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保存完好的清代官厅 | 来源:转载 点击数:3055次 更新时间:2014/5/6 11:37:35 |
(蓝智伟 文/图)在漳浦深土镇西丹村西面的一个小村落,至今完好保存一座近200年历史的清代官厅——西丹官厅,当地人称之为“五落官厅”,其主体部分是清代殿前侍卫西丹人氏林寅登归休后所建。

西丹村俗称“西陈”,是灶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仅有420多人口。据当地村民介绍,清乾隆年间,先祖林邦是漳州一个大商人,曾在漳州一带开13间丝线行。一天,林邦外出时路过此地,恰逢天气突变,在土地公祠躲避风雨。休息时土地公托梦于他,要他拿回自己的西丹村土地。梦醒之后,林邦立即找来风水先生,评测此地的风水情况并携带妻儿老小在此开社定居。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林邦后辈林寅登考中武科进士,官侍卫。
林寅登归休后,在家乡建设官厅。官厅东向,最后建成一座由府第和六组厢房组成的建筑群,宽70米,府第以门厅、二堂、正堂、后堂组成,面阔五间,进深两至三间,梁架木结构,硬山顶,府第前设半月形砖埕,整个建筑群保存完整。据深土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五落官厅”的建造技术是“闽南民居营造技艺”代表之一,独具特色。
此外,为方便子孙后代学习、练武等日常活动和防御外敌入侵,林姓长辈还在官厅后200米处石山上建寨仔堡,堡西北面作弧形,东南面呈多角形,占地1500平方米,寨墙以乱石和三合土砌筑,厚0.6—2.0米不等,东南角作寨门,利用石洞设置水门和暗道,寨中东南侧建三合土两层小楼和两座平屋,宽15米,深5米,隔为三间,楼门前台基下建平屋,现除楼顶木结构被拆除外,其余保存完好。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一个地名藏个好故事:漳州郡守南宋首创随铺设庵 下一篇:漳州的闽南人从何而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