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社 | 住建 | 水利 | 招标 | 文化旅游 | 自然资源 | 海峡人才 | 疾控中心
论坛 | 视频 | 驾培 | 造价 | 房产 | 公 积 金 | 成人高考 | 超市商场 | 行政服务            
医院 | 科技 | 教育 | 医保 | 商务 | 市场监督 | 人力社保 | 开放大学 | 公安服务   会员中心|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繁体中文
栏目导航
历史搜索
热门排行

首页历史文化风流人物  
 
福建省书法界“大黑马”曾锦溪
来源:收集 点击数:3254次 更新时间:2013/1/25 10:51:04

     2012年,年仅26岁的后起之秀,驾驭“黑马”,连获三项全国大奖,一举填补了福建省书法界三项空白,令人瞩目。

  由中国文联和中国书法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唯一国家级书法艺术最高奖——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2012年12月初正式揭晓,平和籍青年书法家曾锦溪勇夺“佳作奖”二等奖,成为该奖项开评10多年来首次获奖的福建省书法家。2012年5月,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等单位主办的首届“王羲之奖”全国书法作品展上,曾锦溪创作的《录苏轼手札》从全国1.9万件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最高奖;在《书法》杂志等单位举办的第四届“中国书坛中青年百强榜”活动中,其作品《古诗五首》成功入围,并跻身年度十佳,创下福建省的唯一。


  面对笔者的赞叹与祝贺,近日回乡探亲的曾锦溪却显得非常淡定、谦虚:“可能是我的运气比较好。”

  1987年,曾锦溪出生于平和县崎岭乡彭溪村。一支笔、一端砚,泼墨挥毫写春秋,是童年的曾锦溪眼中既神圣又神秘的一件事。回首习书历程,曾锦溪说,与书法结缘,是受叔叔的影响,叔叔黄榕城是全国著名中青年书法家,还是五六岁孩童时,他便在叔叔的影响下,从最简单的横竖撇捺描红练习书法。“正因为如此,我的起步条件比同龄人要好。”曾锦溪说。

  曾锦溪喜欢书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其中爷爷和母亲对他的成长与鼓励最大。他是天生的左撇子,为了让他“弃左从右”书写,母亲每天都会坐在一旁看他习书包括做作业,督促他克服了左撇子的习惯。爷爷为他找来一块红砖,拎一桶水,让他以砖为纸练字。上小学时,在爷爷的鼓励下,曾锦溪大胆给乡邻写春联。“每年临近春节,是我最开心的时候,爷爷泡茶招待客人,我在一旁写春联。”看到自己的作品被贴在家家户户门上,被邻里夸奖,曾锦溪心中的兴奋难以言说。

  虽然当时的笔法还很稚嫩、基础,但乡邻的肯定,对他来说是莫大的鼓励,也激励他钻进传统书法世界里。他从唐楷入手,继而临习王羲之、李邕、赵子昂诸位古代大家,近段则专功颜真卿、何绍基法帖。从三字经到千家诗,从唐诗到宋词,诗词歌赋,无不涉猎。从小学到中学,他的书法不断进步,作品多次在省市比赛中获奖,被乡亲们称为“书法神童”。

  习书练字是曾锦溪每天都坚持的“功课”。大学期间寒暑假,他只在家顶多呆上短短一周,其他时间都外出学书法。每天都要练上三四个小时,写上几十张大纸,最多一天写完一刀纸、足足一百张。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因为工作太忙没有足够时间练习书法,他干脆舍弃被众人羡慕的高薪工作,转行当一名普通的中学书法老师,其痴程度可见一斑。

  如果说儿时的兴趣与勤奋为曾锦溪打下扎实基础的话,那么十多年如一日始终不改的痴迷、长期不懈的磨砺,使他逐渐蜕变成长为今天当代中国书坛的后起之秀。

  品味他的字,有书法评论家称:立意高古,在取法上由唐楷入手,上承秦篆汉隶的幽邃之古境,下承魏晋唐宋笔法之流妍,胎息颜真卿、何绍基,不跟风,不媚俗,其字“气象峥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王建强评论说:“在自身的创作中,锦溪从不沾染时风,不受魅惑。相对于现今古法较为稀缺的80后而言,锦溪的沉潜古人是极为难得的,这也是他这一两年频频入展获奖的原因。”

  言谈中,锦溪不时提到他的老师黄榕城,可见老师的为人处世风范对他的影响力。黄榕城是全国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作品在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文化部群星奖等展览上获得最高奖。而老师对书法的虔诚和从不走捷径的执著,坚持以巨大的勇气融入传统、走出传统的精神深深感染着他,锦溪也是沿着这样的道路一路走来,从他们师徒身上我们隐约看到了一种坚毅执著的“崎岭精神”。

  近年来,以孙过庭《书谱》为主潮流的书风在全国盛行。锦溪并不跟风,而是坚持自己的书法道路,贯彻老师所主张的“碑帖结合”的书风。他汲取二王清雅的格调夯实根基,上溯六朝碑版,下追颜真卿、何绍基的宽博雄厚,逐渐形成了一种朴拙敦厚的书风。曾锦溪说:“何绍基把刚劲雄强的北碑与笔力沉雄质朴的颜真卿书法相结合,于是出现了直中见曲、曲中见平的大刚大柔相济的书风。我为其作品的天女散花,洒脱自然的气质所吸引,并沉醉其中。”

  艺术的道路没有尽头,也不在于一次两次获奖,他忧虑早熟的苹果早落地。曾锦溪说:“获奖是评委老师的肯定,是一次交流与学习的机会,也是一个新的起点,今后将会更加努力的学习探索。我崇拜赵孟頫、王铎、何绍基的临古精神,他们的复古精神一直鞭策着我的学书路程。我努力在追求古韵,让古法成为书写的本能,这样才能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也就是‘自然’;在创作过程中,我不喜反复的、工艺的、修整式的书写,我崇尚自由的书写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摆脱经营,拥有更多的邂逅,使作品能表达出我的真性情。”       ⊙黄水成 叶庚成 文/图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根雕 下一篇:林秉祥:华侨的旗帜
 

网友点评
没有点评
参与点评

 用户名: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友情链接
彭城刘氏族谱站长工具超星网课火速云中国投资资讯淄博信息港37abc网盘石网盟漳台族谱对接
漳州花果网巫锦文中医圈网站历史库优古网络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漳州 | 版权声明 | 站长寄语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漳州信息网 Copyright 2007-2027 by www.2898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2898100@gmail.com 电话:(0596)2898100 手机:15359698100、15959698100  地址:漳州市芗城区水仙大街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