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社 | 住建 | 水利 | 招标 | 文化旅游 | 自然资源 | 海峡人才 | 疾控中心
论坛 | 视频 | 驾培 | 造价 | 房产 | 公 积 金 | 成人高考 | 超市商场 | 行政服务            
医院 | 科技 | 教育 | 医保 | 商务 | 市场监督 | 人力社保 | 开放大学 | 公安服务   会员中心|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繁体中文
栏目导航
历史搜索
热门排行

首页历史文化乡土文化  
 
刀匠
来源:收集 点击数:3064次 更新时间:2013/11/19 14:42:57

   在市区修文西路的一家老铺子,“哗哗”的发出一阵极富节奏感的磨刀声。磨刀者是店老板吴福泉,今年65岁。见记者进门,吴福泉连忙起身,中气十足地打招呼。“好刀要平磨,切肉才能如切葱。”这位主掌“吴洪利”刀具的老人介绍,他们老吴家的刀具店历经漂泊,在漳州定居已数十载。

  岁月传承近百年

  磨砺真功夫   

  吴福泉介绍,他爷爷民国时期在厦门一带开店售刀,享誉周边。“日本鬼子侵占厦门时,爷爷被迫逃离厦门,辗转漂泊后来漳州,并定居下来。”吴福泉说道。

  吴福泉的父亲“卖刀”的经历中有一段小插曲。“打铁技艺学成后,我父亲前往台湾金门开店,经营几年,那边的同行用金条将父亲‘礼送’回乡,怕我们抢了他们的饭碗。”回忆父亲的过往,吴福泉自豪地说。

  解放后,老吴家的手艺并没有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吴福泉的父亲以精湛的制刀技艺进入当时的竹器社二铁厂上班,专门打造“吴洪利”刀具。吴福泉也在13岁时,进入钢管厂,并将父亲的制刀技艺学到手。

  如今,在修文西路西桥中心小学对面的刀具店,吴福泉的兄嫂、爱人邱瑞霞和女儿不时在店里忙碌。客人们总能循着磨刀声找上门。

  传统制刀程序繁杂

  行销厦漳泉   

  “一把好刀,不管菜刀、肉刀、剔骨刀,最重要的是要保证不‘开嘴’、用得久,这才是顾客信赖的基础。”对于自家的“宝刀”,吴福泉很有信心。

  “我们的刀钢材从上海进货。制刀技艺都是纯手工的。”吴福泉介绍,老吴家的制刀技艺包括:钢坯切块—温烧制—空气锤打制—砂轮机车平—制作刀柄—刀身淬火—手工敲平—二次磨平—接手柄。这些流程都在自家的小加工坊里完成。

  在店里,记者见邱瑞霞和兄嫂、女儿一起,在对刀具进行最后的加工。“她们主要负责刀的‘开口’。好刀要有好刃,关键的一步就在于找对刃口,找对了开锋后,一把刀就可以用很久。”吴福泉道出了“吴洪利”刀具受欢迎的秘密。菜刀越锋利,切菜岂不越危险?面对记者的疑问,吴福泉说:“越锋利才越安全!人们常切到手,是因为刀子钝要用力切,刀打滑才被误伤。不过话说回来,再好的刀,也要会用。前切、后剁、中片。右手持刀,左手指肚扣着,关节抵刀,闭着眼也切不到手。”

  “现在我们的产品主要销往厦门、泉州和本市的各县区,都是一些老客户来买,销路还可以,就是我们手工制作产量不是特别多。”当问起店里手工刀具目前的生存状况时,吴福泉乐观地表示,求质才能让一个手工品牌长存。

  女婿接掌老手艺

  老刀匠有传人   

  同许多民间传统老手艺面临失传窘境一样,“吴洪利“刀具也一度面临这个问题。

  “我们打铁匠很累,这一行干了一辈子,我深有体会。”吴福泉说,现在的年轻人都经不住高温、长时间的锻铁过程,更何况是年复一年的辛苦,这让他担忧手艺后继无人。

  “我有一儿一女,儿子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现在让女儿过来店里帮忙,女婿也在铁匠铺学习。如果能坚持,以后这门技艺就靠女婿传承下去了。”吴福泉长叹了口气,抿口茶后说道,“磨刀讲究个‘心’字,心恒者磨好刀,讲真功夫。咱到哪儿都是靠手艺吃饭。这些老手艺不多了,后继有人我已经很满足了。”

  ⊙ 刘铭明 朱俊辉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漳州百年南炮台 下一篇:漳州镇总兵题赠牌匾
 

网友点评
没有点评
参与点评

 用户名: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友情链接
彭城刘氏族谱站长工具超星网课火速云中国投资资讯淄博信息港37abc网盘石网盟漳台族谱对接
漳州花果网巫锦文中医圈网站历史库优古网络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漳州 | 版权声明 | 站长寄语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漳州信息网 Copyright 2007-2027 by www.2898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2898100@gmail.com 电话:(0596)2898100 手机:15359698100、15959698100  地址:漳州市芗城区水仙大街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