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社 | 住建 | 水利 | 招标 | 文化旅游 | 自然资源 | 海峡人才 | 疾控中心
论坛 | 视频 | 驾培 | 造价 | 房产 | 公 积 金 | 成人高考 | 超市商场 | 行政服务            
医院 | 科技 | 教育 | 医保 | 商务 | 市场监督 | 人力社保 | 开放大学 | 公安服务   会员中心|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繁体中文
栏目导航
历史搜索
热门排行

首页历史文化乡土文化  
 
漳州龙海村民珍藏百张“象形文字”图
来源:收集 点击数:3989次 更新时间:2012/8/6 20:21:23

    居住在漳州龙海市颜厝镇宅前村的杨乃武老人,至今仍珍藏着先父遗留下来的百张“象形文字”图案。这些图案,远看是画,近看是字,色彩浓烈,造型新颖。8月2日,记者专程赶到老人家中,一睹这些奇特文艺传承品的真颜。

  在杨乃武老人家中,记者有幸见到其珍藏的《象形图案字》的第一集、第二集。只见这些本子如连环画般大小,还专门配有目录,虽然纸张已经泛黄,但仍保存得非常完整。翻开小本子,里面有茶具形、扫帚形、鼓形、五角星形等数十种象形文字图案近百张。在每个图案里,都非常巧妙地嵌入文字,用来解说这个图案的名称。更有意思的是,其中还有14张奇特的竹叶书,乍看每一张都是一幅竹子画,可认真细看,竹叶的造型其实都由文字构成,如“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虚心学先进,立志争上游”等,让记者不由得惊叹不已。

  杨老高兴地告诉记者,自己今年63岁,这些图案都是他父亲杨澍创作的。说起父亲杨澍,杨老满怀深情。杨父生前是名教师,解放前先后在龙溪县立第三小学、霞南小学、培真小学等任教,解放后在宅前初小担任校长兼教员,直至1966年底退休。“父亲非常喜欢写象形文字图案,退休前他只要一有空就写,如此写了整整40年,但真正开始创作始于上世纪70~90年代。”杨乃武说,以前经常在晚上看见父亲拿着草稿纸在不停地写写画画,非常认真,画得好的就收着,不满意的就作废扔掉。文革时期,父亲受到了冲击,他的那些作品被一把火烧光。

  “在那段时间里,老人家非常心痛,常常自言自语,说自己一生的心血就这样白费了。”最后,在儿女的慰藉下,父亲才凭着记忆重新整理之前失去的图案文字,“父亲好像在跟时间赛跑一样,只见他一直写,写到85岁,直到写不了,才停下来。”说起这些往事,杨老仍是满怀伤感。

  杨老介绍道,自己虽然书读得不多,但父亲曾告诉过他,所谓象形文字是指描摹实物形状的文字,每个字有固定的读法(与没有固定读法的图画文字不同)。象形文字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的物体的轮廓特征具体勾画出来。例如甲骨文的象形字“月”字,就像一弯月亮的形状;繁体的“龟”字,就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等等。此外,象形文字来自于图画,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因为有些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画不出来的,所以它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也因为这个原因,他父亲在创作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瓶颈。

  “但不管怎么说,总是希望这些东西能保存和传承下来,这些民间艺术作品在漳州也少见了,也期望有一天这些传承品能够出版,让更多人欣赏到漳州的民间艺术。”采访结束时,杨老对记者表达了自己目前的最大心愿。

  ⊙ 邹挺毅 文/图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漳绣 下一篇:漳窑米色白釉开光堆贴人物纹双耳瓶
 

网友点评
没有点评
参与点评

 用户名: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友情链接
彭城刘氏族谱站长工具超星网课火速云中国投资资讯淄博信息港37abc网盘石网盟漳台族谱对接
漳州花果网巫锦文中医圈网站历史库优古网络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漳州 | 版权声明 | 站长寄语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漳州信息网 Copyright 2007-2027 by www.2898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2898100@gmail.com 电话:(0596)2898100 手机:15359698100、15959698100  地址:漳州市芗城区水仙大街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