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社 | 住建 | 水利 | 招标 | 文化旅游 | 自然资源 | 海峡人才 | 疾控中心
论坛 | 视频 | 驾培 | 造价 | 房产 | 公 积 金 | 成人高考 | 超市商场 | 行政服务            
医院 | 科技 | 教育 | 医保 | 商务 | 市场监督 | 人力社保 | 开放大学 | 公安服务   会员中心|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繁体中文
栏目导航
历史搜索
热门排行

首页历史文化乡土文化  
 
漳绣:飞针走线“绣”未来
来源:转载 点击数:4596次 更新时间:2014/3/27 11:40:05

    漳绣作为第三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针法繁复、绣品精美,是漳州人智慧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变迁、市场的萎缩、年青一代的逃离,漳绣正面临着传承危机,如何让这项闽南特有刺绣技艺焕发出新的活力,一批老艺人仍在多方探索——

  走入位于漳州市区新华西路的一幢居民楼的2楼内,一块“漳州刺绣传习所”的牌匾悬挂于正门的门楣上,漳绣世家第七代传承人、原漳州刺绣厂厂长陈钟辉告诉笔者,这就是他自费投建专供传授漳州刺绣的一个场所。

  而与“漳州刺绣传习所”一墙壁之隔,历史上蜚声海内外的漳州刺绣厂也正在此, 陈钟辉说,漳州刺绣厂创办于1952年,上世纪80年代鼎盛时,工厂有熟练技术工人100多人,产品销往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为我省手绣重要产地之一。 1999年后,生产开始逐步萎缩。“如今,漳州刺绣厂依然存在,但早已没有了往日的辉煌,现在车间里已没有工人,工人集中在这里生产的成本过高,现在采用的是由我们画好图形后,再分散到各家各户去生产。” 陈钟辉感叹道。

  曾经辉煌

  以其技法繁多轻巧  灿若云霞著称于世

  集美大学艺术学博士涂慷在他的《漳州传统刺绣之美感所在》一文写到:漳绣以历史悠久,工艺独特,以其制作精美、色彩绚丽、构图巧妙、立体感强等享誉海内外……它色彩明亮,对比鲜明、颜色跨度大,似雕非雕,给人以神秘而华丽的色彩……

  “漳绣以前多是庙宇用品和木偶剧服,特别是精美的绣制木偶剧服,与漳州木偶雕刻相辅相成,为漳州木偶享誉海内外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谈起漳绣的辉煌,陈钟辉说,漳绣以其技法繁多轻巧、灿若云霞著称于世,在中国织造史上的地位仅次于“苏绣、蜀绣、湘绣、粤绣”等四大名绣,有中国第五大名绣之称。

  漳绣在明、清两代一直是朝廷的贡品,又是重要的出口商品,在历史上曾有过很大的生产规模,清代至民国初期,漳州经营织绣行业的作坊多达几十家,大的作坊有千名绣工。漳绣采用的是民间剪纸为绣稿,绣稿大都出自于名画师之手。刺绣的工具和原料也很讲究,刺绣针法有缠针、扣针、抢针、叠针等20多种。

  在“漳州绣娘”云集的芝山镇甘棠村,说到刺绣,75岁的王盆操着一口闽南语,滔滔不绝。老人虽上了年纪,但眼不花,不用戴老花镜,轻轻松松就能将红线从细小的针头穿过去。 

  王盆说,村里的女人们没有不会刺绣的,母亲教女儿,嫂子传姑子,祖祖辈辈,就靠着一双灵巧的双手,在绸缎、布帛上,绣龙绣凤、绣花绣鸟。王盆的生活半步不离刺绣。5岁时,她的刺绣功夫就很不简单了,帮着母亲打下手,就算到了古稀之年,也一边忙家务,一边做绣活。王盆说,甘棠村不大,过去可是“绣娘村”,就算漳州其他地方有绣娘,那也是村里的姑娘嫁过去的。 

  遭遇困局

  真正的“漳绣”  已基本没有流通

  宋朝开始,漳州就出现了刺绣家庭作坊,到清朝中期,漳绣达到了鼎盛。当时陈钟辉的祖辈在漳、厦两地经营着“锦华”、“锦源”两家店铺,生意兴隆。在明清两代,漳绣一直是朝廷贡品,又是著名的出口商品。民国时期由于军阀混战和日本侵华战争破坏,漳绣才慢慢衰落。

  “现在,能够上艺术档次、真正的‘漳绣’已经基本没有流通了,市面上流通的漳绣基本都是从外地采购加工而成的。”陈钟辉说。让他痛心的是,现代人已经不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漳绣了,“比如装修房子,如果挂上大红大绿的漳绣作品,年轻人就会觉得很土。”

  “随着时代的变迁,市场的萎缩,漳绣正面临着传承危机。”谈及漳绣的现状,陈钟辉神情凝重,“以前漳绣不仅是一件艺术品,而且还有实用价值,但现在的漳绣真正作为老百姓的日常用品已经少之又少了。”

  陈钟辉给笔者算了一笔账:1条漳绣桌巾只能卖10元,可是付给工人的工资需要20元,而1条60厘米×60厘米的方巾要卖到500元,才能勉强保本。陈钟辉说,如果专门生产漳绣的作坊肯定要倒闭。他是倒贴钱在做漳绣,用生产其他手工艺品、日用品等来填补空缺。

  “作坊可以传得下去,但手艺要传下去很难。”陈钟辉坦言,“儿子读的是电脑软件专业,完全是外行,对漳绣也不感兴趣。” 1991年至1994年间,陈钟辉还曾办过中专学校,招收徒弟,总共招了100多位学生。“但后来经济效益越来越不好,现在做漳绣的徒弟一个都没有。”陈钟辉说。

  而从事漳绣制作达45年的沈崇洋,一对儿女已接过了“衣钵”,但欣慰之余,他不免又忧心忡忡:“由于作坊里走了不少绣工,人手少,儿子想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对传统工艺加以改造,减少用工量。”老沈一声长叹,“新工艺、新技术虽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一些传统的工艺或将会因此而消失。”

   留住精彩

  规划建设  漳州首条刺绣街

  2013年,芗城区规划建设的古城府埕“非遗”一条街正式投入使用,这条街以漳州“非遗”技艺展示、表演、纪念品销售为主的文化商业街,吸引了古城绣庄等入驻。现年75岁的木偶雕刻大师徐竹初评价道,“这条街的推出,在完善漳州旅游配套,展示漳州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让漳绣等一批漳州‘非遗’有了家的归属感。”

  “文化的生命力是无尽头的,漳绣总有一天会得到重视。”虽然儿子不感兴趣,徒弟纷纷转行,但陈钟辉并不气馁,“不一定要传给自家人,我们可以从工人中挑选有悟性的人做徒弟。”除此之外,陈钟辉手上还忙活着一件事——建漳绣展馆。陈钟辉跟笔者介绍说,目前自己已经投入500多万元,在临近漳州市区的龙海下庄建一栋楼,“打算用四层来做工艺品展览,其中一层500多平方米全部用来做漳绣作品展览,让更多人了解漳绣,对漳绣感兴趣。”陈钟辉还介绍说,展馆建设方面,目前已经进展到做展柜这一阶段,还需要很多后续投入,“四大名绣现在都保护得很好,作为第五大名绣的漳绣也亟须保护。希望政府能够重视漳绣,多给些财政支持。”陈钟辉说。

  “绣娘们将一幅幅美丽的漳绣绣品挂在家门口,装饰着整条街道……绣娘们三五成群在家门口、街道上、休息的长廊上、石凳上,施展漳绣技艺……”而在笔者采访期间,芗城区也传来好消息,芗城区芝山镇打算在漳绣发源地之一的甘棠村,规划建设漳州首条刺绣一条街。“刺绣街选址好了,100米长,作为先行段,若是效果不错,将把村里主要几条街道都打造成刺绣街。”芝山镇党委书记胡少勇表示,该项目还要与漳州市规划局对接,若项目通过评审,将立即启动实施方案,计划今年年底,刺绣一条街将初具规模。

  ⊙杨特团 郑蔡乐

  “绣娘”飞针走线秀绝活。郑蔡乐 摄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九龙江上的古桥 下一篇:戴文赛:从漳州升起的巨星
 

网友点评
没有点评
参与点评

 用户名: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友情链接
彭城刘氏族谱站长工具超星网课火速云中国投资资讯淄博信息港37abc网盘石网盟漳台族谱对接
漳州花果网巫锦文中医圈网站历史库优古网络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漳州 | 版权声明 | 站长寄语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漳州信息网 Copyright 2007-2027 by www.2898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2898100@gmail.com 电话:(0596)2898100 手机:15359698100、15959698100  地址:漳州市芗城区水仙大街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