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漳州市政协将辗转获得的两部明代修撰的地方志书交付厦门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嘉惠士林,为地方志乘增添了重要的文化遗产。这两部方志分别为明正德八年(1513)陈洪谟修、周瑛纂之《大明漳州府志》和由闵梦得始修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袁业泗续修于次年之《漳州府志》。其中以《大明漳州府志》最为珍贵,据该书的《出版说明》:正德《大明漳州府志》现藏台北“国家图书馆”,是目前存世最早的一部漳州府志。但不可否认,两志在史料的遴选上,尚有些微错漏,笔者曾为文予以辨正,今再就漳州南山寺创建时间及创建人,就志乘记载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正德《大明漳州府志》卷34载:“南山报劬崇福寺,在城外南厢。按《淳祐志》:宋乾德六年,刺史陈文顗建报劬院,后改崇福,今以报劬崇福并称。元至正九年重建,国朝永乐间修。今改院为寺,见在。”文中提到的《淳祐志》,指修撰于宋淳祐三年(1243)之《漳郡志》,该志已佚,部分内容散见于后修之志书。从《大明漳州府志》引述《淳祐志》记述中,可以明了南山建寺的一些初始情形。
1、寺庙的创建时间为宋乾德六年,即公元968年。
2、创建者为刺史陈文顗。
3、创建初命名报劬院,后改崇福院,或以报劬崇福并称。明正德间改称为寺。
二、明万历癸丑《漳州府志》卷33载:“南山寺在南厢通津桥南之右,寺殿北向,后枕霞山,前临龙渚。宋乾德六年,刺史陈文顗建报劬院,后改曰崇福。淳祐守章大任扁曰南州法崫,今以报劬崇福并称。国朝永乐间修,改院为寺。”是志恰好与《大明漳州府志》相距一百年,但同样透露出南山建寺的一些情况。
1、寺庙的创建时间是宋乾德六年(968)。
2、创建者系刺史陈文顗。
3、创建初称报劬院,后改崇福,或以报劬崇福并改。明永乐间重修,改院为寺。
两志乘披露的信息相同,唯一史误系刺史之名。陈文顗系陈洪进三子,据新旧《五代史》记载,其刺漳在陈洪进归顺宋朝之前,时为南唐建隆初年(960),建隆三年(962)留从愿接任。依《宋史》卷242《列传·陈文颢》之记载:陈洪进归朝后,仲子陈文颢刺漳,从宋乾德二年至开宝三年(964-970),凡十年。因此,创建报劬院时,任漳州地方长官应是陈文颢而不是陈文顗。这是志书记误之处,其错影响了后修的诸多志书,特别是1999年由漳州市方志办编修的《漳州市志》卷46,竟误为陈文颛。
2000年8月间,笔者曾在当时《闽南日报·文化走廊》发表一篇《漳州南山寺史考略》,引用当时仅能接触到的史料,如《永乐大典》引述的《清漳志》以及《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新旧《五代史》、《宋史》等,论证了南山建寺始于宋代的史实。如今,明代修撰的这两部志乘的面世,再次证实了笔者当时的推断无误。今併合前文重新概述如下。
一、南山建寺始于宋乾德六年,即公元968年。元至正九年重建。
二、寺名几经变易,先报劬院,后改崇福院,或报劬崇福并称。元丰间曾称南山禅院,明永乐年间改院为寺,始有今名。
三、寺的倡建者为时任刺史的陈文颢。
四、寺的首任住持高僧系玄应定慧禅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