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社 | 住建 | 水利 | 招标 | 文化旅游 | 自然资源 | 海峡人才 | 疾控中心
论坛 | 视频 | 驾培 | 造价 | 房产 | 公 积 金 | 成人高考 | 超市商场 | 行政服务            
医院 | 科技 | 教育 | 医保 | 商务 | 市场监督 | 人力社保 | 开放大学 | 公安服务   会员中心|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繁体中文
栏目导航
历史搜索
热门排行

首页历史文化漳州今古  
 
郑开禧与可园
来源:转载 点击数:5968次 更新时间:2014/1/3 10:07:42

近日,地处漳州市区文川里的郑开禧旧宅因城市建设而重新回到媒体的视野,原本几乎被一些家乡人淡忘的一个历史人物和一座私家园林,又被人们一再提起,这就是郑开禧与可园。郑开禧,字迪卿,又字云麓,是龙溪县马洲村(今属漳州市龙海颜厝镇)人,官至山东都转盐运使,《漳州府志》有传。可园是漳州现存唯一的古代私家园林,虽然年久失修,损毁严重,但基本格局和主要建筑尚存,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精于吏治有政声

  郑开禧出生在一个“道德模范”家庭。他的父亲叫郑元鏄,字蕴席,又字畬田,以孝悌闻名。《漳州府志》说他“十二岁丧父,事母林以孝闻。兄病,躬汤药,同寝室,数月无怠。”他所居住的马洲村濒临九龙江,乾隆年间发大水,村里的人都逃避到山上去了。“时元鏄父柩在堂,乃以緪约诸楹立水中,号泣数昼夜守之,闻者怆恻。”他还依照母亲的遗言,“以田若干,祔外祖、外祖母栗主于林氏支祖庙”。“家素贫,习贾,赀稍裕,均诸兄弟,无纤毫自丰”。而且扶贫济困,帮助亲友,事迹十分感人。像郑元鏄这样一个没有真正当过官的人,古代地方志里有传详尽记载其道德典型事迹的并不多。

  郑开禧于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出生,嘉庆十三年(1808年)考中举人,嘉庆十九年(1814年)考中进士,“授内阁中书,转吏部员外郎,历掌稽勋、考功二司印,迁文选司郎中”,当了10多年的京官。他“精于吏治,奸吏不敢玩法”。分巡广东粮储道,适南海、三水、清远三县泛滥,堤岸崩溃,民居流离饥殍,请赈不及,为救数万灾民,首先捐金设法收恤,组织百姓抢修堤防,永御水患。“粤人德之,建祠以祀”。官员还在世,百姓就为他建生祠,这并不多见。最后因政绩突出,郑开禧被提拔为山东都转盐运使。

  《漳州府志》还记载了一件郑开禧在广东任职时为漳州乡亲洗雪冤狱的事。当时,漳州海外贸易商贩40多人被广东巡海卒当做海盗抓起来,送官法办,郑开禧出面解释,说明这些人是合法商人,并非海盗,为他们洗雪冤狱,使他们被无罪释放。他与父亲一样,“事庶母谢以孝闻,同里李氏一门五寡,及戚友有孀妇苦节者,悉为之请旌”。

  名著作序留芳名

  郑开禧博览群书,而且喜爱藏书,有书楼为“知守斋”,收藏图书达10多万卷。后经战乱,焚毁无遗。郑开禧工诗善书,被誉为闽中十才子之一,如写“游南山寺”:“古刹南城外,山林一带赊。径堆红叶冷,碑卧绿苔斜。寺破无游屐,僧贫只卖花。苍凉独凭眺,还与数归鸦。”景中寓情,情景交融。其诗文集录成册,后被编为《知守斋诗文集》行于世。他还喜好收藏砚台,而且每砚必铭。据说现代收藏家还收有背面有郑开禧铭刻的端砚,铭文为:“歌花月兮颂吾德,友文章兮苏子迹。己丑仲春开禧。”

  郑开禧在广东当官时,他的同僚朋友纪树馥也就是纪晓岚的孙子也到广东来当官,很多人向纪树馥讨要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那时纪晓岚已经去世多年。《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晓岚的笔记体文言小说,由《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五部分组成。其创作时间始于乾隆己酉(1765年),终于嘉庆戊午(1775年),前后延续十年之久。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类型素有“传奇体”与“笔记体”之分,而《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分别是清代这两类小说的代表作。《阅微草堂笔记》每一部分刚一写出来,就“梨枣屡镌”,“翻刻者众”,但直至清嘉庆五年(1800年)才由纪晓岚的门生盛时彦合刻出版,并由盛时彦作序。

  因为索要这部名著的人很多,而纪树馥本身就是一个出版行家,于是就再次雕刻出版。再版时,纪晓岚的孙子纪树馥请郑开禧写序,时在道光十五年(1835年),距初版35年。郑开禧在再版序中说:“河间纪文达公,久在馆阁,鸿文巨制,称一代手笔。或言公喜诙谐,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今观公所著笔记,词意忠厚,体例谨严。而大旨悉归劝惩,殆所谓是非不谬于圣人者与!虽小说,犹正史也。”对这部名著给予高度评价。郑开禧序中说:“公之孙树馥,来宦岭南。从索是书者众,因重锓板。树馥醇谨有学识,能其官、不堕其家风云。”交代了这部名著的再版缘由。郑开禧的初版序和盛时彦的再版序,都是对《阅微草堂笔记》最早的研究和评论,特别是郑开禧提出的“虽小说犹正史”的观点是十分深刻的独到见解,与这部名著一起广泛流传和深刻影响后世。

  郑开禧有政声,有文名,去世之后由他的福建老乡林则徐为他写墓志铭也就不奇怪了。林则徐(1785-1850)是中国老幼皆知的民族英雄,侯官(今属福建省福州市)人,在京城为官多年,与同在京城为官的郑开禧既是同僚,又是同乡(同属福建省),因此他在“赐进士出身诰授中议大夫山东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云麓郑府君暨元配江淑人墓志铭”中署名为“愚弟林则徐”,全称是“诰授荣禄大夫兵部尚书两江总督赐紫禁城骑马现广东钦差大臣同里愚弟林则徐顿首拜撰”。

  私家园林成文物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郑开禧从广东回到家乡漳州,住在城区南边的文川里(现门牌号编为136号),这是一座三进四房抱一厅的大厝,有5个大门,两边有护厝左右拱卫。规模宏大,屋顶飞檐、燕尾脊,十分壮观。墙砖为黑灰色,给人以古朴沉稳的感觉。古建专家认为,这些砖可能是从北方运来的。现在,人们称这座宏伟的老宅为郑宅,被列为漳州市第22号文物点。

  郑开禧从他邻居那里买得荒废的园圃,开始设计建造私家园林。经过6年时间的精心施工,至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建成。园林总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建有思哺堂、吟香阁、虚受斋、知守斋、荷花池、假山、水榭等,楼台亭阁、小桥流水,曲径通幽,随形就势,逐一铺就,错落掩映,互为借景。虚受斋内悬郑开禧真迹木匾,题“雨声花影”。知守斋匾额为左都御史姚元之所书,道光乙酉年冬作(公元1825年,时郑开禧50岁,其出生年即由此推测)。吟香阁东墙外面灰质壁刻集郑板桥书李杜诗七言八句都还清晰可见,但姚元之、祁隽藻等书榜及董其昌、郑开禧等壁镌书画现在有的已经损毁。整个园林构思立意高远,艺术手法细腻,富于诗情画意,洋溢古风雅韵。现代园林专家对园中现仅存石墩的曲桥遗址尤为兴趣,因为这座曲桥在思哺堂与吟香阁之间的池塘里,不但可以增添景色,而且用以隔景,在视觉上产生扩大空间的效应,体现了古典园林高超的艺术构思和深邃的审美理念。

  郑开禧十分喜爱这座私家园林,取名为“可园”。其名取自苏东坡“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的说法。郑开禧的《可园记》写下了这座园林的构思立意和作者对它的喜爱:“物之可以陶冶性情者,不必其瑰丽也。渔人饱饭而讴歌起,其乐常有余;朱门晏食而管算劳,其乐常不足。何也?可不可之致殊也。余客游十三载,所见名山水园亭,类多瑰奇佳丽;而美非吾土,过焉辄忘。丁酉自粤归,其明年得邻人废园,有池半亩许,可钓。因相其所宜木,可竹竹之,可松松之。建阁其上,时与素心人觞咏于此,可以寄敖,可以涤烦。阁上拓窗日望,则紫芝、白云诸山,苍翠在目,可当卧游。阁之后有圃可蔬,有塘可荷,有亭可看云,可停月。前楹有堂,可待宾客。西列房舍,可供子弟肄业。苟完苟美,不求佳丽,而四时之乐备焉。既成,名之曰‘可’。”最后引苏子之言作结:“夫人苟心无所累,则可忧者少,可乐者多,又何适而不可哉!”

  寻访古迹,追怀古人,不禁感慨:郑开禧值得纪念,可园值得保护。


  可园内有许多这样精美的壁画。


  可园吟香阁东墙上灰质壁刻郑板桥集李杜诗。


  郑开禧墓志铭是林则徐撰写的(陈侨森拓印)。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市区“马灶路”的前世今生 下一篇:漳州:老街区·慢生活·闽南风
 

网友点评
没有点评
参与点评

 用户名: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友情链接
彭城刘氏族谱站长工具超星网课火速云中国投资资讯淄博信息港37abc网盘石网盟漳台族谱对接
漳州花果网巫锦文中医圈网站历史库优古网络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漳州 | 版权声明 | 站长寄语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漳州信息网 Copyright 2007-2027 by www.2898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2898100@gmail.com 电话:(0596)2898100 手机:15359698100、15959698100  地址:漳州市芗城区水仙大街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