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古桥,横架在九龙江的北溪与西溪交汇入海处,作为宋代古建筑,早在2001年就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它也是漳州23个“国宝”单位中唯一一座古桥,百年前漳州江东古桥早已闻名于世。

桥中珍宝 巨石如何成桥至今仍是谜
始建于南宋嘉定7年(1214年)的江东古桥原名虎渡桥,位于九龙江北溪下游,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江东农场西侧。它是我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与泉州市区的洛阳桥、晋江的安平桥、福清的龙江桥合称为古代“福建四大石桥”。
桥梁专家茅以升曾说过,江东桥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的桥梁文化研究具有举世瞩目的价值。在中国古代桥梁史上,石条长达18米,重达100多吨,最重达200多吨的江东桥以其桥梁跨度大、桥板长、重量重,占有重要地位。古代以人工开采架运重达200多吨的石板条,是如何搬上去的,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上世纪70年代,江东古桥上加高架设钢筋混凝土公路桥。现如今的江东古桥与百年前的古桥已大相径庭,古桥的桥墩和石梁斗藏在公路桥下面。那张90多年前的国外明信片还原了江东古桥的真面目:照片左边200多吨的巨大石梁特别醒目,除了最前方的桥墩已开始倾斜外,整座石桥还是相当完整,风采依然,滚滚九龙江水从桥墩下流过。
命运多舛 屡屡修缮一度被洪水冲毁
然而,身为名桥的江东古桥却命运多舛,自肇建以来,几经兴废,历时数百年。经元、明、清各代,石桥屡修缮,据史书记载共有10多次。江东古桥在2000年年底被定为危桥,禁止汽车通行,2004年11月27日正式动工维修,投资1000多万元,工期3年,是当时福建省最大的文物修缮工程。
但2006年6月,一场洪水将江东古桥西岸的护坡冲毁,冲断第一个桥孔,架在桥孔上的6条石桥板被卷进九龙江中,桥身断口近20米。漳州文管部门展开了一系列的修缮工作,古桥最终得以保存下来,但目前整座大桥,仅剩下5个古桥墩,孤零零地屹立在水中。
如今的古桥,在靠西岸公路桥下,尚存5座完整桥墩、两跨桥面及残墩基9座和东西金刚墙,残长100.35米。专家认为,如果这5个古桥墩再有个闪失,造成上面仅存的5条石板桥梁受损,江东古桥的文物价值将荡然无存。
旧中山桥 是中国第一座以孙中山命名已有90年历史。


据了解,2013年旧中山桥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但在此之前,旧中山桥的保护工作一直面临尴尬,已封桥近10年的旧中山桥,目前行人都无法通过,部分桥墩已被淘空,桥面及护栏设施破损也很严重,曾一度面临拆桥的窘境。如今已获得省保单位的旧中山桥,每日巡查护桥的工作主要由旧中山桥建造者的后裔成立的文保小组负责。今年漳州两会期间,人大代表王松柏建议:政府应尽快出资拨款,灌注水泥加固,修旧如旧。修复之后,这座旧桥应向市民开放,功能应定为步行观光桥。王松柏说,这座桥历史厚重,它还连接古城区、南山寺,跨江与江滨公园浑然一体,观光价值很高。
东新桥已被拆除。漳州新桥始建于明朝万历27年(1599年),原为石梁桥,旧称文昌桥。1918年,陈炯明奉孙中山令率师进驻漳州时,利用老石台墩,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公路桥,更名东新桥。2002年由于受运沙船撞击,东新桥成了危桥,为保护过往船只,政府下令将其拆除。现如今,只有等到水位较低时,东新桥的老桥墩才会露出水面。目前,也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知道东新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