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门位于九龙江西溪下游西溪闸下方,此地南北岸对峙成狭窄口。在江河水面狭窄或两岸岩石耸立之处,传统上常以水门、水口等来命名。如九龙江顺流而下的还有海门(海门岛),濠门(嵩屿),厦门。西溪的水口,由犀(狮)山、象山南北对峙形成门户,俗话说“狮象把水口”。出西溪口,绕过三叉河即是北溪的水口,由蛇山、龟山把水口。此类套话,是堪舆家惯用的行话,江河的水口处,尽管其南北两岸的山体各色各样,但往往以狮象,龟蛇来命名。

九龙江流域分为北溪,西溪,南溪三大支流,东流入海。海潮从厦门涌入,经濠门、海门至三叉河分为三股,北涌潮水溯柳营江而上至北溪;南面潮水涌入浮宫至南溪;西向潮水入福河、绕浦头、诗浦过漳州城南门至西溪。三股潮水中,西向的潮水可直抵漳州城南门,也可抵浦头港,转小港道通东门。据明嘉靖辛亥(1551)年《重修路桥碑记》载:“漳之潮,自镇峡而上,汇于东湖”碑文中“镇”字即指镇门。在古代,水路是主要的交通命脉,掌握水路控制权至关重要。西溪与漳州城东、南两面连接,二者唇齿相依,利害攸关。镇门雄踞海潮出入口,扼守镇门,即可遥控漳州城。

明朝末期,内忧外患,特别是东南沿海,倭寇和海盗猖獗,漳州沿海及山区皆深受其害。明万历末年,吏部尚书龙溪人陈天定,不满魏忠贤专权乱政,辞官还乡,面对家乡不太平的现状,与知府施邦曜共商御敌良策,并挺身而出,负责漳州城以东区域的守土重任。西溪以对漳州城的重要性,被列为首要防备目标,西溪流域地势平坦,惟于水口处有险可据,正如镇北宫中《重修镇北宫碑记》中所载:“镇门为全郡之扼要”,是设置防御工事理想地。陈天定选址水口的稍上游处,南北两岸上各建土堡,扼守西溪水口。土城刚建不久,就发挥关键作用,成功地围堵偷袭浦头港的海匪,从此海匪不敢从水路进犯。崇祯初年,知府施邦曜将土堡升级为石城,并加设炮台,这在当时是很先进的装备,此举大大巩固了西溪水口的防御优势,造就易守难攻的关隘,成了赫赫有名的镇门。施邦曜在建镇门城记中说道:“镇之有城也,自陈公祝皇始也。余因而廓焉,名其城陈公城。”

明末清初,战火不断,清军为遏阻南明郑军的反攻,将漳州防线向海岸线推进,清康熙元(1662)年,镇门南北两座石城同时被拆除,城石运到下游的三叉河、石码建城。镇城虽被拆除,但镇门居于西溪咽喉处,其重要性依然如故,为兵家所重。南明郑军多次凭借镇门地理优势与清军周旋,清军也曾借助镇门大潮水,将不习水性的太平天国军围困于陈洲、马洲,太平天国军李世贤部在此被清军击溃,李世贤借助坐骑泅渡逃脱。这一历史事件,后人演绎出“李世贤兵败二洲”的生动故事。镇门又是水上运输线的转折点,上游龙溪、南靖、龙岩、漳平等货物转运北溪或出海必须经过此地,同样,沿海鱼盐输入也必经此地,官府在此设关,验货课税,明朝在此就设有盐馆。时至今日,该地仍设置港政工作站,监管河道航运码头。
抗战期间,日军铁蹄踏入潮州、厦门,漳州城区受日军频繁轰炸,情势严峻,当局窘迫不已,为预防日军从水路入侵,只得在镇门沉废船,设置水下障碍,阻断航道。从此,西溪航运受到很大影响,大船到不了浦头港和南门溪。1967年,为抗旱需要,在镇门稍上游建拦河水闸,即西溪闸,从此以后,西溪沿线航运基本上由公路运输所替代。
随着水上运输的消退,镇门的地理优势不受重视,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尽管如此,镇门还是那么雄奇秀美,无可替代。元代举人林广发题诗《西浦夕阳》,赞叹西溪口之美。
片帆西浦渡,归鸟夕阳斜,流水欲趋海,行人未到家。
平原生野烧,断屿生晴霞,渔唱听来近,湾湾芦荻花。
今天,镇门的历史积淀仍有迹可寻,镇北有镇北宫、镇头宫村,镇南有渡头村、赞范宫,这些村落与宫庙都与镇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另有专文介绍。
镇门南北岸自然风光令人心旷神怡,是民众休闲度假的好去处。镇南、镇北的风情,上游、下游的景致,可为郊野公园增添饶有地方情趣的色彩。
镇门上游,毗邻郊野公园,以镇门秀奇风景和浓厚历史积淀,完全可以打造成融入郊野公园的一个主题景区,如镇北依靠的凤凰山南麓,十几年前建了山门及龙文塔(如能改称镇门塔则更恰当),将凤凰山与镇北宫整合,以龙文(镇门)塔为亮点,以镇北宫及碑刻文物等历史文化为中心,形成镇北园区,通过西溪闸桥与镇南连接。镇南可建两大主题区,一是利用同时代的旧建筑物,以龙江颂为主题,开辟文物、文字、图片、影像展示馆,一是利用洋西村濒江的废瓦窑,改造为制陶主题公园,让游客体验古老的制陶工艺。
镇门的下游,可直通三叉河、古江东桥、邺山讲堂等风景名胜,这些名胜,既有旖旎的风光,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完全具备形成水上游览线的条件。可开辟北溪、西溪双溪水上游览线,具体路线从西溪闸经三叉河,过古江东桥,抵邺山讲堂。沿线的三叉河等名胜与西溪闸、北溪引水工程园区等壮观的现代水利设施交相辉映;古江东桥与新江东桥、高速路桥、高铁桥、西溪桥等现代化桥梁比翼齐飞。沿途的胜景,将赋予双溪游多彩的视觉享受和丰富的观赏内涵。双溪游仅是第一步,若进一步全局畴划,甚至可以形成郊野公园-镇门-三叉河-江东桥-邺山讲堂-万松关-瑞竹岩-云洞岩这一环状水陆游览圈,如能成功运作,相信可大大提升漳州旅游品质,凸显漳州旅游特色,带动相关产业的兴隆。
最后借用明代潮州知府王源(龙岩人)赞美三叉河美景的古诗“龙川晓月”,与大家共赏。
湛湛长江水,发源何逶迤。遥遥出龙门,逝者长如斯。
清风拂晴曙,残月弄馀辉。水月共澄澈,浩渺同心期。
|