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流行甚广的《三字经》,相传是南宋学者王应麟编著的。事实上,《三字经》祖述于陈淳。
陈淳,字安卿,一字功夫,号北溪。漳州龙溪(今龙文区)人。是朱熹任漳州知府时的亲传弟子。无论是从籍贯还是师从,都当之无愧地被称为闽学南传的第一人和闽南理学的开创者。在《北溪大全集》卷十六,陈淳写道:
天地性,人为贵。无不善,万物备。
仁义实,礼智端。圣与我,心同然。
性相近,道不远。君子儒,必自反。
学为己,明人伦。君臣义,父子亲,
夫妇别,男女正,长幼序,朋友信。
日孜孜,敏以求。愤忘食,乐忘忧。
讷于言,敏于行。言忠信,行笃敬。
思毋邪,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入则孝,出则悌。敬无失,恭有礼。
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色容庄,
口容止,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
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
正衣冠,尊瞻祝。坐毋箕,立毋跛。
恶旨酒,好善言。食无饱,居无安。
进以礼,退以义。不声色,不贷利。
信道笃,执德弘。见不善,如探汤。
不迁怒,不贰过。毋意必,毋固我。
道积躬,德润身。敬日跻,新又新。
祖尧舜,宪文武。如周公,学孔子。
礼三百,仪三千。温而厉,恭而安。
存其心,养其性。终始一,睿作圣。
陈淳去世后五年,王应麟才出生,很显然《三字经》祖述于陈淳的《训蒙雅言》。《三字经》对《训蒙雅言》继承关系显而易见,三字一句的形式姑且不论,二者开篇都谈论人性,并且观点也完全相同。

《北溪字义》是陈淳的重要著作。原名《字义详解》,又称《四书字义》或《四书性理字义》,是陈淳学生王隽根据陈淳晚年讲学笔记整理而成的。此书对朱熹的哲学范畴作了阐释。分上下两卷,卷上为命、性、心、情、才、志、 意、仁义礼智信、忠信、忠恕、一贯、诚、敬、恭敬;卷下为道、理、德、太极、皇极、中和、中庸、礼乐、经权、义利、鬼神、佛老。《字义》揭示了朱熹哲学各范畴之间的逻辑层次。陈淳在书中激烈抨击陆学,维护了朱学立场,同时又发展了朱熹的心性学说
南宋以后,此书影响很大,被认为是学习朱熹哲学的入门教材。
《北溪字义》宋代有赵崇端、诸葛钰刻本及刻于淳祐年间的清漳本。传世的有明弘治年间刻本、清康熙年间刻本等。中华书局1983年以弘治壬子本为底本,出版了新校点本。
(人物档案)
陈淳(1159~1223年),字安卿。宋龙溪县游仙乡龙州里(今漳州市龙文区朝阳镇篷洲社)人。因世居九龙江北溪之滨,学者又称他为“北溪先生”。
陈淳为人恬静,略有口吃,不喜交游。绍熙元年(1190年)朱熹来任漳州知州。因敬仰当时理学大师朱熹的学问和为人,陈淳带了《自警诗》,怀着“十年愿见而不可得”之诚拜见。两人交谈极欢,朱熹也相见恨晚,常讲论终日,有时甚至到深夜。朱熹常称赞陈淳善于提问,推崇他的学习钻研精神,并多次对人夸耀说:“我南来,喜为我道得一安卿!”
陈淳对朱熹的学问、道德、政绩心悦诚服,所以能终身捍卫师门,抨击异说,成为南宋理学的一个坚强卫士。
陈淳尊从师教,亦且身体力行。他孝顺双亲,护爱弟妹,和睦宗族。漳属各县冠婚丧祭多遵守他所教的《朱子家礼》,历数百年而不断。他关心世事,敢于为民呼吁,条陈时政能针砭时弊,而且议论精辟。他著述《严陵讲义》、《北溪字义》以阐释宣扬朱熹学说。
陈淳晚年家居讲学,莆、泉、漳所属各县门生很多。嘉定十六年(1223年)农历四月一日,陈淳逝世,年64岁,葬于瑞泉里石鼓之原(今朝阳镇崎岭村)。1724年以“先儒”配享从祀孔子。
在朱熹门人中,陈淳的成就较大。其著作有《北溪字义》、《北溪大全集》50卷,均收入《四库全书》。其记朱熹语者,有《郡斋语录》、《竹林精舍语录》;门人记陈淳语者,有《筠谷漱口所闻》、《金山所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