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社 | 住建 | 水利 | 招标 | 文化旅游 | 自然资源 | 海峡人才 | 疾控中心
论坛 | 视频 | 驾培 | 造价 | 房产 | 公 积 金 | 成人高考 | 超市商场 | 行政服务            
医院 | 科技 | 教育 | 医保 | 商务 | 市场监督 | 人力社保 | 开放大学 | 公安服务   会员中心|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繁体中文
栏目导航
历史搜索
热门排行

首页历史文化漳州今古  
 
漳州古城的街坊和桥亭
来源:转载 点击数:5443次 更新时间:2012/4/24 7:52:59

上图是一帧在网上转载的老照片,图中景象,老漳州人应是很眼熟。照片下方标有一组英文“A New Bridge Chiang Chow”,大意是“漳州新桥”。从照片中的参照物及其相互的方位来判断,照片大概在南门溪畔的竹排沃向西方向拍摄,背景是圆山,主景是一座石筑卧式桥梁,前景是江面上大片的竹排。有了文字和参照物的相互印证,可以确定图中的桥梁就是漳州新桥。有趣的是,新桥的桥墎(即桥中央)上有一座古典建筑物,从外观上看,像庙宇或楼台。

  根据方志记载,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漳州又一次遭到洪水肆虐,旧桥被冲毁。知府韩擢为避开南门溪湍流,选址水流渐缓的城东南方位建新桥,取名文昌桥。桥二十八间,长九十丈,宽二丈四尺。同时在桥北建文昌阁,“阁三层,上祀文昌。四望环碧,长桥卧波,萦溪若带,为一郡胜览。”(语见《漳州府志》)在桥南建观海楼,又建有六松堂、飞虹亭、水月亭、青牛洞,桥西草堂诸胜。可惜好景不长,由于工程督造者县尉胡宪卤莽行事,桥墩基础不牢固,桥梁刚建成即出现倾斜,不久桥梁倒塌。两年之后,分守漳南道沈一中,龙溪知县吕纯如、袁业泗,巡案陆梦祖,知府闵梦得陆续重修,后来袁业泗升任知府时,又偕同知县计元勋再次重修。清康熙四十六(1717)年龙溪人郭居昌、居鼎等同修石梁及扶栏。至乾隆年间,桥南的观海楼及桥周边的六松堂、飞虹亭、水月亭、青牛洞、桥西草堂等都已荒废。照片中桥上建筑物建于何时?尚无从知晓。1904年和1908年,漳州又经历二次罕见的洪水灾害,南门溪上所有的桥梁都被冲毁,照片拍摄时间应在洪灾之前。有方志记载新桥上建有水月亭,于民国9年迁桥南。现桥南有水月亭,主祀玄天上帝。

  桥上建亭,是古老的传统。古代建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建造水平的提高,总是循着先结浮桥,再搭木桥,后筑石桥这样的模式进行。在建造木桥阶段,为保护木质桥身免受日晒雨淋,延长使用寿命,就在桥上加盖顶篷,形成廊桥。廊桥是一举多得的综合场所,旅行者可以在此驻足歇息,避暑躲雨,彼此交流南北商业信息,勾通东西文化思想。廊桥中央往往扩充加宽加高,拓建神龛,供奉神祇,让来往行人膜拜,祈求旅途安全。古人在跨越一水阻隔的建造中,创造出融天地人三位和谐相处的一方空间,延续了千百年之久。浙闽赣的山区溪涧上至今保存许多廊桥,还在为芸芸众生提供庇护和便利。为体现对神灵的敬畏,廊桥中央营建颇费匠心,神龛享有独立开间,做工精细,装饰较为华丽,有的还修造藻井或重檐,形成秀美的桥亭。随着历史进程,经济发展,特别是城区人口快速澎胀,交通流量猛增,木桥由石桥所替代,桥上的神龛也移至桥边,另建庙宇供奉,但桥亭的名称仍然沿用下来,如漳州古城的四周有东桥亭、西桥亭、瀛洲亭、北桥亭等。

  漳州古城的营建,尊崇古制。据《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漳州初造子城时,方四里,开六门。在城居中稍北方位建官署(衙),以此为中枢向四方辐射纵横干道直达城门,城内划成几大方块,每大方块又有小路分隔若干小方块,整座城区分割成棋盘状,即《考工记》记载的“九经九纬”。城东左建城隍庙、文庙,城西建社稷坛、武庙,类似《考工记》记载的“左祖右社”。

  漳州城初建城时,城内为官吏和守军及其眷属居住,庶民全都住在城外。城中央的官衙俗称衙内,后来也用来称呼官僚的府邸,如漳州古城中有何衙内,卫衙内。城四隅设有菜市场,简称市,建城初期,官署北门外就设有北桥市,此即《考工记》记载的“面朝后市”。北桥市是当时最繁荣的菜市,此处在北桥亭边而得名,北桥跨于北护城濠上,与官衙北门同处轴线上,近在咫尺。因得地利优势,北桥亭是城中最华丽壮观的桥亭。初名瑞丰桥,桥上覆亭,亭中供奉观音神像。嘉定年间(1208-1224年)火灾烧毁。郡守郑昉修筑石桥,并比旧制加高六尺,宽二丈六尺,长七丈八尺,两侧立扶栏,在桥四个角落竖华表,华表上立铁鹤,并在桥侧立碑,改名为庆丰桥。后因桥基太高,过往不便,淳祐庚戌(1250年)太守章大任用土填平落差,并改名为中清桥。明万历戊申(1608年)知府方学龙顺应民众请求,在桥西重建观音院,栋宇壮丽,金碧荧煌,此桥成为漳城名胜。北桥亭至清代亭废桥存,新千年城市改造时,北护城濠被覆盖成路面,北桥桥体隐入楼群之中,难以辨认,该地段现为北桥市场。瀛洲亭原是城南与瀛洲(杨老洲)之间是一座桥亭,亭中祀奉观音菩萨,民国7年,陈炯明拆漳州城,拓建道路,瀛洲亭移往南门溪沙岸(今瀛洲亭)。

  宋初,漳州城设三厢:城内厢,左厢,右厢;城外也设三厢:城南厢,城东厢,城西厢。之后扩城,城外三厢圈入城内,全城分为六厢。至明初,城内改立三隅二厢:东北隅(即宋左厢),西隅(即宋右厢),南隅(即宋城内厢),东厢(即宋城东厢),南厢(即宋城南厢)。各厢(隅)统领若干图(每图110户)。清沿袭明制,出现纵横交错的街市网络,仅见诸记载的就有:府前街(今台湾路中段),新府路街(今始兴南路),卫口街(今台湾路西段),南市街(今香港路南段),西桥街(今修文西路),马坪街(今延安南路北段),道口街(今中山公园门口),海道后街(今瑞京路东段),东坂后街(今青年路中段),公府街(今区政府前),东桥街(今东桥亭前),少司徒街(今北京路南段),渔头庙街(今南昌路与北京路丁字路段),步武街(今南昌路华联商厦前),东铺街(今新华西东段),县口街(今新华西路西端),西市头街(今建设路),开元口街(今市政府前),总爷街(今大通北路口),正气街(今一中前),后街(今和平巷),观口街(今新华西近钟法路口),三圣庙街(今甘棠宫),北门街(今同名),北桥街(今大同路南段),院路街(今钟法路近新华西路口),霞井街(今民主路),以上俱在城内。东门街(东厢)。东铺头市(东门内)。西市(西门内)。南市(南门内)。北桥市(北门内)。东街市,浦头市,俱东厢。南桥市,新桥市,俱南厢。北圣楼市,北庙市,俱北厢。

  这些街路将城区分割成许多小方块,每小方块称坊,并有相应的名称,如安定坊、仁德坊。居住闹市周边的坊民各显神通,有的敝开门面作商铺,成为店面,有的开设手工加工作坊,形成前店后仓或前店后坊的街坊,街坊成了市井的代名词。各坊之间设有隘门,晨昏启闭,以保坊间安全。隘门早晨开启,让坊民出行,晚上关闭,以防盗匪偷袭。因为是晚上关闭,加上隘门的“隘”和闽南话中与“闇”谐音,讹化为闇门仔。在新桥南岸鹭洲路一带,还保留较完整的古城街坊原貌,有三条古街:内街,横街和外街。街角之间残存隘门石质构件,街长不足百米,宽约二米余,尚有少数面门保留当年店铺设置,横街中有仁德坊土地庙。据镶在内街墙上的清碑记载,这里设有码头及商行店铺,曾是人流络绎不绝的驿道,沿街店铺生意兴隆,其繁荣持续了几百年。今天呈现在游客面前的是逶迤幽静而古趣盎然的小巷,行走其间,犹如在穿越时空隧道。

永福惠宁桥

外街

永福惠宁桥-神龛                                                                        隘 门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门当户对古民居藏身南靖塔下村 下一篇:漳州:浦南古傩焕发异彩
 

网友点评
没有点评
参与点评

 用户名: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友情链接
彭城刘氏族谱站长工具超星网课火速云中国投资资讯淄博信息港37abc网盘石网盟漳台族谱对接
漳州花果网巫锦文中医圈网站历史库优古网络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漳州 | 版权声明 | 站长寄语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漳州信息网 Copyright 2007-2027 by www.2898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2898100@gmail.com 电话:(0596)2898100 手机:15359698100、15959698100  地址:漳州市芗城区水仙大街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