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社 | 住建 | 水利 | 招标 | 文化旅游 | 自然资源 | 海峡人才 | 疾控中心
论坛 | 视频 | 驾培 | 造价 | 房产 | 公 积 金 | 成人高考 | 超市商场 | 行政服务            
医院 | 科技 | 教育 | 医保 | 商务 | 市场监督 | 人力社保 | 开放大学 | 公安服务   会员中心|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繁体中文
栏目导航
历史搜索
热门排行

首页历史文化漳州今古  
 
清中后期漳州商品经济发展与对台贸易(二)
来源:转载 点击数:4046次 更新时间:2012/7/16 15:04:42

 二、城市商业的发展

  清代漳州东门古街(即今新华东路)是闽粤赣三省通衢,是往省城、京畿要道。近代漳州民谚“东门金,南门银,西门马屎,北门苍蝇”的口碑是对四厢特点的写照。“东门金”反映东门经济繁盛,工商业发达;“南门银”反映南门经济仅次于东门;“西门马屎”指西门政府机构及驻军多,故马粪多;“北门苍蝇”指北门有糖市,四乡蔗糖都来这里交易,因糖多引来苍蝇多。可见东厢经济的繁荣居漳城首位。东门街南傍后港,舟楫可通溪达海;北靠东湖,有七亭十墩半湖荷,可谓交通、景色俱佳。据《漳州府志》载,早在乾隆二年(1737年) “东厢设东门市、浦头市”(集市),这里成为漳台货物吞吐港口及贸易市场。台湾的米谷从这里上水运销内地,漳州的纱布、烟叶、土纸、砖瓦、日用百货在这里成交运台。东门市、浦头市及马坪街(即今延安南路)一带店肆相连,商业繁荣。

  商业发展中较发达的是药材业和金银首饰业。

  药材业。漳州较早的药材行业有天一参行,后分行天一调记、天一迪记、天一贻记、天一垂记。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翁蝙蝠创办长成号经营药材,后由许宏记、蔡蕊、林蔡奢相继承盘,接连经营近百年。据顶田下村《正顺庙重修碑记》载,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捐资修庙的商号有96家,约四分一是药材商,有德昌栈、潮盛栈等20多家。可见清代古街药材业的盛况。

  清代漳州同善堂药局享有盛名。同善堂开设于清朝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创业者是浙江省嘉兴秀水人周廷扬,因作幕僚而来漳州,精岐黄刀圭之术,对于药物炮制和地道真伪尤有研究。空余给朋友看病,经他诊治,多能药到病除,因而名传四里。时逢清廷大学士蔡新的母亲有病在漳浦,诸医束手无策。蔡新告假回来侍奉,同时请来御医诊治,亦未见起色。府道荐周廷扬前去诊治,经其审慎诊断开了处方,并亲自遵法炮制,煎熬进送,蔡母疾病得以痊愈。后来经过一再的劝勉,而同人等又祈望殷切,周即筹集资金开设药铺。蔡新闻讯喜赠一匾额“心稽指化”,并附序曰:“廷扬周生,究岐黄术,知本末先后之序,方无殊绝,而取效甚速,亦可谓能见大意者也,因书以颜其堂。”廷扬在公务之外,仍然悉心指导和监督药物的炮制,营业得以日渐兴盛。廷扬晚年返回浙江,病殁于故乡。药铺传廷扬之子寿彭经营。

  清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军李世贤部入漳时,周全家离散,至寿彭遇害。后太平军离漳,由寿彭之子庆恩自筹资金,重新经营。庆恩自少习商,对于经营管理较有经验,营业逐渐好转,货物遍销于漳属各县。至清朝光绪年间,乃以余资购置田园住宅,并另经营布业、棉纱、生药材、五谷等商店。

  金银首饰业。漳州金银首饰业历史悠久,明末清初市面就有从事首饰加工及买卖的店家了,不过当时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社会需求量不多,只有官家富户才有加工的金银首饰,而民间一般多以青铜、红铜或白铜加工为首饰。清代中后期,漳州社会经济的发展较快,金银首饰逐渐普及,需求量日益增多,到光绪年间,马坪街一带开金银首饰店的就有崇瑞、东盛、广兴、胜川、长盛、庆记、庆昌、庆福、瑞兴、珠山等10多家。

  清代在台湾享有盛名的特产名铺有漳州片仔癀、漳州八宝印泥、蔡福美鼓铺等。

  漳州片仔癀(八宝丹)。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宫廷一御医,因不满严嵩父子残害忠良,辗转来到漳州东郊璞山岩寺,削发为僧。当时寺僧有练武习惯,平时舞刀弄枪,难免身伤骨损。这个隐名的御医,将带来的宫廷秘方,制成八宝丹(后来称片仔癀),为习武的寺僧疗伤,疗效显著。附近农民遇有刀伤棍损,寺僧也广为施治,无不药到伤除。八宝丹在群众中有很高声誉。这个隐居御医对此药处方不外传,成为璞山岩寺的传家宝。清末,璞山寺传到寺僧修文手中,寺庙香火式微。修文为生计所迫,乃将片仔癀制成成品,寄托东门馨苑茶庄出售。为扩大影响,地方名士庄俊元为其题写市招,悬于馨苑店前。修文死后,片仔癀秘方和制作技术由其弟子延侯继承。而后,延侯还俗,娶馨苑茶庄李珠为妻,便以茶庄为据点,专制八宝丹销售。延侯,俗名黄拢狮(又称黄拢),还俗后广交文人名士,经常品茗清谈,介绍片仔癀消肿化淤、抗炎止痛药效。用八宝丹治疗癀伤时,需用刀切成一小片使用,后来经营者也改用切片零售,故民间称之为片仔癀。通过文人们的口头宣传,便把片仔癀进一步推向社会。当时,一些川走海外的水客,熟知东南亚一带民性强悍,常因斗殴致伤,闻名片仔癀有特殊疗效,每次海外归来都携带一些出洋;华侨回国回乡探亲,亦多购此药,作为赠送亲友的礼品。于是,片仔癀遂在海外行销,在东南亚各地和我国台湾享有盛名。

  漳州八宝印泥。该产品与水仙花、片仔癀被称为漳州三宝。因采取珍珠、玛瑙、珊瑚、麝香、梅片、金箔、琥珀、猴等八贵珍品精制而成,故名八宝印泥。相传已有300年的历史。它的创制人是东门街源丰中药店老板魏长安。魏氏算是一位儒商,既卖中药,又好书爱画,交往文人。工作之余,他利用店内出售的昂贵八宝药膏做试验。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魏长安首制八宝印泥获得成功,即从药店变手作商业性的八宝印泥经营,并将制作技术传给家人儿孙辈。乾隆十年(1745年),侯嗣达抵漳州上任汀漳龙道,见此地有八宝印泥珍品,便上选送入清廷内宫作为贡品。乾隆帝欣纳,还颁赐一些给君侧近臣,因而八宝印泥名传京畿。翌年,侯嗣达道台特地给魏长安后裔题书“魏丽华斋”匾额。自此,“魏丽华斋”所出品的八宝印泥,声誉大振,被视为文房中的异宝。光绪间,“魏丽华斋”所制的八宝印泥已风靡海内外,除陆续销售日本、南洋诸岛和我国台湾香港外,清廷还“勒命官府奏文钤印以‘八宝印泥’为上珍”。清帝对其垂注可见一斑。

  蔡福美鼓铺。蔡福美鼓铺创办于清代乾隆年间,由蔡家祖先蔡福美开设于骑楼古街(青年路)。他自制自营各种皮鼓,并以自己的名字作为商号,印记在每只皮鼓上。“蔡福美”皮鼓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制作,每一关都是严格挑选,精心制作。蔡氏制鼓工艺极为独特,如用牛皮制成的鼓膜,蔡家经长期研制对比,才确认唯有南方水牛皮特有的韧性最适合,虽说这样成本高,却有别于其他鼓铺。蔡氏祖上留下来做鼓的工序有几十道,一些做鼓工序需要非常熟练高超的技巧。生产出的大鼓出厂时还要有专人到鼓面上用脚踩磨,这样能尽量拉开牛皮,客户购买并使用一段时间后,仍能保持音色不变,使用寿命也相对较长。正是由于上乘的质量,“蔡福美”鼓铺远近闻名。据说,福建寺庙使用的鼓,八成以上都是“蔡福美”制作的。“蔡福美”产品还远销到东南亚各国和我国台湾地区。

  清光绪年间,蔡福美生产的皮鼓已成为台湾和东南亚各地的抢手货,为了拓展业务,蔡家子弟蔡心富只身到台湾,另开一家鼓铺,按蔡家祖传的工艺,就地生产和经营,并挂上“蔡福美”商号。后来,蔡心富在台湾成家立业,但他不忘祖训,将制鼓技术传给后代。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五百年水上古民居 下一篇:清中后期漳州商品经济发展与对台贸易(一)
 

网友点评
没有点评
参与点评

 用户名: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友情链接
彭城刘氏族谱站长工具超星网课火速云中国投资资讯淄博信息港37abc网盘石网盟漳台族谱对接
漳州花果网巫锦文中医圈网站历史库优古网络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漳州 | 版权声明 | 站长寄语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漳州信息网 Copyright 2007-2027 by www.2898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2898100@gmail.com 电话:(0596)2898100 手机:15359698100、15959698100  地址:漳州市芗城区水仙大街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