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百年孤本《三途咒》重见天日 | 来源:转载 点击数:3940次 更新时间:2012/4/19 14:33:01 |

一本流失上百年、描述闽南地区民间风俗手抄孤本——《三途咒》近日在龙文区朝阳镇西洋村崎岭社冯某家中被发现,引起有关部门和文史爱好者的关注。
《三途咒》主要描述闽台(闽南)地区祭祀天地(山川)鬼神的宗教传统风俗,是古闽越文化中的巫术分支。经查,“三途咒”为道教流派之闾山派所独有,闾山派的初始形态为巫法,名曰“闾山法”,至少在宋代之前就已形成於闽、浙、赣之古越国旧地,是由古代巫术、巫法、巫教受道教的影响而发展起来,是福建、浙江、广东、台湾等地方的重要道教流派。为何叫做闾山派,据说是根据其总部命名的。闾山,传说是在闽江之底,凡人都看不见,唯独修行到了一定的能力的人才能看到。闾山派尊奉许真君(许逊)为祖师,以符咒法术为主。
福建是闾山派发展的一个中心,除了以许真君为教主外,还有以闾山九郎、蒙山七郎、赵侯三郎、张赵二郎、三奶夫人(陈、林、李)等为法神的流派,这些派系绝大部分都是以驱邪收妖,押煞纲福来服务民间,而法师又分为红头和黑头两种,也叫做红头师公和乌头师公,红头师公主要是处理阳间的事情,而乌头师公则是处理阴间的事情,两者有明确分工。从目前道坛的实际活动情況考察,这种巫法的痕迹依然十分明显。不过,“三途咒”大陆版巫法已失传。现在所能看到的闾山派“三途咒”巫法则是从台湾回传大陆祖地的。
闽台民间宗教信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百年孤本《三途咒》重见天日,对研究闽南地区传统文化尤其是闽越古文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加强两岸民间宗教信仰,特别是对“三途咒”巫法等民间宗教信仰的挖掘与研究,对促进两岸宗教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两岸的民间(宗教)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点击漳州文化 下一篇:毛泽东与漳州战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