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苟心无所累,则可忧者少,可乐者多,又何适而不可哉广这是出自《可园记》的字句,挥笔写下这优美诗篇的正是漳州名士郑开禧,地地道道的龙溪人,清朝嘉庆十九年中了进士,授内阁中书,转任文选司郎中,吏部员外郎,分巡广东粮储道,后升任山东都转专盐运使。他被誉为闽中十大才子之一,为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做过序,郑板桥为他作画题字,死后林则徐为他撰写厂墓志铭,,他的宅院更有个动人的名字一一可园,就坐落于闹市区里头的文川里-身为土生土长的漳州人.虽说耳熟能详但也未曾造访过,带着这一份一探究竟的心情,怀揣相机,气友人相伴,一同探访了这座名士老宅。
从热闹的市区街道一下拐进文川里,在这悠悠窄巷里头拐了好几个弯,终于在巷子的深处找到了老宅的门面,要不是·路这么打探过来,这地方还真不好找,心中不禁赞叹在市区里头还能有这么一处闹中取静的地方。
 
推开虚掩的铁门,踏上一块方形长石,这就是可园的大门所在位置,囚年久失修已经比较破败,门边上还堆着上世纪80年代拆下来的一些石材构件,上面刻有精美的雕纹图案,可见当时宅院大门是有多气派。进门之后踏过右板叫谓是豁然开朗,开阔的前院种着些许的花阜,映入眼帘的是一汪碧绿的池水,池塘上原先躺着一座石砌桥,但如今只剩下残断的桥墩。水榭的后面是一座雕刻有淡雅花纹的木楼房子,这就是可园的“吟香阁”,因原先是郑家花园里面的小姐闺楼,故居住于此的老一辈们称之为“小姐楼”。
推开一扇厚重的木门,整个宅完的构造就明朗起来了,郑开禧的宅第为三进宅院,两旁有厢房,如今虽已破旧,但依旧能身到当初的规模,现在宅院罩还住着好几户人家,经过攀谈交流后得知都是自家人件一起,还保留着原来的生活方式。宽敞的中庭连着一堵带有圆形门洞的院墙,透过门洞进入的就是后花园,硕大的卵石铺路,巧夺天工的石凳石桌摆在院中,旁边种着几棵苍老的古树,仿佛述说着旧时繁盛的场面,斑驳的残墙上还依稀保留着旧时的古壁刻,一缕金光正好泄于之上,流畅的笔迹让入不禁赞叹前辈的才气锋芒。
老宅老宅,总感觉还缺点味道,果然,就在不远处的墙角,一只老描懒洋洋地趴在墙根纳凉,更是为这悠悠老宅增添了一许闲适,猫亦如此,更何况屋于主人呢。走到这儿.基本上整个私家园林的架构都清晰了,前院花圃池塘,中庭老宅住屋.后院假山园林,叫想而知为何取名“可园”,真可谓是可人、动人之园,遥想当年,郑先生在自家园内,种花植草,觞咏宾客,闲卧亭榭,望LIJ看云观荷赏月,享受四时之乐,其情悠悠,其乐融融……
 
大致转悠完一圈,便与园内亲切的住家攀谈起来,了解到,公元1838午,郑升禧从广东回乡,买了邻人废弃的园圃,开始建造私家园林。6年后,郑开禧建成的园林取名为·“可园”。如今可园被誉为闽南名园之一,属十漳州市第22号文物点。触摸可同,我们似乎能感受到这位乡贤离我们并不遥远,从这园林的建造布局完全能感受到他带给我们的亲切。是的,郑开禧就是这样的漳州人,平和、友善、执着,既想得开,又不放弃努力。此番可园探访可谓是不虚此行,也未曾想过在繁忙的都市当中还隐居着这么一处世外桃源般的清幽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