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社 | 住建 | 水利 | 招标 | 文化旅游 | 自然资源 | 海峡人才 | 疾控中心
论坛 | 视频 | 驾培 | 造价 | 房产 | 公 积 金 | 成人高考 | 超市商场 | 行政服务            
医院 | 科技 | 教育 | 医保 | 商务 | 市场监督 | 人力社保 | 开放大学 | 公安服务   会员中心|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繁体中文
栏目导航
历史搜索
热门排行

首页历史文化漳州今古  
 
漳州--全球化初期的映海明月
来源:转载 点击数:4093次 更新时间:2014/9/1 15:49:11

   
    月港地处漳州城东南五十里处九龙江入海口,以其形如月而得名。这里江面平缓、潮汐吞吐、外通大海、内接山涧,明朝中后期,一度成为我国海洋贸易中心港口。

  十五世纪,新航路被发现,西方航海势力东进对接亚洲商人网络,东西方文明交汇于太平洋,世界经济互动开始超越传统模式而具有全球意义。

  2008年,英国牛津大学鲍德林图书馆在清理馆藏时,意外发现了一幅古老的中国航海图。这幅绘制于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中国明代绢本彩绘地图,长158厘米、宽96厘米,绘制地域北起西伯利亚,南至印尼爪哇岛和马鲁古群岛,东达北部的日本群岛和南部的菲律宾群岛,西抵缅甸和南印度。中国学者在经过研究后,确认它的成图时间应为明万历年间,即月港开市迎来海外贸易鼎盛的那个时期。这幅名为《明东西洋航海图》的海图,其专业性令人刮目相看。它真实描述了东西洋国家与中国的地理关系。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按自己的实际融为一体,已十分接近现代世界地图。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金明认为,隆庆元年(1567年),明政府在月港开放“洋市”,允许商人从这里往东西洋进行海洋贸易,月港成为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商人出海贸易港口。可以说,漳州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不可或缺的城市。

  而在当时,中国万里海疆,对外开放的港口除漳州月港,仅有广州港。广州港是内向型港口,只允许外国人前来贸易;漳州月港则是外向型港口,只允许商人从这里出海贸易。月港,实际上掌握当时中国对外贸易主动权。

  1571年,西班牙人占领吕宋(即菲律宾),一条由漳州月港联结吕宋的马尼拉到达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航线由此形成,中国主导的东亚海洋世界经济圈和拉丁美洲经济圈迎面交汇,世界贸易网络开始建立,世界市场雏形出现,白银成为世界货币。

  在地理大发现的年代,漳州就像一轮明月,熠熠映照在全球化初期的洋海上。

月港成为明中后期唯一合法的始发港

 
 
从月港出航到海外的漳州贸易船(资料照片)
 
闽南人以海为田,以贩洋代农贾,养成了利商舶、轻远游的性格。当明朝政府厉行海禁,使其生路受阻时,他们必然要奋起反抗,冲破海禁牢笼,到海外从事走私贸易。成弘年间(1465—1505年),漳州月港人烟辐辏,商贾咸聚,成为闽南大都会,并有“小苏杭”之称。正德年间(1506—1521年),“豪民私造巨舶,扬帆外国交易射利”,私人海商大规模发展,月港贸易超过广州港。这时东南沿海出现了一批私人海上贸易集团。他们亦商亦盗,一方面被政府视为寇盗,一方面则以其经商才能和实力与欧洲殖民者商船为争夺东方海上贸易控制权进行激烈角逐。在没有国家政府做后盾的情况下,这些海商依然执掌着东洋各国海上贸易的牛耳。

  有研究资料显示,在明代反海禁中,月港是海商最多、斗争最强烈的地方。明代中后期,漳州籍海商集团首领主要有谢策、严山、洪迪珍、张维、吴平、曾一本、颜思齐等。隆庆元年,迫于形势发展需要和朝廷官员的力议,明政府开始在漳州沿海实行部分开放,准许漳州月港“贩东西二洋”,月港成为当时唯一合法的对外贸易港口。

月港征收饷税开始于隆庆六年(1572年)。伴随申请出海贸易商船的增多,饷税急剧上升,自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后,设在月港的海防馆被改为督饷馆。当督饷馆的税务官所向泊岸的商船征收税银时,他们大约没有意识到,他们正经历着中国海外贸易史上关税制度的一项划时代变革,督饷馆制定的各项关税制度,最终成为中国近代关税制度的雏形,为厦门海关的设置开了先河,也直接影响了广州进出口关税征收模式。的厚利可以成就一个穷小子翻身的传奇。据遗址考察,月港溪尾不足1公里的海岸就设有对外贸易货运码头7座。其中一处容川码头据说是一个叫蔡容川的商人出资修建的。当他不名一文为生计奔波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一个自己的名字会随码头的垒石一起流传400多年。作为中西贸易中转的马尼拉,每年有一万三千多名商人,集聚市场,等候着春季季风从月港送来财富的消息。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个港口的兴起如此迅速地启发商人的智慧与梦想。此前,中国海外贸易,无论是广州港还是泉州港,都是在官府操持下进行的。当满载礼仪和风范的皇家舰队扬帆大海,其象征意义早超越了实际价值。真正推动古代中国海洋之梦的,似乎是从月港驶出的这些雄心勃勃的商船。中国近代关税制度的雏形在此诞生

月港征收饷税开始于隆庆六年(1572年)。伴随申请出海贸易商船的增多,饷税急剧上升,自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后,设在月港的海防馆被改为督饷馆。当督饷馆的税务官所向泊岸的商船征收税银时,他们大约没有意识到,他们正经历着中国海外贸易史上关税制度的一项划时代变革,督饷馆制定的各项关税制度,最终成为中国近代关税制度的雏形,为厦门海关的设置开了先河,也直接影响了广州进出口关税征收模式。

  在月港,一次顺利的远航所带来的厚利可以成就一个穷小子翻身的传奇。据遗址考察,月港溪尾不足1公里的海岸就设有对外贸易货运码头7座。其中一处容川码头据说是一个叫蔡容川的商人出资修建的。当他不名一文为生计奔波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一个自己的名字会随码头的垒石一起流传400多年。作为中西贸易中转的马尼拉,每年有一万三千多名商人,集聚市场,等候着春季季风从月港送来财富的消息。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个港口的兴起如此迅速地启发商人的智慧与梦想。此前,中国海外贸易,无论是广州港还是泉州港,都是在官府操持下进行的。当满载礼仪和风范的皇家舰队扬帆大海,其象征意义早超越了实际价值。真正推动古代中国海洋之梦的,似乎是从月港驶出的这些雄心勃勃的商船。

明代中国曾参与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建构

月港开禁后,私人海外贸易突飞猛进。龙海市博物馆馆长郑云告诉记者,到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每年由月港拔锚扬帆的商船数以百计,当时月港船舶航行路线抵达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半岛、马鲁古群岛、日本、印度等,月港海商还通过马尼拉和南洋群岛的其他地方,直接与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等欧洲国家商人进行广泛交易,并与美洲发生贸易关系,可以说,月港海外贸易的兴盛打开了漳州通往世界的大门。同时,从华安、平和、漳平甚至江西境内,无数的货物顺着九龙江支流聚集月港等待出洋。据《月港商市遗址》记述,有据可查的就有7个港市,县口市、港口市、旧桥市、新桥头市、芦沈港市、下尾街市、南门外市。街市大都临着港道,小船可以一直开到店门口。这些港市是主要的商品交易地点。

  月港是在同西班牙的贸易中进入了它的黄金时期。西班牙殖民者开辟了从马尼拉至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航线,把墨西哥银元载运至马尼拉,以换取中国的手工业品。中国商船在美洲银元的利诱下,大量涌向马尼拉。华中师大有关学者在《明代隆庆开放与海上贸易发展》的研究论述中称,在世界历史形成一个整体的历史进程中,通过月港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连接起来,滚滚而来的世界白银,推动着正在进行之中的中国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银本位制的确立,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丹尼斯·弗莱恩和阿拉图罗·热拉尔德兹提出,世界贸易在1571年即明隆庆五年诞生。当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之时,一个世界经济体系不是西方创造的,明代中国曾积极参与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建构,为整体世界的出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访月港古街古码头,历史的声音在回响

    如今,月港码头风华不再,昔日千桅支集的盛况,早已消逝在大海浩渺的烟波里。8月18日,记者探访了部分月港古街和码头。

  在豆巷古街,一处已经无人居住的老房子引起了我们注意。裸露的墙体断层有着明显的对比:右侧墙体是现代红砖砌成;而左侧墙体明显带有历史遗痕由泥土、贝壳、瓷器碎片等夯筑而成。

  附近一家住户黄进福老人已经76岁了。他告诉记者,以前月港兴盛,这条街家家有店铺,户户做生意。他的祖上也不例外。据他所知,祖上开过米店、面店等。目前尚在居住的家,其门面还基本保存旧时建筑模样,“起码有200多年历史了。”黄进福家为中开红色木门,门上半部分藏有玄机,作用很像现代可调节的百叶窗,有里外两层,外层为固定的栅栏式的木条排列,而里层则可移动,可与外层木条的空隙重合,这样就可以看见外面的景象,“也可推一半,隐约可见,也可完全遮挡,外面看不到里面。”而门两边各开齐腰高的木横窗,“这种也叫店窗,实际上也是售货窗。白天朝下一拉,就像现在的橱窗,可以展示摆放在里头的商品。晚上打烊了,往上一拉,就和四周的墙壁严丝合缝了。”

  位于海澄月溪与九龙江交汇处东侧的饷馆码头是明代中后期月港的主要码头之一。该码头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该码头系条石台阶结构,伸入月溪口,现存台阶5级,宽2米,长6米。虽然现在在台阶上覆盖一层水泥,但记者俯身依然可见条石台阶。这段台阶上几乎每天都会有海水送来的“礼物”:小螃蟹、小虾、小鱼。天气炎热,水泥地面上的虾和螃蟹都被烤熟变红了。埠头外滩涂遍地,瓷器碎片轻易可见,几只海鸟正在滩涂上踩着轻盈的步伐。滩涂之外,几十艘船只停泊着。此时人心深处有一个“穿越历史”的声音在回响:海舶鳞集,昔日月港的繁荣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月港与海沧曾同属漳州府海澄县

据1993年6月版《龙海县志》对龙溪县辖区的记载,“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在城设3隅,附廊设4廂,在乡村设15都”。“一二三都  苏林、青礁、澳头、登赢、嵩屿、长屿、郑井、海沧、卢渐尾、东坑排头、林东、马垅、渡头、沙坂、钟林、石团、苏厝,共17社”。对海澄县辖区的记载称:“海澄设县之初,设三坊五里:第一二坊,原龙溪八都……第四里,原龙溪一二三都。”由此可见历史上,海沧由原来的龙溪县第一二三都变成海澄县三坊五里的第四里,与月港同属漳州府海澄县。

  采访中,闽南师大有关专家指出,明中后期对外开放的月港,促进了港口经济的繁荣。月港的停泊点,散布于北岸的嵩屿、海沧、石美、玉洲、澳头,南岸的屿仔尾、海门岛、浮宫、海澄月港、石码、福河以及港口外的大径、卓岐、浯屿和中左所等。明隆庆元年以后,从月港出发的商船经圭屿出海,期间海沧是主要的船舶检查点,出海货物需要在此接受检查。

  据《海澄县志》记载,古有海沧渡、衙里渡、沙坂渡、新垵渡、溧水渡、吾贯渡、东坑渡、卢坑渡、嵩屿渡、赤石渡、崎尾渡、绿石渡等。其中,海沧古渡作为明代月港的一部分,曾盛极一时,是当时“海舶鳞集,商贾咸聚”的外贸商港,是现代港口的前身。据万历《漳州府志》,月港周围有月港、卢沈港、普贤港、海沧港、东头港、员当港、鸿江港等一大批港群。从其名字可知,其中的海沧港、员当港、鸿江港,现在都属于厦门港,由此可知,当时的厦门港已是月港的外港了。

  市政协文史委主任、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涂志伟告诉记者,龙海市海澄县建置于明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1567年1月),即明隆庆元年(1567年),寓意“海疆澄清”,县治在月港。1958年海澄县析海沧、新埯2乡,划归厦门市。1960年,龙溪县与海澄县合并为龙海县,属龙溪专区(地区)。1993年6月,龙海撤县建市(县级市),由漳州市代管。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从打工仔到巨富的林和坂 下一篇:漳州“浦头大庙”与海上丝绸之路
 

网友点评
没有点评
参与点评

 用户名: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友情链接
彭城刘氏族谱站长工具超星网课火速云中国投资资讯淄博信息港37abc网盘石网盟漳台族谱对接
漳州花果网巫锦文中医圈网站历史库优古网络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漳州 | 版权声明 | 站长寄语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漳州信息网 Copyright 2007-2027 by www.2898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2898100@gmail.com 电话:(0596)2898100 手机:15359698100、15959698100  地址:漳州市芗城区水仙大街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