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百年锤炼 刀剪锋利依旧 | 来源:转载 点击数:3028次 更新时间:2012/9/14 14:56:45 |
风箱鼓动,燃起熊熊炉火,把生硬的铁块烧得霞光四射。见火候已到,吴师傅挽起袖子,抡起锤子就是一阵敲打,在叮叮当当的声响中,一把锋利的刀剪隐然成型。昨日上午,记者找到了漳州老字号“正发”刀剪的第九代传人,今年58岁的吴兰华,听他讲述这锤起锤落间“正发”牌刀剪的前世今生。

吴师傅的店面位于芗城区江滨花园小区兰园5幢1号。10平方米的小店,可谓螺蛳壳里做道场。记者走进店面,只见店里几乎堆满了东西,层层叠叠,各种各样的剪刀、刀具,以及其他手工打制的铁制品,足有500多种,其中刀类就有200多种。另外,吴师傅也兼卖一些拖把笊篱、铁线胶水、铁锅铁链等日常生活物品。在吴兰华的打铁店里有一大一小两个打铁炉,二座铁砧,一座木砧,还有风箱、钻床、冲床、下料剪床、鼓风机、空压机、砂轮机、普通电焊机与多功能焊机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正是有这些设备,一些特殊规格且量少的铁制品,吴师傅的店里都能打造出来。
正说着,吴兰华拿出自己亲手打制的剪刀讲解道,一把剪刀从铁器到成型,共有18道工序。“在打铁业里,剪刀、铡刀的技术要求最高。学问也最多,除了要锋利外,剪口的两片刃口配合还要做到丝毫无差,剪切出来的东西才会整齐。”吴兰华说,钢铁的选材必须上乘,但最关键的还是刀刃部位全凭铁匠经验,只有经过四五年的反复锤炼,打制的剪刀才能尖锐、经久耐用。
谈起吴家刀剪的制作历史,吴兰华脸上挂满了笑容,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打制刀剪手艺都是吴家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每把刀剪工具都用铜印刻上‘正发’两字,如今传到我手上已经是第九代了。”吴兰华介绍说,他的祖先原来在龙岩打制刀剪。100多年前,祖父吴金海在漳州市厦门路224号开了家“正发”打铁店,打制的刀剪质量上乘,深受欢迎。之后,“正发”打铁店传给他父亲吴桂发。1958年,吴桂发参与组建漳州钢管总厂的前身漳州铁业社,因其技术好,声誉高且是党员,被任命为主任,同时族人及一些徒弟也加入该社。而吴兰华小学还差半年毕业时,因家庭生活困难辍学,便向叔公学打铁,1976年学得一手打铁技术后在家再次开办正发打铁铺。
凭借着精益求精和开拓进取的态度,如今吴兰华打制的正发刀剪,深受市民们的好评,并且回头客不断。甚至有一名在漳浦县办塑料厂的台商也听说了,还特地拿来一副金门刀具的样品来订货,吴兰华做出来后,质量比金门县产的更好,得到台商肯定。从那以后,台商所需的切刀都由吴兰华做,并且介绍其他顾客来。
随着现代机械设备的运用,原有的打制刀剪工艺和设备面临着被淘汰。不过,吴兰华和他的儿子还在坚持传统打铁技艺。父子俩相信以百年老招牌的口碑为基础,不断精益求精,一定能满足现在生活的需要。这些年,他们拓展出水仙花刻刀、食品雕刻刀、柚子剪刀等刀剪产品,除销售本地各县(市)外,还远销晋江、龙岩、广东。
⊙ 罗培新 通讯员 郑德鸿 文/图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独臂可以飞翔,单臂也能遨游 下一篇:林氏先贤牌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