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社 | 住建 | 水利 | 招标 | 文化旅游 | 自然资源 | 海峡人才 | 疾控中心
论坛 | 视频 | 驾培 | 造价 | 房产 | 公 积 金 | 成人高考 | 超市商场 | 行政服务            
医院 | 科技 | 教育 | 医保 | 商务 | 市场监督 | 人力社保 | 开放大学 | 公安服务   会员中心|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繁体中文
栏目导航
历史搜索
热门排行

首页历史文化风景名胜  
 
月港海上丝绸之路遗迹
来源:收集 点击数:4123次 更新时间:2013/1/15 8:25:55

   月港,因其港道外通海潮,内接山涧,其形如月,故名。月港地处龙溪八九都之地,现今海澄地界。在445年前,明政府宣布开放月港,允许其开设洋市,开展海上贸易,成为明朝唯一官方允许海上贸易的商港。本为内陆河港,不具备海上贸易的发展潜力,却机缘巧合遇上西欧大航海时代,月港在与西欧的贸易中逐渐兴盛起来,月港商人横越太平洋与阿卡普尔科港的西班牙殖民者贸易,在菲律宾吕宋港与荷兰、西班牙进行贸易,形成世界唯一一条环球贸易航线。月港大量输出中国传统产品丝、绸、茶,运回来的大部分以银元为主。根据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统计,1570~1644年间,月港累计吸收世界5亿两白银,为当时美洲所产白银的一半以上,日本大部分白银流入月港,故月港在西方也有“吸埠”一称。虽然月港兴盛不过百年便在各种历史原因下衰落,但月港这个名词已经悄悄地记录在世界航海贸易史里。以下是一些关于海上贸易的相关遗迹。

  天后宫

  海商登船起航前,会顺路前往在土城内天后宫(苗圃村),古时候月港商人上船前都要到庙里烧香。《海澄县志》中也对庙有记载,曰“凡扬帆者皆祷于此。”可见其在海商心中的地位。庙里正中摆放着一个大红桌子,上绘有一只麒麟。这个桌子是天后宫一宝,人们叫它谢桌。至今庙中还保留着明清时期的两尊妈祖像。

  (谢桌的故事:桌子沿边刻着“大学生江澄进”的字样。江澄进的父亲名叫江继龙,是林则徐的同学,鸦片战争期间是厦门炮台的一炮长。江继龙以四发炮弹抵御英军,阻止其登岛。后得到皇帝赏识,闻其子江澄进是有才华之人,令其接替父职。江澄进到天后宫,祈求妈祖保佑他上任成功,奉上谢桌。谢桌在文革时期被当作切菜或摆放杂物才得以保留下来。)

  饷馆码头

  位于海澄月溪与九龙江交汇处东侧。条石台阶结构,伸入月溪口,为当年外船申报进出港临时停泊点,它与曾经建立在一旁的中权关作为当时收税和查禁的地方,已经初显当代海关的特色。当时的海商上船前都要领取引票,引票根据船只的大小分发。大船的引票所需缴纳的税比小船要高。另外还对进口物品及白银等收税,从这里流入中央国库的白银就有二三十万两,是漳州的三分之二,福建的三分之一,故月港有“天子南库”之称,而除了查禁和收税,政府并没有过多干涉海商贸易,致使海上贸易空前繁荣。现存台阶5级,宽2米,长6米。

  月溪东岸码头遗迹

  路头尾码头:位于月溪与九龙江交汇处西侧,地名花坛内,与饷馆码头隔月溪相对。条石台阶结构,成弧形,为外船内港停泊处。清初施琅水师曾驻于此,在此练兵。建有港边花园,故有花坛内之称。

  中股码头:位于海澄豆巷村社中股角落,在路头尾码头之西。主要是搬运豆箍(今称豆饼)上船的码头,又称“箍行码头”。码头由高码头和低码头构成,条石台阶结构,高码头砌石8层,高、低码头相距5米。

  容川码头:位于豆巷村溪尾社,在中股码头之西。县志记载是一位名叫蔡志发的商人捐建的。曾经是一个集津渡,商码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码头。条石砌筑,埠头甚大。原为台阶结构,历经多次修筑,现长31米,宽3.4米。

  店仔尾码头:位于豆巷村溪尾社店仔尾角落,在容川码头之西。因为港口市的店铺到此到达尽头,故得名。条石台阶结构,现长3米,宽2米。

  阿哥伯码头:位于豆巷村溪尾社,在店仔尾码头之西,因周阿哥爷庙得名。庙内供奉的是陶罐,而不是神像,是其奇特之处。码头岸顶原为溪尾铳城,为船舶接受驻军检验的停泊点。条石结构,现长10米,宽2米。

  (周阿哥爷故事:民间流传着不同的版本。其中一个是,很久以前,附近江面上漂来一具尸体,村民觉得不吉利,将尸体往外海推去,可几天后,已漂到厦门的尸体又漂回来。村民觉得很神秘,将尸骨拾起供奉,并通过卜卦得知该人姓周,因此取名“周阿哥爷”。与此相近的另一版本是,很久以前有两个陶罐流到此处,不管台风天、发洪水,都不会流走,时不时还发出“救命”的声音,后来被人捡起奉祀。还有版本称,这位周阿哥是驻守在此的大将,曾救过村民的命。) 

  溪尾码头:位于豆巷村溪尾社,在阿哥伯码头之西。条石台阶结构,为当年内地船只主要停泊点。现长30米宽2米。是海澄唯一一个清理出来的码头。

  许氏祖祠

  漳州市市级文物保护点。是圭屿许氏三大分支中的一个,许氏家族活跃于月港贸易的各个层面,是研究月港贸易的重要途径。

  港口市

  在港口桥(现为水坝)至容川码头街段。明代贸易极为繁盛。现存店肆5间。兴盛时,港口桥也形成了商市,此商市为月港水手靠岸后休息放松的场所。每当夏季风兴起,月港商人陆续归港,此时便是港口市尤其是容川商市段最为繁荣的时期,这里大多以经济实惠的小店为主。当时此地还经常能够看见西班牙商人的身影。

  谢氏民居

  相传为谢氏家族的一条分支伯宜公所立,伯宜公曾经在海澄的豆巷生活,所以家祠便立在豆巷街外延的小道上,台湾政界名人谢长廷便是伯宜公这一支的后代。是典型的祠堂和同姓家族民居结合的建筑,建筑由六间房屋构成,整体结构错落有致。是海商民居的一种。

  同归所



  相传郑成功曾围困海澄,城内大饥,便想出欺敌之计。守城清兵们将蟹壳翻过来,盛装一些米糠,由水渠流放出去。“郑军看到,以为城里还有很多粮食,就退兵了。”据说饥饿难耐的城里人出城后狼吞虎咽,或许因为喝的水有问题,竟大批地死了。由于死者过多,只好统一掩埋,立碑为志,名曰同归所。郑成功在厦门的以商养兵政策导致月港的商业重心转移到厦门港及这次屠杀,最终导致月港的衰落。

 

  帆 巷

  整条巷子只有50来米,东西坐落的两边房子大约有30来间,现在已有一半以上经过改建,保留下来的老房子看上去显得很矮小,小巷道路的宽度有5米左右。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因倾斜数百年不倒而享誉世界,古月港的民间建筑“帆巷”与比萨斜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明末时期的月港,是全国唯一的对外开放城市,商贾云集,繁荣异常,开有布行、米行、糖冬瓜行、冰糖行、药材行、铸鼎行等等。帆巷是7大港市中旧桥头港市的一段,总长60米左右,两边大约有30户人家,因其地形仿佛是帆布垂落下来,故取名为“帆巷”。令人称奇的是,帆巷30户人家用土坯砌成的墙壁都是倾斜的,两户人家共用一堵墙,歪歪扭扭,一般倾斜度为10—20多度,最斜的房子倾斜度达30多度,人在墙壁下根本无法直立。由于房子是明末清初时期所建,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30户老房子除4户人家外,其余都经过了改建,有的甚至改建了好几次,大部分变成了楼房。

  华瑶李氏民居

  位于海澄镇内楼村华瑶88号,由印尼华侨李松辉建。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主体建筑1200平方米。其布局为传统的对称形式,中间为两落建筑,两侧为护厝,周边有三个小花园。民居设计与施工十分精致,内外装饰丰富,外墙所贴瓷砖及里侧的玻璃都是南洋运来的。主柱,砖雕,泥雕,门窗体态均有十足的洋味。是月港海商民居的又一种形式,主要吸收南洋特色,体现在外墙及装饰上,而主体依然是闽南地区传统特色。

  ⊙何静远  文/图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清玉雕龙带钩 下一篇:芦溪咸菜
 

网友点评
没有点评
参与点评

 用户名: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友情链接
彭城刘氏族谱站长工具超星网课火速云中国投资资讯淄博信息港37abc网盘石网盟漳台族谱对接
漳州花果网巫锦文中医圈网站历史库优古网络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漳州 | 版权声明 | 站长寄语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漳州信息网 Copyright 2007-2027 by www.2898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2898100@gmail.com 电话:(0596)2898100 手机:15359698100、15959698100  地址:漳州市芗城区水仙大街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