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社 | 住建 | 水利 | 招标 | 文化旅游 | 自然资源 | 海峡人才 | 疾控中心
论坛 | 视频 | 驾培 | 造价 | 房产 | 公 积 金 | 成人高考 | 超市商场 | 行政服务            
医院 | 科技 | 教育 | 医保 | 商务 | 市场监督 | 人力社保 | 开放大学 | 公安服务   会员中心|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繁体中文
栏目导航
历史搜索
热门排行

首页历史文化风流人物  
 
76岁老农的“艺术人生”
来源:转载 点击数:2790次 更新时间:2014/4/15 11:34:33

    在漳州东山县前楼镇岱南村,有一个漳州市级文化中心户,每天有不少群众前来阅书读报、临摹书法、挥毫作画、观看潮乐表演、切磋曲艺。这里的主人是现年76岁的农民林明炎。4月8日,笔者来到岱南村,探访这位“草根艺术家”60多年的业余“艺术人生”。

  自小痴情书画潮乐

  一阵阵婉转悠扬的潮乐声把笔者引入岱南村文化中心,只见一班老艺人兴致勃勃地在合奏潮乐《盼春》。“我从小喜欢书画、曲艺、潮乐,爱摆弄扬琴、二胡、三弦等10多种乐器。” 林明炎回忆起童年,乐呵呵地说。

  林明炎四五岁时,就经常被祖父辈人带到村里有亲戚关系的“秀才”家里学写毛笔字,到曲艺馆听潮乐,久而久之对文化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8岁上小学时,他在学校展示出类拔萃的艺术才华。可惜,由于家里穷,小学毕业后他就辍学回家务农。但他从未放弃对艺术的追求。那时候,买不起笔、墨、纸,他就找来烧柴火的炭当毛笔,到学校垃圾堆捡破纸片;买不起乐器,就设法找竹子制成笛子,利用旧木板、青蛙皮制成二胡等乐器。为了学书画、练潮乐,林明炎在11岁那年,拿出多年积攒下来的零花钱,步行到县城买回一架旧扬琴、2根彩笔、1瓶墨水和5张白纸。他对旧扬琴爱不释手,一修再修,用了20多年。不论是在“文革”期间“百鸟”噤声、“样板戏”独踞艺坛、民间曲艺被视为“牛鬼蛇神”的年代,还是担任生产队队长达40年、整日“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劳累,都阻挡不了他对文化艺术的追求。每当夜深人静,他就钻进一间小房屋,点起煤油灯练书画、作曲谱;为了不惊动旁人,他用稻草、旧棉被把门、窗封起来。林明炎说,“当我拿起毛笔或拨弄乐器时,顿时豁然开朗,生活的烦恼也烟消云散了!”

  60多年义写春联

  笔者看到文化中心墙上,挂着林明炎2002年5月入选福建省人口文化艺术作品巡回展并获奖的《长相厮守》等10多幅书画作品。一幅幅作品凝结着他对艺术的执着和对生活的挚爱。    

  辛勤耕耘多收获。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沐浴着改革开放“百花齐放”的春风,林明炎一家在勤劳致富的同时,放开步伐对书画、曲艺展开更猛烈的追求,水平进一步提高。

  早在20多年前,林明炎就成为县内有名的“农民书画家”。难能可贵的是,他60多年如一日,长期为群众义务写春联,免费为办婚事、丧事的村民服务。岱南村80多岁的林阿晖感激地说,林明炎有求必应,每年农历12月初开始,他就忙着义务为村民写春联,有求必应,一天从早到晚,站得腰酸,写到手麻,一直忙到春节前夕,为数百户村民写五六百副春联,不仅没收一分钱,还倒贴钱买红纸和香糊。“能用一技之长为乡亲们服务,我感到快乐幸福,再苦再累心也甜!”林明炎说,以前妻子对他整天“不务正业”不理解,总爱唠叨,现在全家人对他都支持。

  得益于林明炎的言传身教,其弟林明辉等人也对书法、乐器喜爱有加。更令林明炎欣慰的是,儿子林济华1995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当上前楼中学美术教师,现为福建美术家、书法家协会会员,东山县美协秘书长。

  创办乡村潮乐班

  村老年协会会长林来成介绍,岱南共有1120户、4290个人口的大村子,村里800多位老年人渴望观看到原汁原味的传统潮乐,但过去村里没有潮乐班。2003年初,痴迷潮乐的林明炎萌发了创办曲艺班的想法,得到家人的赞同。于是,他把自己多年种芦笋、开小商店积攒的近3万元,拿来购置扬琴、椰胡、二弦、大提胡等乐器,并腾出一个建筑面积24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只用了5个月时间,“潮乐曲艺班”就挂牌开锣,村里老少的潮乐爱好者都吸引过来吹拉弹唱,在4个月中就排练了《昭君怨》、《寒鸦戏水》、《平沙落雁》等30多首潮乐名曲。每逢春节、元宵、三八、端午、重阳、国庆、元旦等节日,曲艺班都会到村戏台、公园等地,免费为村里老年人送上精彩节目,令观众如痴如醉,掌声雷动。

  2008年10月,被授予漳州市“文化中心户”称号的林明炎备受鼓舞,热情更高。至今他一人可以演奏200多首潮乐。这些年来,他为农村、社区、学校培养出30多个业余潮乐曲艺人才。还经常带领曲艺班参加县、镇举办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演出,参加“扬帆东山”专场音乐会等活动,并到许多村、社区义务巡回表演。曲艺班多次代表东山县参加省、市举办的文化表演活动。林明炎的30多幅书画作品被选送参加省、市、县展出,有10多幅获奖。他经常说:“为广大群众服务,积极参与文化活动,使我精神焕发,快乐、健康!”

  ⊙谢汉杰  文/图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庙宇建造师张宗元 下一篇:传统工艺--苇芯蜡烛
 

网友点评
没有点评
参与点评

 用户名: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友情链接
彭城刘氏族谱站长工具超星网课火速云中国投资资讯淄博信息港37abc网盘石网盟漳台族谱对接
漳州花果网巫锦文中医圈网站历史库优古网络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漳州 | 版权声明 | 站长寄语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漳州信息网 Copyright 2007-2027 by www.2898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2898100@gmail.com 电话:(0596)2898100 手机:15359698100、15959698100  地址:漳州市芗城区水仙大街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