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文化,五千年的风雨,铸就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城市,有的曾被各朝帝王选作都城;有的曾是当时的政治、经济重镇;有的曾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有的因拥有珍贵的文物遗迹而享有盛名;有的则因出产精美的工艺品而著称于世。华声历史频道将从一处断墙、一处废墟、一座宫殿、一座园林去探寻历史文化名城曾经的生存与死亡、悲壮与辉煌、婉约与豪迈的故事。这些看似过去又象是今天的故事让人激动,让人惋惜,让人沉思……
漳州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一座风景秀丽的花果之城,福建著名的侨乡,台湾同胞主要祖居地之一,又是闽南厦漳泉经济开发区南翼的中心城市,素有“闽南明珠”之称。
历史沿革
漳州境域,约1万年前已有先民在这里生息劳作。战国后期前属闽地,后属于闽越地。西元前222年(秦始皇二十五年,另说秦始皇三十三年),列入秦中央版图,属闽中郡。汉初,以梁山为界,北属闽越国,南属南海国。前85年(始元二年),改“封邦建国”为郡县制后,北属会稽郡冶县,南属南海郡揭阳县。晋至南北朝,北属南安郡龙溪县、兰水县,南属义安郡绥安县。592年(至隋开皇十二年)并兰水(待考)、绥安入龙溪,今漳州境域才结
束分属两郡状况。不久龙溪县撤销并入南安县,不久南安县也撤销,直到100多年的唐朝中期漳州一带才再设县:686年(唐垂拱二年)建州(今云霄县西林村),辖怀恩、漳浦2县,因州治傍漳江而名漳州。716年(开元四年),徙州治至李澳川(今漳浦县绥安镇)。开元二十九年后,划龙溪县、龙岩县来属。786年(贞元二年)州治再徙龙溪县桂林村(今漳州城区)。886年(唐光启二年)王潮三兄弟随王绪农民军进入福建,攻下泉州,福建观察使陈岩委王潮为泉州刺史,
至947年,南唐灭闽国,漳州地为王潮和闽国治地,历时61年。王潮、王审知兄弟先后为威武军节度使,漳州为其治地,909年(闽国开平元年),王审知为闽王,立闽国,都福州。963年,清源军(下辖泉州、莆田、漳州)为平海军,陈洪进为节度使,漳州属平海军。
978年(北宋太平兴国三年),陈洪进纳土于宋,漳州始随平海军纳入宋土。宋代属于福建路、元代属于福建省,明属福建漳州府。清朝设汀漳龙道,管辖汀州府之县、漳州府之县,龙岩州。1734年(雍正十二年),闽浙总督郝玉麟奏请升龙岩县为汀漳龙道直隶州,下辖龙岩、漳平、宁洋县。1913年(民国2年)废府设汀漳道。民国23年设督察区后,今漳属各县基本
上稳定为同一区域。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龙汀省,下辖漳州、龙岩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地为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
方言
漳州方言分漳州闽南语、客家语和少量的潮州话。
1、漳州闽南话,唐朝陈元光所率开漳将士大部分来自中原,他们通用中原的河洛话,亦称河佬话;故早期戍守闽粤的中原府兵后裔也自称为“河佬”。他们入闽后大都屯居福建沿江、沿海平原地带,河洛话便逐渐成为闽南本土通行的话语,这就是后代流行于漳州大部分地方以及厦门、泉州和包括龙岩新罗,漳平一带,广东海陆丰(今汕尾)的闽南话,随着众多开漳将士后裔陆续自闽南播迁开去,河洛话(即闽南话)成了中原南下的群体标志--早期播迁入粤者称为“河佬话”或“福佬话”;后期播迁入台湾称为“闽南话”或“台湾话”,传入东南亚及海外者称为“唐人话”。追本溯源,不管是闽南话、河佬话、福佬话,还是台湾话或唐人话,都与唐初开漳将士传播的中原话、河洛话一脉相承。
2、潮州话,在漳州的南靖、平和、诏安、东山等县广泛使用。
3、客家语,漳州的南靖、平和、云霄、诏安等县还有不少客家镇、村,有客家人几十万,使用受漳州话影响的客家语。
文物
唐代的松洲书院,是省内最早的书院之一;云洞岩,自唐以来文人题刻203处,位居全省第二;东山铜陵关帝庙,融建筑艺术、石雕、金木雕、彩瓷剪贴雕、贝雕为一体,饮誉省内外;漳浦县的赵家堡和黄道周天地盘,芗城区千年古刹南山寺,以及漳州沿海和山区的2000多座生土楼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
元代陈大举农民起义勒石、明清天地会遗址、龙海小刀会遗址,以及抗日战争时期在东南海域首次击沉日本侵略军驱逐舰的龙海南炮台。尤其是打响福建武装革命第一枪的平和暴动、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红旗不倒的闽南革命根据地等,也留下多处革命史迹。至1997年,漳州市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59处。
旅游景点
漳州有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景区南靖土楼;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号称“闽南碑林”,朱熹题称“溪山第一”的云洞岩;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天下第一奇石美誉的东山风动石;国家4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三平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涉台文物白礁村慈济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史学界和建筑界的专家学者称为“国之瑰宝”、载入了《中国旅游名胜大辞典》的赵家堡;保存着53座完整的土楼的云水谣古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等旅游景区景点;明代旅游家徐霞客二度漂游的九龙江北溪;被誉为“东方的夏威夷”的东山岛;黄道周赞誉其“与黄山相似,当无不及或有过之”的灵通岩;此外,还有长泰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东山乌礁湾国家海滨森林公园,南靖乐土亚热带原始雨林保护区等。
特产美食
小吃
有四果汤、榜山豆皮和豆枝、石码肉粽、长泰砂仁、香菇肉粥、长泰卤面、手抓面、粉粿、牛肉火锅、大肠咸菜火锅、沙锅粥、麦熟、猫仔粥、当归鸭面线、碱粽、咸肉粽等。
漳州三宝
水仙花水仙花是漳州著名的特产。水仙“本生武当山谷间”,大约在十五世纪中叶明代景泰年间才传入漳州,产地以西南郊圆山脚下蔡坂一带为最著名。这一带水仙花共种60多公顷。北京、上海、香港等地都举办过漳州水仙花展销会。1984年10月26日,漳州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通过“将水仙花定为漳州市市花”。
八宝印泥漳州八宝印泥创制于清康熙十一年,创始人魏长安原先经营“源丰药店”,他刻苦钻研,制成八宝药膏,魏氏平素爱好书画,一次偶然用以钤印,效果甚佳,于是在药膏的基础上,研制成“八宝印泥”。当时澄漳成道尹用过魏长安研制的印泥后,认为品质极优,便劝他专营八宝印泥,并为其店取号“魏丽华斋”。这个道尹还将八宝印泥作为贡品送上京城,乾隆皇帝将其颁赐近臣,又派员到漳州征调,专供朝廷使用。清未,随着对外贸易的开展,八宝印泥畅销于海外。
片仔癀片仔癀是用麝香、牛黄、田七、蛇胆等名贵中药制成的,具有清凉解热、消炎杀菌、消肿、拔毒生肌等功效,对治疗刀伤骨折、蜂螫蛇咬、无名肿毒以及各种炎症都具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