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社 | 住建 | 水利 | 招标 | 文化旅游 | 自然资源 | 海峡人才 | 疾控中心
论坛 | 视频 | 驾培 | 造价 | 房产 | 公 积 金 | 成人高考 | 超市商场 | 行政服务            
医院 | 科技 | 教育 | 医保 | 商务 | 市场监督 | 人力社保 | 开放大学 | 公安服务   会员中心|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繁体中文
栏目导航
历史搜索
热门排行

首页历史文化漳州今古  
 
透着海洋遗韵的商业老街
来源:转载 点击数:4091次 更新时间:2012/5/24 11:47:43

     漳州的古城东山县铜陵有一条走过300余年春秋、至今仍透着海洋遗韵的商业老街——前后街。

曾经商业兴盛的后街                                               “哲记京果商行”老字号旧址。

                                             “德春”商号中西风格建筑装饰。

前后街分前街和后街,与传统的手工百业街“打铁街”相连接,与以“渔行”著称的后铺山街相邻,长约百米,曾经商贾云集,街景繁荣,人流不息,是清代东山复界后至民国时期,最为繁华的传统商业街和重要的商贸流通集散地。

  暮春时节,沐着濛濛烟雨,沿窄窄的街巷轻步阅读老街的历史,追寻当年铜山商人创业的足迹。眼前的老街如同沉默不语的老人,在风雨洗礼中,历经岁月蹉跎。原先的鹅卵石路被水泥路取代,临街店铺建筑的青石条、红砖墙,已经褪色,留下了岁月的斑驳痕迹。两侧的店铺为骑楼式二三层“竹篙厝”,整齐有序,亦店亦宅,前店后宅。前街以经营食杂、烟草、酒肆、苧麻、鱼钩、土特日杂、风味小吃等为主,后街则以经营布匹、百货、民俗用品等为主。

  老街的前身是清代军队的教场,清康熙十九年(1680),清副总兵詹六奇奉令复界后,发动百姓捐款捐物在古城下的教场建起市场,供农民交易农副产品。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铜山市场改建为前街、后街、铺山街、打银街,修建商店67家,经营日杂、柴炭、粮食等商品。铜山,依海临港,海运发达。商贾川走南北,与台湾、香港、东南亚各地通航通商,运回白糖、布匹、粮食、煤油、豆类、肥料等,让老街商业贸易迅速红火,豪商大贾,并集于此。铜山,迎来了商业发展盛世,成为传播中西文明的一扇窗口。

  古城下街恒发朱氏家族,立足东山的海洋优势,走出城门,把资本投向渔业生产,发展渔需品和水产贸易。在当时最为繁华的前街购置多间连排店铺,经营南北行、渔行,设立“英商亚细亚煤油公司东山业务代理”,“恒发”的诚信经营,赢得了商机,赚足了利润,成为当时规模较大的商家之一。

  清光绪年间,有位叫蔡亚米的云霄人,在前街开设“显顺”号鱼钩店,凭借摸索多年积累的经验和祖传的独家秘诀,打制真鲷鱼钓、大鲨钓、钩钓……品种多样,质量上乘,畅销闽南、粤东一带渔区。又因其店前悬一木刻“红葫芦”为标志,久而久之“红葫芦”成了东山鱼钓的著名品牌。

  “一海兴九商”。海运的兴盛,港口的优势,带动了老街商业迅速发展,私营商号如雨后春笋。据档案资料记载,1937年,这条商业老街聚集着数百家商号、店铺。有“庆德”、“仁德”、“延寿”、“成昌”、“怀德”等9家“国药”店。其中,张百丹、陈镜波、陈镜藻、王荫亭等一代名医们坐堂问诊,悬壶济世。经营有中西药饮片及成药,所制成药,有根据家传秘方也有民间验方,选料认真,炮制严格按照“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规矩。工艺上从不马虎,因其质量优良,赢得商家、病家的信任。

  后街的绸布业经营也相当红火,有“侨盛”、“启明”、“源昌”、“利通”等20家,前街也有“怀记”、“益发”、“成章”等7家,经营各有特色。“怀记”号底子雄厚,老板谢子怀资金运用自如,经营部署合理,在数十年的竞争中保持发展的好势头。“备货齐全,货真价实,珍视商誉”成了精明商家发展的要诀。绸缎店里经营从天津、上海等港口运来的布匹、交趾绢等各色彩绸锦帛及进口的洋货,为旧时女性添一份靓丽时尚。

  年过九旬的欧相玉老先生是老街最年长的居民之一,他也是前街“振隆”号京果行的掌柜。他说,民国时期的前后街,日日为市,昼夜经营,一派繁忙,经营着从东南亚一带进口的煤油、肥田粉、暹罗米、仰光米、肥皂、柴油、丝绸布匹、桐油、白糖……那时候商家都很讲信誉,人们买哪一类商品都会选择比较有名气的那一家买,既称心又放心。而商品的包装、计量更要靠真本事。忙碌的生意,清脆的算盘珠声犹在耳际。

  “文芳”、“发利”、“兴隆”号的糕饼业,“振隆”、“哲记”、“联发”、“老源合”的京果行名闻一时。此外还有经营粮食副食品、柴炭、酒业、苧麻、海产品、饼业等诸多商号。

  聚集在这商业老街的百余家商号,同样在1955年接受了公私合营和对私改造,老字号由此成为历史的符号,不复当初的繁华和辉煌。百年的历史、百年的声誉,这些老字号至今仍为老一辈人所津津乐道,足见铜山商业老街文化内涵的厚重,折射出铜山商人诚信经营的印迹。

  老街,烙着珍贵的红色革命印记。“哲记”南北京果行,解放前夕曾是国共两党和平解放东山谈判代表的接头地点。翁占春“惠人诊所”,是彭湃烈士的战友翁佛涵从广东海陆丰转移到东山播种红色种子,领导工友闹革命的秘密联络点。1932年叶占梅、卢植五、黄德五、沈朝宗6人就在“惠人诊所”三楼秘密举行入党宣誓,成立中共东山地下组织。

  老街家家户户的中堂几乎都悬挂着关公的画像或供奉着雕像,而偷吃巷一民居墙体上竟镶嵌着一方高49厘米,宽33厘米的“山西夫子一号公店”石碑,上镌刻“武圣庙”三字,中间书“山西夫子一号公店”,左书“帝君春夏出巡迪年”,右书“店税交一甲福首收”。让人领略到一方习俗,领略到生活在海洋文化熏陶下的东山人,对关公至高无上的崇奉与信仰。遗憾的是,这一片区已经拆迁,迎接它的将是现代化高层建筑。

  旧时的老街,民间传统娱乐活动十分丰富,逢年过节关帝出巡、舞龙、舞狮、路头剧表演,穿街过巷,锣鼓喧天,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让老街小巷荡漾着笑语欢歌……

 前街遗韵                                                                                   位于前街的明朝郑成功爱将张进将军府旧址。

深深的老街,深深的情。透过老街建筑仍可触摸到历史的痕迹,感受到当年繁华的气息。“德春”号、“振隆”号、“启明”号老宅墙头的中西合璧装饰、精巧的雕花木构件……犹如一幅幅秀丽的画布,令人不由地停步凝望。一把把锈迹斑斑、形态各异的铁栓门锁,仿佛在寂寞的岁月里,诉说着前世的繁华。昔日曾经商铺林立的老街,而今显得空荡、幽静,让偶尔经过的行人,撩起怀古之情……居住在这里的老街坊们都“希望老街的海洋遗韵能得到传承与保护”。

  ⊙黄辉全  文/图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渐行渐远的红桶盘制作 下一篇:漳窑文化的守望者
 

网友点评
网友 171.212.146.* 点评于 2012/5/26 9:48:15
的确是个好地方,很有古建筑的气息,就是看起来有点无规划的布局。就像一件t恤衫穿久了,脱色了似的。
参与点评

 用户名: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友情链接
彭城刘氏族谱站长工具超星网课火速云中国投资资讯淄博信息港37abc网盘石网盟漳台族谱对接
漳州花果网巫锦文中医圈网站历史库优古网络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漳州 | 版权声明 | 站长寄语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漳州信息网 Copyright 2007-2027 by www.2898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2898100@gmail.com 电话:(0596)2898100 手机:15359698100、15959698100  地址:漳州市芗城区水仙大街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