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社 | 住建 | 水利 | 招标 | 文化旅游 | 自然资源 | 海峡人才 | 疾控中心
论坛 | 视频 | 驾培 | 造价 | 房产 | 公 积 金 | 成人高考 | 超市商场 | 行政服务            
医院 | 科技 | 教育 | 医保 | 商务 | 市场监督 | 人力社保 | 开放大学 | 公安服务   会员中心|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繁体中文
栏目导航
历史搜索
热门排行

首页历史文化风景名胜  
 
蓬莱寺碑亭--宝幢持真经
来源:收集 点击数:4428次 更新时间:2013/4/15 17:01:07

⊙田 丰  文/图

  漳州南乡蓬莱寺后山坡上有一座崭新的碑亭,中立一通八棱形古碑,碑体磨蚀严重,字刻斑驳难辨。经过拓印辨识碑文,可以认定这是一件经幢的主体构件(即幢身),碑文主要内容是《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凿刻于北宋咸平四年,相当于公元1001年,距今已一千一百多年。为表述方便,下文称为咸平经幢。

  幢(音床),原是中国古代仪仗中的旌幡,是挂在竿上的丝织物,又称幢幡。由于佛教的传入,特别是唐代中期佛教密宗的传入,将佛经或佛像起先书写在丝织的幢幡上。为保持经久不毁,后来改镌刻在石柱上,所刻的主要是《陀罗尼经》,因此称为经幢。经幢一般由幢顶、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主体是幢身,刻有佛教密宗的咒文或经文、佛像等,多呈六角或八角形。在我国五代两宋时最多,一般安置在通衢大道、寺院等地,宋以后,经幢形制逐渐消失。漳州建州初期,就已建造出精美绝伦的经幢,漳州开元寺的经幢更是名闻遐迩,因造于唐咸通四年(836年),也称为“咸通碑”,漳州押衙王剬所建,建州司户参军事刘镛书写经文及序,书法遒劲挺拔,顾炎武评为“天下经幢第一”。令人痛心的是,清同治四年(1865年),“咸通碑”毁于战火,碎块又在文革中再度遭到损毁,现仅存数枚残片。

  咸平经幢的幢身,通高123厘米,分为八幅,每幅宽约27厘米。八幅平面刻满碑文,尽管大部分字刻漫漶严重,侥幸的是,首幅的序言和次幅偈语大部分可辨识。经逐字逐段与咸通碑早期拓本比对,参考泉州承天寺的宋淳化经幢的经文,并对照陀罗尼经汉译全文,可知咸平经幢所刻内容有三大部分,一是序言,表明建造者心愿及建造时间;第二部分是偈语;第三部分是主体,又由三篇经文组成,依次是《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观自在菩萨甘露咒》、《阿閦如来灭罪咒》。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简称尊胜经,自唐至宋有多种译本,各种文本稍有差异,所谓“佛顶尊胜(有译为最胜)”,指密宗五佛中释迦如来佛顶所显现之轮王形佛顶最为殊胜,故密宗以佛顶尊为本尊。陀罗尼为梵语音译,意指“总持”,所谓“持善不失,持恶不生”。《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缘于佛典故事,话说天庭之上有一位天子名叫善住,夜游中得到警告:善住将于七天后命尽,下赡部洲受七返畜生身,受地狱苦,转世为平贱或双目失明。善住听后大惊失色,悲啼号哭,向帝释求救。帝释怜悯善住的积业,亲临如来佛住所,代善住请求解救之法,如来佛为帝释诵读陀罗尼经并传授持诵之法。陀罗尼经一般包括如来佛向帝释宣说持诵之法和陀罗尼咒语正文这二部分内容。咒语计八十七句,据说常诵此经咒,可修持息灾、除病之法,古来有诸多灵验。陀罗尼经一直被密宗尊奉为至高无上的法典,几乎是密宗的标志性符号。虽然如此,禅宗也采用陀罗尼经。闻名于世的“咸通碑”上所刻的也是《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与“咸通碑”略有不同的是,咸平经幢略去如来佛与帝释、善住与帝释之间的对话部分,主体内容是完整的陀罗尼咒语正文,其后是观自在菩萨甘露咒和阿閦如来灭罪咒,后两篇咒文是咸通碑所没有的,这恰恰是咸平经幢的珍贵之处。

  漳州古称佛国,佛寺密布于城乡,佛教持续兴盛数百年,直至明代,府城尚拥有开元寺、法济寺、净众寺、南山寺等规模宏大的禅院,禅院所拥有的寺产竟占据漳州田产总和的半数以上。经历历次战火和社会变革,佛寺毁灭殆尽,前推宋代的佛教文物难得一见。漳州现存的经幢更是寥寥无几,除咸通碑处,已知只有城区大同路中段的塔口庵经幢,南乡颜厝塔兜村经幢。塔口庵经幢造于宋绍圣四年(1097年),塔兜村经幢虽无铭文标识年代,但其形制是典型的元代风格。屈指数来,咸平经幢的建造年代次居咸通碑之后,且所保存下来的经文等刻字最多,既有佛经咒语、偈文,又有漳州古地名、坊名,还有至关重要的朝代年号及干支纪年,内容相当丰富。至于咸平经幢的诞生地,目前尚属未解之谜,可以想象的是,宝幢曾备受礼遇,享有尊荣,也屡经劫难,一度销踪匿迹,失而复出,虽仅存幢身,满目疮痍,仍不减其重要文物及学术价值。这些幸存下来的经幢,是佛教在闽南传播、兴盛的重要实证,是佐证古佛国美誉的无可辩驳的原始依据,也是闽南文化研究领域难得的文物,从这个意义上说,咸平经幢保留下的每一字都弥足珍贵。

  漳州开元寺的唐咸通经幢、泉州承天寺的宋淳化经幢和此宋咸平经幢,都是镌刻密宗尊崇的陀罗尼经文,以此推想,地处东南沿海的闽南,以其地缘之利,可能更早地接受南传佛教的影响。咸平经幢序言中出现“北极灵尊”、“圆山康阜大王”的字样,也许会让老漳州人很兴奋和惊奇,原来北宋的漳州,印度来的佛教与本地的民间崇拜能和平共处,善男信女早已是对汉番神明一视同仁,佛道共奉,真的是佛法仙道一家亲了,当然,这只是片面和粗浅之见,碑文中包含的多方面信息有待进一步探究。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清明节扫墓 下一篇:诏安腊洲村--贝丘遗址
 

网友点评
没有点评
参与点评

 用户名: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友情链接
彭城刘氏族谱站长工具超星网课火速云中国投资资讯淄博信息港37abc网盘石网盟漳台族谱对接
漳州花果网巫锦文中医圈网站历史库优古网络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漳州 | 版权声明 | 站长寄语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漳州信息网 Copyright 2007-2027 by www.2898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2898100@gmail.com 电话:(0596)2898100 手机:15359698100、15959698100  地址:漳州市芗城区水仙大街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