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有个月港。它是四百年前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是明朝中后期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是当时中国惟一与海外贸易的民间商港。当时漳州商人以敢为天下先的果敢气魄,冲破明朝海禁闭关政策的藩篱,扬帆出海与东西洋贸易,加入全球贸易体系,其势之盛,最终得到明朝廷的确认,并为此专门设立允许与海外贸易的、中国惟一的“经济特区”。月港,当时“市镇繁华甲一方,港口千帆竞相发”,在闽南是个大都会,其富庶繁华堪比小苏杭。月港,是漳州人坚韧、开拓、进取精神的化身,如今,它以“海丝”遗迹的身份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为世人所瞩目。
月港在龙海海澄。这个坐落在九龙江边不起眼的小镇,承载着古月港辉煌的历史!虽经历史的变迁,许多古月港的遗址消失了,但作为见证月港辉煌的文物还是有迹可寻——晏海楼、城隍庙、孔庙三处,很值得观光、缅怀。

晏海楼位于海澄东北角,是个三层的塔楼,俗称“八卦楼”,是个军事瞭望塔,明万历十年(1582年)建。当年月港的繁荣,引来倭寇、海盗的骚扰,为保一方平安,官府建起了晏海楼,其名寄寓“波平海晏”之意。塔楼台基上面有三层:一层条板石砌成,正门匾额镌“晏海楼”等字;二层夯土楼墙,门额刻“揽秀毓奇”;三层木结构,八角攒尖顶。经几次修缮,现在三层楼都是砖混结构,但石头门额的刻字依旧没变。站在塔楼远眺九龙江,思古之幽情如滔滔龙江水。晏海楼有个神秘引人之处就是塔基的石室地洞,石室四周炮口、枪眼尚存,最让人发好奇之心是石室下有一条暗道,直通县衙,因洞内积水,至今没人进去探秘过。

城隍庙是月港获明朝廷批准建立“经济特区”的物证。月港海外贸易的繁荣给明朝廷带来丰厚的税收,成为“天子南库”,尝到甜头的明朝廷遂划出月港及其周边地方,设立海澄县,“有县就有城隍庙”, 隆庆五年(1571年),城隍庙建了起来。海澄的城隍庙为三进三殿布局,第二殿尤具特色,此殿中部为圆柱木支撑,上有斗拱,二至三层不等,栌头雕有龙头或狮头。主体为木构硬山式建筑庙群。最引人注目的是,城隍庙第一殿上方挂一个大算盘,配一楹联“人生切莫空计较,苍天自有大乘除”,留给后人以处世之启迪。据说挂有大算盘的城隍庙,全国不多见。

古时作为县城,要文庙武庙并置,武庙是城隍庙,文庙就是孔庙。海澄的孔庙,明隆庆元年(1567)建,位于海澄月溪西侧,现在龙海二中的校园内。整座庙气势雄伟,十分壮观。主殿大成殿、前殿的两厢、后殿的崇圣阁以及庙前的泮池仍保存完好。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抬梁式木梁架,重檐歇山顶,鼓形柱础,斗拱之间有弓梁相连,殿内最上悬挂着圣祖仁皇帝的御书:万世师表匾。使海澄文庙的分量更加厚重!用条石垒砌的孔庙台基,其月台正面饰盘龙青石浮雕,四周环围白石雕刻,有双龙戏珠、如意牡丹缠枝、古瓶梅菊等图案,雕刻工艺极为精细,也颇有看头,耐人寻味。
除了这三处保存较完好的文物古迹之外,在孔庙北面的九龙江边,就是现在豆巷村的港口溪尾,漳州加入“海丝”申遗的文物—— 七个古码头,还依稀可见一些历史遗迹。七个码头上都有一座庙,如今尚在。而荣川码头上那株仍生机盎然的百年古榕,见证了月港的兴衰。走在连接七个古码头的水泥堤坝上,回想往昔的月港,会让人感慨世事的沉浮、岁月的沧桑,不禁要对九龙江喟叹:逝者如斯夫!
自驾路线:从漳州出发,走石码路线,过石码,经过山后钻石大酒店,往东走,抵海澄,进入海澄民政西路,到龙海二中,进大门就可看见孔庙。以二中为起点,再往东走,经过西门桥,到党校与海澄中心小学交汇的十字路口,往北走300米左右,道路的右边就是晏海楼。接着回到十字路口上,往东走100米过海澄法庭就是城隍路口,有一石牌坊,往右走300米即到城隍庙。去看七个码头,可往二中东边的豆巷村巷道进去,直走到九龙江边,到溪尾社即是。■胡智勤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