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社 | 住建 | 水利 | 招标 | 文化旅游 | 自然资源 | 海峡人才 | 疾控中心
论坛 | 视频 | 驾培 | 造价 | 房产 | 公 积 金 | 成人高考 | 超市商场 | 行政服务            
医院 | 科技 | 教育 | 医保 | 商务 | 市场监督 | 人力社保 | 开放大学 | 公安服务   会员中心|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繁体中文
栏目导航
历史搜索
热门排行

首页历史文化风景名胜  
 
戍台名将陈沂清故居
来源:收集 点击数:4996次 更新时间:2013/3/29 14:58:30

铜山古城内三仙洞(古名“后营”)的陈氏祖祠是清朝台湾安平参将、二品武功将军陈沂清在自己家乡兴建的一座大宅第,大门前的五级青石大台阶,足让这座府第增添几分壮观,里人也因此称它“大砛阶”。 这座古城内保存较完整的清代民居,与周围鳞次栉比的明清古民居,形成一片规模较大的城内古厝群。

  戍台名将陈沂清(1798——1890),又名陈元,字石崖,皇授“大佬爷”,官至武功将军,却为人和蔼可亲,乐于助人,里人尊称他“陈大佬”。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闽粤地区的经济逐渐复苏,宗族经济亦迅速成长,宗族械斗也层见叠出,大姓恃强凌弱,以众暴寡,无业贫民麇至骈集,经常纠众入闽劫扰,百姓颇受其害而无安居之日。清政府为除边患,确保闽粤边界长治久安,下令征兵扩伍驻守。年轻的陈沂清闻讯摩拳擦掌踊跃应征比试。在东山演武亭比试场上,骑马射箭,刀枪拳术,他样样娴熟,敏捷的动作,出色的表现,令考官赞叹不已,即授以兵器招收入伍。入伍后,陈沂清英勇善战,引导游民垦拓荒地,耕作谋生,又渐次擒拿富强横暴,屡立战功,不久升任统军,领兵作战。

  嘉庆年间,海运兴盛,大量的中国沿海商民出海贸易,台湾成了必经之地,蔡牵帮、黄癸帮为首的武装海盗集团及各种旗号分帮的海盗,占据沿海岛屿为基地,在台湾海峡大肆劫掠过往商船,海盗活动异常猖獗。道光八年(1828),清廷为打击海盗对台湾政治军事做出部署和调整,陈沂清受命为“巡督代将军”,负责澎湖、南投一带巡视海防,全力为海上贸易商船保驾护航。骁勇机智的陈沂清得到朝廷的重用和表彰。道光皇帝赐立的《戍海巡防勋功碑》上,镌刻着与陈沂清一道为捍卫海防安全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士芳名。道光二十年(1840),陈沂清封“武功将军”,其夫人赐“二品夫人”。 戎马倥偬38个春秋的陈沂清,先后任鹿港游击、总兵官,台南府护安平中营游击、参将、提督、总兵。清乾隆《铜山志》载:“陈沂清,官授都司任艋舺营中军守备署安平协镇。”其母授封太夫人,四子陈朝春赐赠进士,五子陈太三列赠进士,六子陈朝寻考封进士,可谓“一门三进士”,光耀祖宗。

  咸丰八年(1858),陈沂清卸甲荣归故里,颐养天年。他体察民情,关怀民生,深知铜山无渔不稳,无商不富,民众唯有安居才能乐业,唯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方能国泰民安,社稷兴旺。善于治理军队的陈沂清,明白许多良策往往出自民间的道理,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更熟悉,对自己的要求更明了。为方便地方官员、宗亲百姓访谈,他在西门外衙门边设一招待室,因势利导,帮助百姓排忧解难,受到乡民的爱戴,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他的故事传说。


  站在通往三仙洞的小路上,这座传统的三进悬山顶大厝的陈氏祖祠,特别引人注目。陈氏族人展示出一份立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九月的《买房断根契》,先祖陈大佬以280两白银向蔡氏后裔购置月眉厝右侧、阔八丈余、面积约660平方米的福地改建而成。走过168个年头的陈氏祖祠,光华退去,府第前庭的木沙门已被改造,唯有大门门额上的“陈氏祖祠”石匾,风物依旧。前厅中堂挂有东山画家欧眉山的画作《加官晋爵图》,横匾“至诚以感”,两边悬挂着乌黑发亮的木刻饰金对联“青龙蟠茆屋永开鼻庙千年,翠雾绕苏尖遥插心香一柱。”联语话心声,字里行间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对人文和谐环境的追求。抬头间,只见横梁上描画着一幅太极八卦图和一对笑狮衔寿图,以御凶辟邪,这在东山众多古民居中较为少见。多幅的灰雕彩绘为冷峻的门楣、窗棂,多了几分灵动与秀气。

  二进大厅“绍庆堂”,是祖祠的主要组成部分,供奉着陈氏的先祖。厅堂上遵照东山的风俗习惯,摆设有神龛、八仙桌等,神龛之上悬挂 “绍庆堂” 匾额、两边对联:“绍玉钤以发祥允矣祖功宗德,庆铜陵之蕃衍休哉源远流长。”神龛内置放着一幅九折式屏风。陪同的陈氏后裔陈德惠先生,端水轻拭,一幅金光闪闪东山鎏金画深深地吸引着我。这位艺匠独运匠心,游刃有余,善于在狭小的面板上精心经营图案层次和布局空间,充分展现出丰富的内容和开阔的景观。艺匠选取传统的福禄寿喜题材入画,图案层次分明,立体感强,富有国画的笔墨意趣,鲜明地体现了铜山的理学传统。

  屋檐间的木架构椽头皆用榫卯铰接成为框架式结构,以承载屋顶。屏门的隔扇、窗扇和窗下挂板、神龛之上的装饰工艺、雕刻内容广泛,有山水、花草、鸟兽及八宝、博古,也有传统戏曲、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渔、樵、耕、读等生活场景,如牡丹象征着富贵,菊花代表财富,瓶子象征平安,石榴寓意“多子多福” ,金鱼与“金玉”谐音,意为“金玉满堂”。表现内容和手法因建筑部位而各异,这些都真实地反映了戎马一生的武功将军修身养德、振兴家风的人生信条和良好愿望,寄托吉祥如意、富贵平安的美好心愿,欣赏之余颇耐人寻味。

  厅堂前走廊铺设很大的青色廊沿石,精致的石阶下,用石板铺砌而成,上面置长条石摆设花卉盆景,对着大门一面的视线内设置有镂空花窗,开阔了视野,使小小院落不显得急促、狭隘。它们与正屋的门罩、花坛相辉映,变化而又丰富。这样,整个庭园天井虽然仅有10来平方米大小,却也生机盎然,一派春色满园。

  陈氏祖祠屋顶斜面虽没有凹曲线美感,石雕也略逊于东山古民居,而木雕则胜之。整个祖祠共三进,土木结构。在整体布局上严格遵循了我国古代建筑的传统方式,各进又以门洞相通,连成一个整体。整个环境是一个十分宜于封建大家庭起居、饮食、祭祖、读书、休息等多种功能的要求。还给文人雅士聚会品茗、谈诗作画,提供了非常幽雅清静的环境。民间匠师这种既集中又分散;既遵循传统,又善于从实际出发而灵活变化的设计手法特点,在陈氏祖祠得到充分反映。

  民居建筑不仅只是为居住者生活提供一个重要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它充分折射出传统的复杂文化内涵,无声地倾诉了主人们的理性思考、内心祈愿和崇拜信仰。陈氏祖祠显著的特点在于受儒道理学之风影响,既重宗法,又讲究自然情趣和山水灵气;既崇文重教、尚义诚信,又敦邻睦族、谦逊礼让。

  光阴荏苒,物换星移。经历漫长岁月,劫后余生有幸存下来的民居、祖祠,都是各个族系的荣光,更是东山岛古建筑的精粹和人文的积淀,它所蕴含的审美观,凝聚着世代传承的亲情,承载着浓厚的人气。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柳舒园 下一篇:印尼爱国侨领庄西言
 

网友点评
没有点评
参与点评

 用户名: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友情链接
彭城刘氏族谱站长工具超星网课火速云中国投资资讯淄博信息港37abc网盘石网盟漳台族谱对接
漳州花果网巫锦文中医圈网站历史库优古网络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漳州 | 版权声明 | 站长寄语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漳州信息网 Copyright 2007-2027 by www.2898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2898100@gmail.com 电话:(0596)2898100 手机:15359698100、15959698100  地址:漳州市芗城区水仙大街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