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社 | 住建 | 水利 | 招标 | 文化旅游 | 自然资源 | 海峡人才 | 疾控中心
论坛 | 视频 | 驾培 | 造价 | 房产 | 公 积 金 | 成人高考 | 超市商场 | 行政服务            
医院 | 科技 | 教育 | 医保 | 商务 | 市场监督 | 人力社保 | 开放大学 | 公安服务   会员中心|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繁体中文
栏目导航
历史搜索
热门排行

首页历史文化乡土文化  
 
个人“闽南文献馆”
来源:转载 点击数:3151次 更新时间:2014/1/23 11:50:09

     黄冀东的个人“闽南文献馆” 位于市区青年路,该馆收藏约3万本的闽南文献,凝结着黄冀东十年的心血。

  虽然混迹于生意场,在父亲的电子厂帮忙,但黄冀东的兴趣显然并不在此。兴许是继承了皆毕业于北京大学的父母身上的文化基因,黄冀东对书里的精彩世界更为向往。“我不喜欢应酬,也不打牌唱K,读书是我唯一的喜好。”黄冀东说。每当出门谈生意,他第一站拜访的必定是书店。找书、看书、买书、藏书,甚至在网络上淘书,他把这样的举动称为访书。

  早些年,尽管因读书偶尔疏离了家族的生意,导致家人的不解,但黄冀东还是顶住压力。每看完一本书,他便开始思索那些作品背后的故事。藏书是一口井,黄冀东越挖越深,黄道周、林语堂和许地山等一位位漳州名人在心里流过,令他总想去一窥他们的故事。

  随着访书的深入,黄冀东猛然发觉,闽南文化尤其是漳州文献,在历史上也曾璀璨一时,收藏价值甚高。于是,从2005年开始,他对闽南地区的文献尤为关注。可地方文献爱好者不多,与他年龄相仿且志同道合的更是少得可怜,这些文献再不给予收藏并及时保护,就可能毁掉。

  “闽南文献是记录闽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教、历史等情况,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2007年,黄冀东在市区大同路开了一家书店。他把书店命名为“三半书屋”。所谓“三半”,即读书、藏书、贩书。通过书屋,黄冀东认识了书道上更多的朋友,有了更多与书接触的机会。一次,在书友家中,他发现了一部难得一见的文献,并为此彻夜不眠。“当时对方出价非常高,一时之间接受不了。但是回到家后,我越想越不甘心,担心被其他人买走。”黄冀东说,就这样辗转反侧一个晚上,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出门了。“为了不‘打草惊蛇’,我装作是在路上散步时与对方偶遇。”最终他把那套文献收入囊中,如获至宝。

  久而久之,黄冀东的藏书数量已有3万多本,其中早期的闽南文献多达上万本。这时,他内心冒出一个大胆的念想:办一家类似于博物馆的文献馆,填补漳州的空白。“这些年,互换书籍,结交书友,大家因为共同的喜好和需要走到了一起。但大家都期盼有一个大而全的分享场所。”黄冀东说。

  直到2013年12月,踌躇多年的黄冀东最终完成了这个梦想。在他的个人文献馆里,有明代的古籍、文书,民国的契约、照片,内容包罗万象。而由于十年来沉迷于收书藏书,他如今已经成为一名专业的书匠,基本上淡出了家族生意,只有在家人忙不过来时,才会到厂帮忙一下。他说,挽救收集更多的闽南文献,把这颗明珠展示在世人的眼前,是他终始不渝的心愿。

  ⊙ 罗培新 朱俊辉 文/图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马年说马 漳州俗语之“马” 下一篇:马道底——数百年来沧桑变化
 

网友点评
没有点评
参与点评

 用户名: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友情链接
彭城刘氏族谱站长工具超星网课火速云中国投资资讯淄博信息港37abc网盘石网盟漳台族谱对接
漳州花果网巫锦文中医圈网站历史库优古网络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漳州 | 版权声明 | 站长寄语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漳州信息网 Copyright 2007-2027 by www.2898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2898100@gmail.com 电话:(0596)2898100 手机:15359698100、15959698100  地址:漳州市芗城区水仙大街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