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在漳州 |
——纪念大师逝世七十周年 ⊙施正峰 |
一代高僧弘一大师在一九二八年(四十九岁)入闽南讲经弘法,先后在厦门(日光岩别院、南普陀寺、万石岩、妙释寺)、泉州(承天寺、开元寺、草庵寺、不二寺温陵养老院、普莲寺、睛霞寺、科峰寺、瑞集岩、清尘堂、清源洞)、南安(小雪峰寺、灵应寺)、惠安(净峰寺)、石狮(灵鹫寺)、同安(梦天寺)、安海(水心亭)、永春(普济寺)、晋江(福林寺)、漳州(南山寺、瑞竹岩、七宝寺、梅园的尊元经楼),其中以泉州的不二寺温陵养老院、草庵寺、惠安净峰寺、厦门日光岩、万石岩、漳州瑞竹岩、七宝寺、梅园居住的时间最久。一九四二年十月十三日,法师六十三岁圆寂于泉州不二寺温陵养老院,骨灰分葬于泉州清源山弥陀岩与杭州虎跑定慧寺。
法师住锡闽南,在闽南各地弘法,游走不定,非囿一地,至圆寂共计14年。
法师第一次临时来漳经过
一九三七年四月,弘一法师离开厦门去青岛“湛山寺”讲经,于七月中旬返厦途中在上海暂住。日军已对上海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法师到达上海时,战火纷飞……法师所居旅馆附近,日机狂轰滥炸,法师并未躲避,仍在旅馆闭目念经。夏丏尊(法师出家前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同事、好友)来旅馆看他,他笑对夏说:“有何惧怕,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偈言)”。一幅幅“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的字幅,送予上海念佛界。
一九三七年九月初法师离开上海回厦居鼓浪屿日光别院。当时厦门街市到处可见日本浪人横行霸市,日货充斥全厦各商埠,法师甚为激愤。在厦门经商的漳州人严笑棠、林寄凡(笃信佛教,租住鼓浪屿龙头路),两人组织鼓浪屿“了闲念佛社”(址在鼓浪屿“林氏了闲别墅”),邀请弘一法师到该社讲经,从而二人交往甚密,相互示为好友。
一九三七年九月中旬,应漳州浦头祈保亭、尊元经楼念佛会创办人施荫棠(晚年笃信佛教)的邀请,由严笑棠陪同法师来漳州,原拟在漳州讲经两天。来到漳州去浦头的路上,见到许多日本浪人,商家也与厦门一样多售日本货,当时日机常滥炸漳州(其中8月26日轰炸漳州机场,30日日机八架滥炸诗墩附近,炸死多人)。

漳州“梅园”是辛亥志士施荫棠先生(笔者祖父)晚年捐资维建,并扩建“藏经楼”、内有太湖石假山、蜡梅、六角亭,占地虽小,但小巧玲珑,是漳州文化界、医界和佛学界的聚集场所(现址仍在文化街,被定为弘一法师纪念地之一)。
法师在“梅园”见到施荫棠后,得知施荫棠原是第一任漳州商会秘书长,1911年漳州辛亥革命组织发起人,又是省立八中的第一任校长(现漳州一中前身),是漳州商界、教育界的老前辈(按:施荫棠当年75岁、法师58岁);严笑棠之兄严哲茹先生时任漳州商会会长,故而在漳州有发起抑制日货的条件,法师爱国之心油然而起,对施荫棠言:“日货泛滥、浪人横行,日本浪人用口琴吹着日本国歌,视国人如无物,漳州应发动民众起来维持国货,抑制日货。”法师、施荫棠、严笑棠三人一拍即合。施荫棠随嘱严笑棠请其兄严哲茹来到“梅园”共商此事,决议组织抑制日货、维持国货的社团;会后,法师在“梅园”挥毫“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赠予施荫棠。当晚弘一法师暂住在梅园楼上“崇经楼”边室,晚上八时施荫棠来梅园陪同弘一法师,并恳请大师篆刻一图章:漳州国货维持会代销场图章,法师欣然答应。于是施荫棠立即吩咐下人叫笔者的父亲施大晟(喜收藏福州寿山石圆章)挑选一颗长方形旧螭龙钮寿山石章。施大晟将原刻磨平后又带了一副篆刻刀具来到梅园交与祖父施荫棠转呈弘一大师。第二天早上弘一法师将篆刻好的石章交施荫棠。
法师也因“抑制日货事”,耽误此次来漳讲经,小住二日后返厦门。
法师住锡漳州弘法七个多月前后经过
一九三八年三月间,由漳州人严笑棠居士到泉州承天寺陪同法师去厦门鼓浪屿,在林氏了闲别墅讲《心经》三天,听众是“鼓浪屿了闲念佛社”的在家居士。一九三八年农历四月初八日、厦门沦陷前四天,法师和净慧法师(二十多岁照顾弘一法师生活)在严笑棠、马乾骅二居士陪同下,渡海到嵩屿,转乘漳嵩汽车到达漳州,当晚由严笑棠安排在漳州九龙饭店(严笑棠和其兄严哲茹创办),翌日移住漳州南山寺,方知南山寺方丈广心和尚(法师的佛学院学生)和寺监院传证法师有事去了泉州,法师在南山寺小居数日(因南山寺目标大也遭日机轰炸,南山寺左边花厅被炸塌),为法师安全,由南山寺执事僧护送法师与净慧二人改住城外东乡瑞竹岩。
去泉办事返漳的南山寺广心和尚得知弘一法师来漳的消息,亲上瑞竹岩,请老师下山到南山寺,第二天农历四月十五日,恭请大师在南山寺开讲四天《金刚经》。南山寺“喝云堂”派下的僧尼和漳州在家念佛居士共计一百余人参加听经。广心和尚曾在1934年和南山寺“喝云堂”派下两名法师参加厦门南普陀寺——“闽南佛学养正院”的进修,聆听大师“佛学教理、戒行修持”,如今老师亲来漳州为僧尼二众、在家二众讲演佛经,广心法师大喜欣慰。四天讲经期间,从厦门起飞的日机天天来漳轰炸,“国难之时,念佛之人勿怕!静心、念佛、救国”,法师在讲坛上对听经的僧尼和众念佛居士讲。四天讲经完毕,大师立返瑞竹岩。
一九三八年农历六月中旬,应浦头诸寺庙“尊元经楼念佛会”的邀请,仍由严笑棠上瑞竹岩陪弘一法师住锡城东浦头祈保亭后楼禅房,并以“祈保”二字谐音“七宝”,改寺庙名为“七宝寺”,法师亲书“七宝寺”制横匾挂在寺前。尊元经楼内的“梅园”与“七宝寺”同在浦头文化街,只相差数十步之远,“梅园”后进楼下供观世音菩萨,楼上为藏经楼,坐南向北面街;与梅园背靠为“凤霞宫”,坐北向南,前过一石板桥,经一小巷即到浦头新行街施厝。外界人士多知法师常居“七宝寺”,实因法师喜居雅致清幽的环境,故在浦头居住五个月,除七宝寺外,多住在梅园(现在梅园藏经楼上塑有弘一大师半身纪念像,门前立有“弘一”石碑)。
一九三八年闰七月十三日,法师在浦头梅园的“尊元经楼”右边大操场开讲《阿弥陀经》,尊元经楼念佛经会和城中诸念佛居士共计七百余人参加(尊元经楼是漳州在家二众、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佛教念佛会),至十九日讲经圆满。在讲经的七天当中,施荫棠、施慈航父子,福州回漳的宣平居士(银行界)出资设斋供养三宝及诸善友,于讲经会后留影纪念。后弘一法师去信夏丏尊先生:“近在漳州城区弘扬佛法,十分顺利,当此国难之时,人多发心归佛也。”(林子青著《弘一法师年谱》1995年出版)
“漳州佛法,久乏闻熏”。自大师至漳,文化界人士为之兴起,施荫棠(拨甘)、吕玉书、蔡竹禅、施慈航父子、施良,青年一辈严笑棠、张人希、马冬涵、黄稷棠、施大晟、刘绵松等皆因大师而归佛。法师在梅园与施荫棠(辛亥志士)、吕玉书(漳州著名中医界人士)合影留念(见附图),并当场书写:苦乐对览表二纸,送给浦头尊元经楼作为纪念。其一娑婆世界十苦,极乐世界十乐;其二为对生、老、病、死、爱、离、冤、憎、“八苦”,改为极乐世界之“八乐”。
法师另一次弘法在本市山顶巷(塔口庵前不远)“太阳公庙”讲《普门品》经,并将该庙改名为“三晃寺”。法师对《普门品》经,宣讲经书,以通俗讲法,句句解释分明,一时漳州佛教在家居士和地方各界人士闻风而来,聚满小小“三晃寺”,认真听讲两天。
法师在一九三八年农历四月初八日到漳居住,到农历十月二十七日离漳去安海,未加上闰七月,多说居住时间六个多月,在漳州住锡时间应有七个多月之久,笔者赞同李竹深先生“居住漳州七月之说”。
法师在漳培养、指导青年书法、美术、篆刻
在“梅园”和施家的“古藤仙馆”,法师与漳州老一辈知名人士施荫棠、吕玉书、施拱南、黄仲琴、蔡竹禅、徐飞仙、向连茹、施伯初、施慈航,时而宣佛号论经法,时而谈书法论金石。
青年马冬涵(字名海髯,中共漳州工委书记,喜好金石篆刻且在当地小有名气)利用与浦头新行街5号“番仔楼”楼主、旅居南洋苏门答腊的华侨陈顺筹的亲戚关系,将“番仔楼”秘密设为中共工委机关办公场所。马海髯住在“番仔楼”,与七宝寺、梅园甚近,闲时常慕名来梅园拜访弘一法师,经大师在篆刻方面的指点,进步甚快。其后法师曾函海髯书信:“冬涵居士道席,惠书诵悉,承示印稿至佳,刀尾尖扁而齐若椎状者,为本朽人自意所创。锥形之刀,谨能刻白文,如似铁笔写字也。扁尖形之刀可刻朱文,终不免雕琢之痕。不若以锥刻白文,能得自然之天趣也……”
法师还为马海髯居士三异图题偈:“非三而说三,了三即是一,亦未可云同,那复分别异”。
法师来漳第一天晚上住“九龙饭店”,得之饭店的大字招牌为施荫棠之六子——施大晟所书(字名仰晖,时年33岁),招牌黑底金字,每字80mm×60mm,法师赞叹:“大字苍劲有力”。在梅园时鼓励施大晟:“你既善书大字,先临颜体,后入柳体,方有‘颜筋柳骨’。不临根基自然差,摹了一辈子无自我,唯有真诚去临摹,功到‘蜕变’方成家”。法师书横幅:“山顶绝顶我为峰,岁在戊寅七宝寺,时居梅园演音”;另一横联:“临摹与自成,始为临摹、终于自成,岁在戊寅居七宝寺沙门一音”赠施大晟。
与黄稷堂(时年35岁)在梅园也始于书法篆刻的指导交流友谊。黄稷堂在国画、篆刻之外,尚制印泥,法师为先生题写“稷堂居士文席,朽人不久或返泉,行前乞刻之印,拟请仁者奏刀为宜。阔边朱文,仿秦印,刻‘健魂’二字,费神至感不宣”。
在年轻一辈当中要数李冬雨最为年少,他喜考古、青石、古碑,常来七宝寺或梅园找大师指教。法师以唐学士——韩墓道碑为例:“韩为中士族,孤忠奇节,抗忤权奸,遭贬谪,因隐闽南(南安),蔬食修禅,冥心至道”,列举实题,予以教导。
黄稷堂与施大晟同为同班学友(漳州甲种商业学校),其后二人成为漳州书法家、画家;马冬涵是书法篆刻家,李冬雨是教育界老师。
在“梅园”里,老、中、少三代人或论书法篆刻、或挥毫作画,老小融洽、一派活跃。
弘一法师出家前才华过人,文学、戏剧、音乐、绘画、书法、篆刻样样精通,是出色的教育家。出家后初修《净土宗》,后发心钻习佛教中最为艰苦、戒律最严格的《律宗》,中国佛界称弘一法师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如今这位大师逝世近七十周年,大师对佛学所作的杰出贡献,尤其在漳传法,与漳州人民结下深刻的友谊,是永远难忘的。

弘一大师像 高坚 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