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社 | 住建 | 水利 | 招标 | 文化旅游 | 自然资源 | 海峡人才 | 疾控中心
论坛 | 视频 | 驾培 | 造价 | 房产 | 公 积 金 | 成人高考 | 超市商场 | 行政服务            
医院 | 科技 | 教育 | 医保 | 商务 | 市场监督 | 人力社保 | 开放大学 | 公安服务   会员中心|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繁体中文
栏目导航
历史搜索
热门排行

首页历史文化漳州今古  
 
漳州又现石狮公
来源:转载 点击数:3417次 更新时间:2012/7/6 22:34:42

在漳州市龙文区朝阳镇翁建村又发现了一尊几被湮没的石狮公。这是继芗城芦溪头、龙文檀林等地之后,在漳州市区近郊发现的明清时期石雕,为漳州石狮文化民俗研究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实物依据。

  笔者和有关史学专家前往现场发现,这尊站立在旧庙宇前紧邻路边的蹲踞式石狮公,高约57厘米,宽约25厘米,底座长约33厘米,高约20厘米,其造型明快,线条简洁,形态威武不失可爱。据说,这尊石狮公与泉州、厦门的石狮公相类似,皆是金门风狮爷的“根源”所在。这说明了石狮信仰自古以来在闽南(在漳州)民间习俗中便有相当稳固的根砥。

  据了解,石狮公是随着人口迁徙从中原流传到闽南一带的习俗。除具有镇妖辟邪功能之外,有的还演变成兼具本土元素的色彩文化。再后来(明清时期),这个习俗(指石狮公信仰),远涉重洋,东渡入台,进而在金门落地生根,逐渐发展演变成具有人性化的今日金门标志性形象——风狮爷。金门的风狮爷,面风而立,主要功能是抵抗风邪。因民间认为石狮子司镇风煞,遂有了风狮爷的信仰及其特殊造型,其形象也比闽南地区的石狮公有特色、格调也更为鲜明。

  那么,风狮爷究竟是金门的土产,抑或是由外地传入?据近代台湾学者许维民在《金门风狮爷》一文中指出:“从地方的家谱来探讨,现今金门的血缘聚落,其先祖甚多是宋、元、明时从泉州一带迁徙定居的。”明代以前泉州一带就有风狮爷的信仰者,明代闽人谢肇眜《五杂俎·人部》就有“石狮无言而称爷”的记载。又据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郭志超教授2000年11月发表的《金门风狮爷寻根》一文考证,金门风狮爷的根在泉州,石狮子分为两类,一类为“守门狮”雌雄成对;另一类为“风狮”,镇风镇煞镇冲,单只而立。金门自古隶属泉州府,大部分移民均迁自泉州各县,所以说,金门风狮爷“根”在泉州可能性特别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前几年,在厦门同安祥平街道过溪村发现一尊四百多年石狮公(据旁边竖立的石碑记录,这尊石狮公立于明正统年间,时同安也属泉州府)。这比现在关于金门风狮爷诞生时间的通常说法“明末清初”要早200年左右。如今,在漳州、泉州、厦门各地陆续发现的石狮公,则充分地印证了闽台之间习俗相似、信仰相同的悠久渊源关系。

  对此,厦门著名的史学专家洪卜仁也认为,金门的风狮爷崇拜文化源泉来自闽南,然后是金门人在和自然环境做斗争时发展出风狮爷特有的造型。据统计,现金门有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风狮爷68尊,即金沙镇风狮爷41尊、金宁乡风狮爷8尊、金湖镇风狮爷13尊、金城镇风狮爷6尊,分布在52个村庄里。

  漳州有关史学专家认为,此次在翁建村发现的石狮公,进一步印证了金门风狮爷“根”在闽南的说法,表明了古老石狮文化民俗已深深渗透到闽台城镇村落、街道里坊的每个角落,扎根于两岸广大百姓信仰之中。同时也大大丰富了漳州石狮文化民俗的内容,对进一步研究和挖掘闽台石狮文化民俗信仰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林盛发 文/图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漳州窑青花花卉纹盒 下一篇:现代“卖炭翁”
 

网友点评
没有点评
参与点评

 用户名: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友情链接
彭城刘氏族谱站长工具超星网课火速云中国投资资讯淄博信息港37abc网盘石网盟漳台族谱对接
漳州花果网巫锦文中医圈网站历史库优古网络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漳州 | 版权声明 | 站长寄语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漳州信息网 Copyright 2007-2027 by www.2898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2898100@gmail.com 电话:(0596)2898100 手机:15359698100、15959698100  地址:漳州市芗城区水仙大街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