木炭寄放他家。第二天早起,正巧有人来买木炭,吴文德便先张罗着把寄存的木炭卖出去一部分。那人过意不去,就把代卖木炭所得利润分些给他。一来二去的,吴文德也慢慢知道了经营木炭的门路。后来那个天宝人不知怎的不再卖木炭了,他索性接手卖起木炭来。

  木炭具有燃烧快、火力旺、无烟的特性,是很好的燃料。早些年,家用电器还未普及,漳州人家家都会备上些木炭,以应不时之需。特别是住在城里有固定工作的人家,上下班时间紧凑,一下班就得立马生火煮饭,要想煤炉火快点烧旺起来,就得添上些许木炭。而到了除夕夜,更是有家家必烧木炭“围炉”的习俗,以期来年运气旺发。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家用电器普及,城里人的厨房发生重大改变,特别是液化气、电等清洁能源的推广使用,木炭随着蜂窝煤渐渐淡出了城里人的厨房。后来,电饭锅、电磁炉广泛普及,以木炭作为辅助燃料煮饭烧菜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木炭逐渐被人冷落。如今,以木炭作为燃料使用的只剩下一些烧烤店,或者只是乔迁新居、嫁娶成亲等民俗活动的临时用品,木炭用量很少,一般二斤就足够了,多者也就五斤十斤。吴文德说,现在一斤木炭售价2元5角左右,扣除进货成本以及长条状断成小块出售产生的碎屑、剃掉没烧透的部分,算下来,一斤也就赚个四五角钱。

  虽然吴文德的木炭店给老漳州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因患糖尿病落下残疾的吴文德和患风湿病而脊椎弯曲的爱人裴秀琴连行走都有困难,这对“都市卖炭翁”只能坐等顾客上门,每月只能卖出个几百斤。加上代销烧烤炉,一个月夫妻收入也就数百元。尽管所在街道为他们申办了低保,为小店经营申请免税,但老两口的生活还是非常拮据。

  不过,生性开朗的吴文德,早年学过芗剧,与一班人组建起了芗剧演唱队,哪里办庙会什么的,就去演出,日子倒也过得开开心心。对于小店的未来,吴文德很是看得开。虽然收入很少,但毕竟是自己赚的钱,花起来就心安理得。“木炭店开这么久了,从感情上真舍不得关闭。”吴文德老人对木炭店很是眷恋。

  ⊙ 郑德鸿  罗培新  陈翠仙 文/图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漳州又现石狮公 下一篇:碑刻
 

网友点评
没有点评
参与点评

 用户名: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友情链接
彭城刘氏族谱站长工具超星网课火速云中国投资资讯淄博信息港37abc网盘石网盟漳台族谱对接
漳州花果网巫锦文中医圈网站历史库优古网络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漳州 | 版权声明 | 站长寄语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漳州信息网 Copyright 2007-2027 by www.2898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2898100@gmail.com 电话:(0596)2898100 手机:15359698100、15959698100  地址:漳州市芗城区水仙大街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