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社 | 住建 | 水利 | 招标 | 文化旅游 | 自然资源 | 海峡人才 | 疾控中心
论坛 | 视频 | 驾培 | 造价 | 房产 | 公 积 金 | 成人高考 | 超市商场 | 行政服务            
医院 | 科技 | 教育 | 医保 | 商务 | 市场监督 | 人力社保 | 开放大学 | 公安服务   会员中心|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繁体中文
栏目导航
历史搜索
热门排行

首页历史文化漳州今古  
 
漳州市唯一武榜眼的府第
来源:转载 点击数:3324次 更新时间:2014/1/23 8:07:11

    功名似尘 富贵如花 —— 恢弘大厝留风华
黄水成 文/图 (本站部分改编); (((

     在漳州市平和县霞寨镇,路过钟腾村时,总会看到一片破落的旧房子,路边那座大厝尤其显眼。两侧厢房坍塌殆尽,但居中的大厝,厚厚的瓦盖,两头高高翘起的屋脊,依稀可辨当年恢弘气象。在闽南一般只有名门望族或大姓宗祠才会有这样的大厝。

 


  这座大厝就是全漳州市唯一武榜眼黄国梁的府第。除了拿不走的廊、柱及屋宇外,大堂上仅剩一块普通木制“亚魁”的木匾。匾额斑驳脱皮严重,这应该是他高中榜眼时乡人所制的匾额,而乾隆亲笔题写“榜眼及第”的金匾,及其当年所有物件皆不知所终。只有残败,还有那难以抹去留在石柱上的破坏痕迹。今年冬天,陪我探访榜眼府的大学生村官黄健全书记对我说,要不是嫌那石头太沉,恐怕也早被人拿去了,方才注意门口还是留下几块当年榜眼练功石,每块在300斤以上,非一般人所能搬动。

  看到这几块练功石,榜眼黄国梁的形象似乎一下在脑海中清晰起来。眼前似乎闪现一个身材魁伟的山村汉子,晨昏之际,星光之下,不分昼夜,无论寒暑,为他沉迷的“武功”勤学苦练,一招一式都千锤百炼。逝者如斯,十几年来的寒来暑往,不舍昼夜,练就一身硬功夫。这些练功石就是最好的见证。

  这些练功石绝非原本立在此地,它们应该是黄国梁成就功名,在这榜眼府落成之后才搬到这里来的。既然一块石头都要搬到这里来,那当年他所有练功所用的刀、枪等器械包括一些重要生活用品也应该会陈列在这里,绝不会像如今的空空是也。一个功成名就的府第,就是一座宣扬皇恩浩荡与个人功名色彩的展览馆。在功名至上的封建社会,一朝成名,鲤鱼跃龙门,昔日一草一木,今日就成了可观之景了,能不尽其有摆满高堂之上,以示荣耀,光大门庭之理?

  这里乡亲们世代传说他的故事,说榜眼当年曾是一个养鸭人,是一个劈柴的樵夫,是一个烧炭汉子……所有的这些传说大致可以勾勒出少年黄国梁一个农家子弟形象。或许他做梦也不敢憧憬日后竟能成一名武榜眼,成为皇帝身边御前侍卫郎,更不会想象会拥有眼前这座大厝光耀祖上,荣显乡邻。所有的勤学苦练或许只为日后能谋条生路,当个守城军士,县衙捕头,再不济开个武馆当教头,或许还很多可能。谁知他从平和一路考到北京,竟一路“过关斩将”,层层选拔,每科高中,最后被钦点辛丑武科第二名,并留在乾隆帝身边当近侍,这是何等荣耀。

  据载,这座榜眼府第是乾隆帝御批13300两白银所建,从它规模与规格来看是可信的。“黄国梁,乾隆四十二年丁酉(1777年),参加武举乡试中举人,乾隆四十六年辛丑(1781年),他进京会考,登进士,殿试发挥出色,被钦点辛丑武科一甲第二名(俗称榜眼),特选为一等御前带刀侍卫郎。”侍卫郎不过一个三品武官,若非奉旨所建,在等级森严的清王朝,它有违制之嫌不说,恐怕一个三品侍郎也无力承建这浩大的工程。何况从他进京任御前侍卫郎前后不过9年,开始建造这规模宏大的榜眼府,当时一个三品武官年食俸禄才多少?府第竣工后,乾隆亲笔题写“榜眼及第”的金匾,悬于中堂之上,可见府第建造是得到乾隆帝的直接关怀的。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再过几年,乾隆帝再次御批13300两白银在榜眼府斜对面的西北侧,修建了一座三层楼高的四方形土楼,取名“余庆楼”,以供黄榜眼子孙后代居住,大楼在嘉庆元年正月(1796年)落成。当是时,这是何等皇恩浩荡之大事。在闽南这穷乡僻壤里的两处御批工程,固然有君主宠爱下臣之恩泽,但这更是宣扬大清王朝德泽四方,鼓励有志之士效命朝廷之意的最好“广告牌”。其中应该也有黄榜眼本人那“封妻荫子”的观念在作祟,说不定这是他恃宠邀功得来之果,即便不是,他坦然受命在家乡大兴土木,建造这浩大工程,多少还是存有衣锦还乡荣归故里的念头,说不定也为他后来的蹊跷死因埋下伏笔。

  然而世事难料,在榜眼府建成仅五年,噩耗从京城传来,年仅39岁榜眼黄国梁辞世,死因不详,留下万般猜测。榜眼英年早逝,留下两座府第大楼为后人凭吊。这两座大楼就像一面旗帜,召唤后人考取功名,走仕途之道,鼓舞一代又一代后来人。如今厅堂上挂满了博士、硕士匾额,学风之盛可见一斑。然而,几百年的风雨剥蚀,竟成两座风雨飘摇的危楼,能不令人感伤。

  前些年,四方乡邻和有识之士们各自行动起来,他们振臂高呼,多方捐资“化缘”。刚上任的大学生村官黄健全更是四处奔走,筹得100多万元资金对这昔日的榜眼府第进行抢救性修缮。一座危楼总算保住了,又恢复了昔日恢弘气象,成为今日对外旅游新景点。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马道底——数百年来沧桑变化 下一篇:漳州千年凤霞宫重建落成 马英九和连战题词祝贺
 

网友点评
没有点评
参与点评

 用户名: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友情链接
彭城刘氏族谱站长工具超星网课火速云中国投资资讯淄博信息港37abc网盘石网盟漳台族谱对接
漳州花果网巫锦文中医圈网站历史库优古网络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漳州 | 版权声明 | 站长寄语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漳州信息网 Copyright 2007-2027 by www.2898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2898100@gmail.com 电话:(0596)2898100 手机:15359698100、15959698100  地址:漳州市芗城区水仙大街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