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一座风景秀丽的花果之城,福建著名的侨乡,台湾同胞主要祖居地之一,又是闽南厦漳泉经济开发区南翼的中心城市,素有“闽南明珠”之称。远古时期,漳州即有古闽族人活动。夏朝时,漳州地属扬州南境,周朝时为七闽地,战国时属越,秦时隶属闽中郡,汉初分属闽越国和南越国,汉武帝后分属会稽郡和南海郡,西晋又分属晋安郡与义安郡。东晋义熙九年(413年)建立的绥安县(今漳浦、云霄一带),是漳州最早的行政建置。唐高宗总章(668-760年)年间,高宗诏令玉铃卫翌府左郎将归德将军陈政,率府兵两千多入闽平叛。陈政死后,其子陈元光继承父志,率领其众,平定了闽粤边境,在云霄县的漳水之北且耕且战。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陈元光经奏准在泉、潮二州之间设置一州,州治最初设在云霄县的西林,因旁有一水叫“漳江”,所以叫“漳州”。同时,在绥安故地设置漳浦县。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漳州治移到李澳川(今漳浦县城),到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又迁往龙溪(今漳州芗城区),改称漳州郡。元代改称漳州路,明清两代称漳州府;民国初年并为汀漳龙道;1934年改为福建省第五行政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福建省第六行政区,又叫龙溪专区;1969年改为龙溪地区。1985年7月实行“地改市、市管县”行政体制,原来的龙溪地区改为漳州市。
今天的漳州仍然较好地保存着唐宋古城的格局、古色古香的历史风貌和闽台地方建筑特色。已有1200余年历史的唐宋古城位置不变,当年负山襟水、花果常香的环境风貌不变,子城和外城重叠拱卫的城市格局不变,北宋咸平二年(999年)修浚的千年壕沟、沟通子城与外城的东西桥亭也依然存在。老城区仍然保存着明清遗留下来的经过陈炯明拓宽路面的传统街区和棋盘式的街道系统。这些传统街区,几乎是清一色的二层骑楼,依着地势高低错落有序,形成富有韵律感、节奏感的城市建筑群,样式优美典雅、色彩和谐统一,令人赏心悦目。悠久的历史为漳州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迄今为止,有普查登记在册的文物点3000多处,800多处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合23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6处。漳州文物以其博大的内容、深邃的蕴含,从各个角度反映漳州每个时期的****、经济、军事、文化,展现着漳州灿烂辉煌的历史和绚丽多彩的传统文化。
·盘 点·
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芗城4处:漳州石牌坊,漳州府文庙大成殿,林氏宗祠,芝山红楼
龙海4处:江东桥,白礁慈济宫,林氏义庄,天一总局旧址
漳浦4处:(漳州土楼)锦江楼,赵家堡——诒安堡,漳浦文庙大成殿
东山1处:东山关帝庙
南靖4处:(漳州土楼)书洋田螺坑土�群,梅林和贵楼,怀远楼,德远堂
平和3处:(漳州土楼)芦溪绳武楼,庄上大楼,南胜窑址
华安3处:(漳州土楼)二宜楼,南阳楼,南山宫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批10+1项
传统戏剧:歌仔戏,漳州布袋木偶戏
曲艺:锦歌,东山歌册
民间美术:漳州木版年画,漳州木偶头雕刻
传统舞蹈:高山族拉手舞
传统技艺:漳州蔡福美传统制鼓技艺,漳州八宝印泥
民俗:保生大帝信俗(与厦门市共同申报)
另 民间美术:漳浦剪纸(扩展项目)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村
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平和县九峰镇
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南靖县书洋镇塔下村,南靖县书洋镇石桥村,龙文区蓝田镇湘桥村,南靖县书洋镇河坑村
国家自然保护区
1、漳州南靖虎伯寮自然保护区
2、云霄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国家森林公园
1、长泰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
2、华安(贡鸭山)国家森林公园
3、东山国家森林公园
省级风景名胜区
1、东山风动-塔屿
2、龙海云洞岩
3、平和灵通岩
4、诏安九侯山
5、漳浦前亭古雷海湾
6、平和三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