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社 | 住建 | 水利 | 招标 | 文化旅游 | 自然资源 | 海峡人才 | 疾控中心
论坛 | 视频 | 驾培 | 造价 | 房产 | 公 积 金 | 成人高考 | 超市商场 | 行政服务            
医院 | 科技 | 教育 | 医保 | 商务 | 市场监督 | 人力社保 | 开放大学 | 公安服务   会员中心|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繁体中文
栏目导航
历史搜索
热门排行

首页历史文化乡土文化  
 
传统陶窑
来源:收集 点击数:2561次 更新时间:2013/7/13 16:11:32

漳州龙海市颜厝镇田址村一直是漳州制作陶器的传统基地,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生产的陶器在漳州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上世纪80年代,村里还有4座陶窑,生产的钵罐花盆畅销各地,生意非常红火。但由于陶器制作劳动强度大,利润低,款式陈旧,上世纪90年代,在金属、塑料产品的冲击下,国营、集体陶器厂相继倒闭,田址村如今仅剩洪溪山夫妻俩还在坚持着。


洪溪山今年46岁,16岁时就在村里的陶窑学做陶器。陶器制作是将黏土粉碎后搅拌成泥料,放进石膏模里成型,等稍干时脱模,修整边缘再晒干,然后涂上釉入窑,在800℃至1000℃的高温下焙烧而成。早期制陶基本上是人工操作,有些陶器制作没使用模具,只是将泥料放在转盘上,用脚蹭着转盘,双手不断地将泥料挤扩,塑成所需的缸罐锅壶形状。虽然现在改用电机转动转盘,省去了用脚带动转盘,但一天做下来,仍非常累。做陶器时手要不断沾水,以免泥料粘手,如果是冬天,手经常被冻得发红。夏天气温高,入窑出窑时,因窑里空间狭窄,没有一人高,人在窑里,不一会儿就是一身汗水。另外,做陶器是靠天吃饭的活,如果长时间下雨,陶坯就无法晒干。

现在洪溪山主要做饭锅、煲锅、药壶及民俗用品净炉、焚金盆等,销往漳州市区及龙海、南靖,这些产品属粗陶类,利润更低,外地陶器厂都不愿做。洪溪山夫妻俩平均一个月能焙烧3窑,扣除成本后,每窑可赚1000多元,算下来,一人一月也就2000元左右。虽然赚得不多,而且非常辛苦,但做了几十年的陶器,洪溪山舍不得放弃。这个行业原先会做的人都已经转行了,现在的年轻人更是无人愿意学,什么时候洪溪山也不做了,那田址村最后的陶窑也就成了历史。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九龙江底古沉木 下一篇:鹳林寺佛粿和泗洲佛祖水的传说
 

网友点评
没有点评
参与点评

 用户名: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友情链接
彭城刘氏族谱站长工具超星网课火速云中国投资资讯淄博信息港37abc网盘石网盟漳台族谱对接
漳州花果网巫锦文中医圈网站历史库优古网络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漳州 | 版权声明 | 站长寄语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漳州信息网 Copyright 2007-2027 by www.2898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2898100@gmail.com 电话:(0596)2898100 手机:15359698100、15959698100  地址:漳州市芗城区水仙大街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