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1130~1200)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闽学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北孔南朱”。朱子理学既是南宋后八百年间统治中国社会的官方学说、主流思想,同时又是中国人传统的道德规范和人格标准。朱熹在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四月到漳州任职,翌年四月离开漳州,在漳任职整整一年。

任期虽短,但成就却是流芳百世。朱熹大力弘扬理学,德治善政,兴学教化,传授弟子,普及民间,对于漳州人的思想意识和风俗习惯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终将漳州打造成“海滨邹鲁”之地。朱熹知漳期间,还正式刊出其主要著作《四书章句集注》,是南宋以来中国最简要、最普及、最权威的一部教科书。
体恤民情开新政
南宋时期,漳州郡民间好诉讼,讼师与官吏交结,诱挟村人之财分利,另有富家豪族则称霸一方,仗势欺压善良。朱熹为刹词讼风,布颁《晓谕词讼教》,并“依法判下词讼243道”。他严厉吏治,对“官吏违法扰民,事理彰著者,据法送狱”,劝谕“官户士宦之家,安分循理,克己利人,不可恃强凌弱”。朱熹还严查办案者“未知情由便行追对,以致善良被扰”的奸弊,要求“判状委官要调究周详,公正办案,予夺之间,不得差误,务必不扰良民,不长奸恶。”
朱熹体恤民瘼,主张“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实在于省赋”。他极力蠲减赋税,“奏除属县无名之赋七百万,减轻总经制钱四百万”,随后又奏罢“科茶钱”。漳郡濒海产盐,原无官卖,官府为弥补费用,改为“官卖”,按月“抑配”,吏役乘机敲剥,甚至“盐不时给,徒责要钱”。官盐害民,也被朱熹废除。漳郡因土地兼并,田税不均,郡民陷入困境,这也是朱熹深为不安的大事。他上书朝廷要求“行经界”,以解决土地兼并与田税不均的矛盾。但等到皇上诏准,已是春忙季节,打量经界,有碍农事,以后又因朱熹离任,行经界终未能实现。朱熹的减赋税、行经界,体现他体恤民瘼,注重民心的思想。他认为“民心与财富之间,应以民心为重”,因“财散犹可复聚,民心一失不可复收”。
朱熹知漳,知郡人高登刚正不阿,力主抗金,奏劾奸党,屡被诬陷。他上书《乞褒录高登状》,竭力陈情昭雪。郡人念高登刚正忠烈,建高东溪祠。朱熹亲自撰写“高东溪先生祠记”,赞扬他“学博行高,议论慷慨”,毕生都是“忠臣孝子之言,舍生取义之意”,“陈本指斥寻谀不遗余力”,可谓“一世之人豪”,由此可见朱熹的高尚气节和抗金立场。
大兴教化树新风
南宋时期,漳州号称“佛国”,有寺庙600多所。许多男女聚集寺庙为“传经会”,女不嫁遁入空门。众多庙宇,各有拜神之礼,逐月有迎神之会,竞相谢神作淫戏,造成郡民荒废本业,迷于应酬嬉玩。寺庙有的以“劝缘”、“修庙”为名,有的假王公、佛爷之号,岁敛钱数十万。朱熹认为这是“俗未知礼”造成的,故先后布颁《谕俗文》、《晓谕居丧持服教》、《劝女道还俗教》等告示。
朱熹革除嫁娶丧葬陋俗,大力整肃铺张浪费之风,还劝谕大家要“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宗姻,周恤邻里。各修本业,莫作奸盗,莫相论诉,莫纵饮赌博,莫相斗打架,不得宰杀耕牛”。朱熹的教化与厉治改变了漳郡陋俗,后人说“自晦翁过化以来,民知婚丧祭祀之礼,士习尧舜周孔之学,天下称之”。
朱熹知漳,把“笃意学校,力倡儒学”,作为改变漳郡“俗未知礼”的方略。提出“身修家齐,风俗严整,人心和平,万物顺治,隆及后世”的要求。为办好学校,他牒延黄樵仲、朱飞卿、陈淳、杨士训、林易简、施允寿、石洪庆、李唐咨等八位“耆儒入学表率”。朱熹本人则定期赴校视事讲学,“每五天一诣学,为诸生讲说”,“每旬之二日必领学官下州学,六日下县学”。学校不但习文,还有习武,所创“受成斋”,就是“教养武生员,练习骑射”。
朱熹还公开讲学,至今白云岩尚留朱熹解经的遗址,有石碑刻“紫阳夫子解经处”。据传,朱文公在书院里讲四书五经的《诚意》章时,学子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坐在草地上,一位漳浦学子来得迟了,就随便在入口处坐下听讲。朱文公引经据典,谈古论今,讲得非常贴切生动,可是由于距离太远听不清晰,这位学子便不自觉地挪动着位置,最后竟是浑然不知地坐在了一块石头上,直到朱子授课完毕才发现那石头后面是一道万丈深渊。
朱门第一人陈淳
朱学在漳郡代代相传,宋代陈淳、王遇等,元代王吉才,明代陈真晟、蔡烈、周瑛、林雍,清代蔡世远、庄亨阳等,都是博学多才、颇具影响的朱学学者,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被誉为“朱门第一人”的陈淳。因世居龙江北溪之滨,学者称陈淳为北溪先生。他为人恬静,不喜郊游,一生没任过官,是朱熹晚年的得意门生。
有一次,听说朱熹要到学堂里来看望教书先生,同行们都很兴奋,有的急忙穿好新衣服,有的还准备好礼物要迎接他。唯独北溪先生不畏权势,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仍旧穿着破旧的衣服参加见面。这时,北溪先生特地端来一盆清水,要让知州大人洗面;拿来一面镜子,要让知州大人照看尊容;还抱来一个小孩要让知州大人瞧瞧抱抱。朱熹自然是聪明绝顶,他当然深知北溪先生的意思。他婉言谢绝了所有教书先生的礼物,还逢人便说:“北溪先生给我的提醒很好,他是要我做官要清如水,办案要明如镜,对漳州的老百姓要爱民如子啊!”
10月17日,“第二届海峡两岸朱熹陈淳学术研讨会”在陈淳故里——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隆重召开,来自海峡两岸及东南亚等地区的100多位专家学者汇聚在龙文区云洞岩的北溪书院。陈淳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继承者和阐发者,是朱子文化研究中必须重视的历史人物。陈淳学识精湛,无论是阐发师说或义理,均能博采众说,融会贯通,得朱熹之真传,又能积极推陈出新,多有创获。陈淳对于朱子学说的最大贡献是撰成解释理学名词概念的名著《北溪字义》,此书在中国、韩国与日本都非常受重视,被视为进入新儒学的启钥著作,是中国乃至东亚最早的哲学辞典。
叶晴 文/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