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社 | 住建 | 水利 | 招标 | 文化旅游 | 自然资源 | 海峡人才 | 疾控中心
论坛 | 视频 | 驾培 | 造价 | 房产 | 公 积 金 | 成人高考 | 超市商场 | 行政服务            
医院 | 科技 | 教育 | 医保 | 商务 | 市场监督 | 人力社保 | 开放大学 | 公安服务   会员中心|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繁体中文
栏目导航
历史搜索
热门排行

首页历史文化乡土文化  
 
打糖块
来源:收集 点击数:3251次 更新时间:2012/12/27 12:06:13

   许多中老年人都有这样美好的记忆,小时候,一听到铛、铛、铛声响,“鸡毛肉骨、鸡胗膜……”的吆喝声,就追过去,买上一分或两分的糖块,心满意足舔吮起来。

  75岁的钟亚和老人从事“打糖块”50年,。钟师傅告诉笔者,他25岁那年,见别人“打糖块”生意不错,就产生“打糖块”赚钱养家糊口的念头,于是经常跑到一位“打糖块”的老师傅家,看他怎样煮糖块。经过10多次的现场观摩,他学会了煮“糖块”的技术。此后就买了工具,开始“打糖块”的生涯。钟师傅介绍,煮糖块有很多工序,要将白糖加水通过锅煮,再加柠檬酸。用小火熬煮白糖,要不停地用勺子搅拌,让糖融化。煮糖块火候最关键,火太大了容易烧焦,做出来的糖块有焦煳味。到一定火候就要把糖浆捻一点出来,放进旁边准备好的清水里,试一试糖浆凝固的软硬程度。“夏天要硬一点,捏起来要能裂成两段,冬天就得做软一点。”火候差不多时,将糖浆均匀地倒在一张透明的塑料纸上,“要让这些热的糖浆尽快凝固,但是要控制好度。”凝固得恰到好处时,再将已经成块的糖浆从塑料纸上慢慢取下来,把糖块缠在一颗大铁钉上,将糖块拉长,挂在钉子上,拉长,再缠绕一圈,再拉长……这一工序,看似容易,其实很费力,就是在寒冷的冬天,没过多久也会冒出汗来。”来来回回拉了好几遍,等到拉长了的糖块变得又白又有弹性,最后把糖块从钉子上拔下来,将糖卷成圆饼模样,再放糖盘里,用力压扁,这才成了“糖块”。

  上世纪60年代,钟亚和靠“打糖块”走街串巷娶上媳妇。1969年,他上山下乡到南靖县龙山公社坪重大队,每天要出工上山干活,就停止了“打糖块”。直到1979年回城后,由于没有安排工作,他重操旧业,继续从事“打糖块”。此后,钟师傅就凭着“打糖块”把3个儿子抚养成人。钟师傅的大儿子50多岁了,已当爷爷,他是太老爷了,老二、老三都进入不惑之年,三个儿子都有自己的家庭。

  “打糖块”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是以收废品、换废品为主,只要挑着糖块担走街串巷敲起铁片,吆喝“鸡毛肉骨、鸡胗膜……”老人、孩子就会把家里的鸡毛、肉骨、铜钱、牙膏壳等可回收物品拿来换糖块。上个世纪90代后有了废品回收公司,卖“糖块”改为以现款,没有换废品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石码镇“打糖块”有20多担,由于“打糖块”挣不了几个钱,有的改行,有的年纪大过世了,子女不接班,就渐渐消逝了,现在就仅剩下钟师傅一担了。钟师傅告诉笔者,我现在年上古稀,还挑着糖块走街串巷,嘴上说是闲不住和减少孩子负担,更主要的是我的三个儿子、包括孙子,都嫌卖“糖块”利润少,都不愿意接我这个班。社会上年轻人谁也不愿意学这个手艺,眼见“打糖块”这个手艺快要断节了。现在向我买糖块的很多都是中老年人,他们都说是买回忆,吃回忆,一吃到糖块就会唤起童年的回忆。讲到这儿,老人露出悲伤。“打糖块”也是一门传统食品手艺,现在我很希望有年轻人来继承它,只要年轻人愿意学习,我会毫无保留地教会他,让“打糖块”的手艺世世代代地传下去。 

  ⊙郑爱国  文/图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制作龙头狮头 下一篇:冬至圆
 

网友点评
没有点评
参与点评

 用户名: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友情链接
彭城刘氏族谱站长工具超星网课火速云中国投资资讯淄博信息港37abc网盘石网盟漳台族谱对接
漳州花果网巫锦文中医圈网站历史库优古网络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漳州 | 版权声明 | 站长寄语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漳州信息网 Copyright 2007-2027 by www.2898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2898100@gmail.com 电话:(0596)2898100 手机:15359698100、15959698100  地址:漳州市芗城区水仙大街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