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社 | 住建 | 水利 | 招标 | 文化旅游 | 自然资源 | 海峡人才 | 疾控中心
论坛 | 视频 | 驾培 | 造价 | 房产 | 公 积 金 | 成人高考 | 超市商场 | 行政服务            
医院 | 科技 | 教育 | 医保 | 商务 | 市场监督 | 人力社保 | 开放大学 | 公安服务   会员中心|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繁体中文
栏目导航
历史搜索
热门排行

首页历史文化漳州民俗  
 
端午节
来源:转载 点击数:3956次 更新时间:2013/5/3 15:22:05

        端午节,又称重午节、端阳节、五月节、天中节、午日节、女儿节等,是我国民间三大传统节日之一。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影响较大者主要有两种:一种说法是端午节来源于古代的“龙子节”。闻一多《端午考》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至今在中国南方各地流行的端午节期间划龙舟的习俗,可能是这种原始古老的崇龙观念的遗留。还有一种说法为群众所熟知,即对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殉国于汨罗江的纪念。这件事在《隋书·地理志》中有生动描述:“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之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尔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诸郡率然。”由此可知,早在隋朝,端午节龙舟竞渡已经形成一种纪念性的普遍活动,而且遍及城市和乡村。

  明代学者谢肇制在《五杂组》中说:“古人岁时之事,行于今者,独端午为多。”他一口气就写了十多种:“竞渡也,作粽也,系五色丝也,饮菖蒲也,悬艾也,作艾虎也,佩符也,浴兰汤也,斗草也,采药也,书仪方也,而又以雄黄入酒喷之,并喷屋壁、床帐,婴儿涂其耳鼻,云以辟蛇、虫诸毒。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沸而浴之。”花样可称繁多。其目的除了上述的祭祀和纪念而外,最重要的还是因为按照阴阳五行学说,“五午”相属为火旺之相,过旺则为毒。加之五月又是蚊虫滋生、疾病、邪气流行之时,民间素有“善正月,恶五月”之说。大约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五月就被认为是“凶月”、“恶月”,有诸多忌讳。在重视天时的传统社会里,这个节日一直是以避兵鬼、止病瘟为主题的。因此,端午也可以说是中国的“医药节”。

  吃粽子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取阴阳包裹之象也(《风俗演义》)……”最早是用竹筒盛米煮成,后来改用芦叶、苇叶等包粘米,成尖角心形。春末夏初之际,寒气消尽,热气饱和,阴阳相裹,均匀调和,天气不冷不热。端午节吃粽子,体现了古人适应自然变化,以相应的饮食方式品验节令更替的习俗。

  每到端午节来临前几天,大人们便会给孩子们准备各式各样的女红饰物,五彩缕、香囊、五毒兜肚都是端午节的节物,全国流行。小孩的手臂要系上由红、黄、蓝、白、黑5种颜色的丝线合成的缕素,以驱邪。因为五色丝线代表着五行的观念,五行相生相克,具有驱邪避瘟的象征意义。最好看的是五彩丝线做的香囊,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端午节小孩佩香囊,既可防止蚊叮虫咬,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端午节,家家都在房门上悬挂菖蒲、艾草借以避邪。菖蒲的根茎有镇痛、健胃、驱风寒和利尿等功用。用菖蒲泡酒喝,还有行气止血,延年益寿的功用,因此菖蒲被用做端午节的节物受到重视,含义也在于此。艾草,是菊科多年生植物。《本草纲目》说:“艾叶气芳香,能通九窍,灸疾病。”每年五月,正是艾蒿成熟,药性最好的时候,采之入药,可以防病治病。在端午日人们还将艾做成人形、虎形立于房门两侧,也有用红纸剪成虎形,称为“艾虎”,贴在门上或床头,用于辟邪除秽。

  在古代,端午这一天还有以用兰草煮汤——“兰草汤”进行沐浴的习俗,以清新身体,祛除病菌。 《大戴礼记·夏小正》载:“五月蓄兰为沐浴也。”据说这一习俗在尧、舜、禹时代就有了,至今在中国的有些地区还有五月用兰汤或艾汤沐浴的习俗,可见这一习俗的久远。

  斗草,又叫斗百草,也是古时端午节的另一娱乐活动。斗草源于春秋,唐刘禹锡诗曰:“若共吴王斗百草,不如应是欠西施”,说的是春秋时期,吴王和西施就已在宫中玩斗百草。到南北朝时,斗百草已形成端午节的风俗,深受欢迎。民间所采的百草中,有艾草、菖蒲等,挂在门口,可借助它们发挥的气味,驱除邪恶,消解病毒。 

  端午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保留了古老的风貌。端午留给我们的是一种生活的情趣和久远的文明。

 

 快乐端午 九龙江畔赛龙舟

  九龙江畔,锣鼓喧天,人潮涌动,浪花翻腾。伴着细雨微风,首届“雪津”杯龙文区龙舟赛拉开了战幕,来自龙文区各行政村共16支代表队(其中四支表演队)参加了此次龙舟赛,角逐最终的冠军。

  9时30分许,龙舟赛正式鸣锣开桨。比赛为400米直道竞速,12支参赛队伍被分为6组,每组两队进行第一阶段的比赛,胜出队伍进入第二阶段决出前六名次。只见每只龙舟上都坐上了超过50名健硕桨手,他们身着统一服装,在击鼓手、锣手有力的节拍下,韵律十足地挥动着船桨,奋力前划。与赛道遥相呼应的是江边的观众,他们有的摇旗助威,有的振臂高呼“加油,加油”,那股热情仿佛也欲身入赛场中一展身手。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参赛队伍中还包括两支女子龙舟队,她们在比赛间歇也奉献了精彩的表演赛,架势丝毫不逊于男子。

  本届龙舟赛得到了龙文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共有800多名运动员报名参赛,近万名龙文区父老乡亲到场观看。最终,蓝田镇圳头村代表队拔得头筹,根据赛制规则,他们将获得奖金20000元。 

  端午节龙舟赛已成为龙文区的重要名片。龙舟赛的举办,不仅弘扬端午民俗文化,也展示了龙文的形象。

  温馨端午  藏生在漳不寂寞 

  “先把粽叶对折成漏斗状,放料包起来再用绳子捆起来,粽子就包好了,”西藏班学生德宗拉开心地说。昨日,为庆祝端午节,弘扬民族文化,漳州一中组织学校西藏学生开展端午节活动,丰富学生们的节日生活。

  在现场笔者看到,穿着节日盛装的西藏学生,认真向餐厅师傅询问包粽子的要领,学校老师加入到学习队伍中,欢笑声不断,一派好不热闹的景象。活动中,学校还组织包粽子比赛,在品尝粽子中猜灯谜领奖品。同时,为满足西藏学生的口味,学校专门准备了包有红枣的甜粽子。“现在吃自己包的粽子感觉特别香”,高一西藏班班长加夹罗布告诉笔者,“‘每逢佳节倍思亲’,刚开学时在节日里特别想家,现在我想对父母说,我在这边过得很好,会好好学习,请你们放心。”

  据了解,自2002年漳州一中招收西藏学生以来,共有6届西藏班学子毕业,为高校输送了近120名优秀人才。漳州一中校领导表示,每到节日,学校都要为藏族学子举办各种活动,在今年开学初组织学生参观芝山红楼、八卦楼、灯谜馆等,并每个月给予西藏学生400元的生活补贴,让他们充分感受“第二故乡”的关怀。

  传承民俗 龙舟世家造舟忙

  在龙海市紫泥村耀福龙舟制造厂厂长吴福来的带领下,笔者来到榜山镇梧浦村一个停车棚里,现场观看了龙舟钉造。“今年来修钉龙舟钉已经有28艘。端午节前夕,正是龙舟厂最繁忙的时段,为方便运输,我们把修造厂“移”到了下订单的村社来。”吴福来说。 

  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紫泥龙舟钉造技艺前年入选龙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场领衔钉造龙舟的是吴福来的父亲吴耀南,今年已经71岁,也是紫泥镇龙舟钉造世家的第四代传人,八岁就开始跟着他的爷爷学习钉造龙舟,他的三个儿子也都传承了他的技艺,吴福来也已经有20多年的造龙舟经验。传承中,吴耀南父子不断创新技术,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他们对钉造的龙舟进行了改造,将宽度由原来的1米减少成0.96米,长度则由原来的16—18米拓长至20—25米,使整艘龙舟看起来更加狭长、好看,所制成的龙舟重量轻、吃水浅、舟速快,经过几代人打造出来的金字招牌,加上钉造材料和技术质量好,他们每年总能接到不少的订单,一年四季都有龙舟钉造加工和维护,农历三月至端午节则成为一年当中的龙舟钉造高峰期。

  据介绍,龙舟制作的工艺流程有选材切木、开斧起底、起水等十几个环节,要造好一艘龙舟差不多得五六个工人耗时一个月,这里制造的龙舟最长近30米,可承载60多人。由于担心运输等问题,吴福来龙舟厂的员工都是赶到订单所在村场进行钉造,这两天,吴福来的龙舟厂员工兵分三路,分别在角美镇课堂村、榜山镇浯浦村和紫泥镇溪洲村进行钉造。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漳州天一总局--中国第一邮局 下一篇:“平和八景”的史料鉴证
 

网友点评
没有点评
参与点评

 用户名: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友情链接
彭城刘氏族谱站长工具超星网课火速云中国投资资讯淄博信息港37abc网盘石网盟漳台族谱对接
漳州花果网巫锦文中医圈网站历史库优古网络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漳州 | 版权声明 | 站长寄语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漳州信息网 Copyright 2007-2027 by www.2898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2898100@gmail.com 电话:(0596)2898100 手机:15359698100、15959698100  地址:漳州市芗城区水仙大街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